“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2021-03-07 21:18杨尚昆罗心欲张由菊
武陵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抗疫疫情

杨尚昆,罗心欲,张由菊

(华南农业大学 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随着武汉城禁解封和全国各地有序复产复工复课,中国已悄然进入“后疫情时期”。值此社会发展的特殊境遇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面临新课题和新任务。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1高等院校要善于抓住“事、时、势”,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紧紧围绕重大疫情时空场域中的真实场景、典型案例和丰富素材(如官方新闻报道、网络视频资料、自媒体发布信息等),汲取积极因子,发掘主流价值,整合优质资源,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探寻更多鲜活内容,以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搞好大学“疫后思政”。这就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生命伦理、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法治思维、爱国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着力点拓宽延展,认真研判“疫后思政”的发展规律、内容体系和重点位移,深度融入思政课堂和学生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极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和学术广度的系列活动,以培育既有深厚人文涵养又有过硬政治素养,既崇尚科学又遵纪守法、既有爱国情怀又兼具世界胸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阐释

“后疫情时期”是一个以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为主要事件、以时空场域为界限的相对概念。从时间场域看,“后疫情时期”的开启始于疫情受控和基本终结的历史节点。从空间场域看,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目前唯有中国处于相对安全的理想状态。即,迄今为止“后疫情时期”所指涉的地理范畴仅限于中国,并不具备全球普遍性。以政治意义考量,“后疫情时期”的标志是武汉城禁解封和全国各地恢复生产、生活常态。从医学意义而论,“后疫情时期”的标志应是2020 年9 月14 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面世并在阿联酋获批注射。

“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疫情发展态势为分水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心转移为关注点。疫情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疫情前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疫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次重大检验,势必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逐步走向体系化和现代化。然而,作为突发而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势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心理波动甚至导致对于某些事物的颠覆性认知。因此,在国内疫情基本结束的“后疫情时期”,高等院校党委、学工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应高度敏感、积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精神状态与健康情况,适时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话语体系,认真分析研究其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挑战,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凸出其应重点加强的教育事项,提出其循序开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深刻把握“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落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

二、“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重点

面对“后疫情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境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时代感、紧迫感,具体从以下六个领域重点着力。

(一)着力加强生命伦理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生命健康是个体存续的基本前提。习总书记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2作为此次突发疫情的全程经历者,大学生对于生命健康的思想感悟和实践认知无疑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开展。

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建树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崇尚“生命第一”的理性思维[3]。在“抗疫战争”中,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以实际行动和生命代价捍卫了职业尊严,守护了亿万民众的静好岁月。2020 年清明节,中国以“降半旗、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默哀3 分钟悼念”的高规格礼遇诠释了敬畏生命、告慰英灵的深厚内涵。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将在这些真实场景和历史记忆中逐步升华。第二,健康意识教育。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的科学理念,学习之余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膳食营养,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阳光心态。这对于突发危机事件或重大疫情时产生的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等)以及消极心态(自弃、自杀倾向等)具有抵御、疏解与平抑作用。第三,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4]50。这就要求我们着重引导大学生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保护野生动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长久发展;另一方面,科学证明,野生动物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559-560从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辩证观来看,伤害自然会损及人类自身,“天人合一”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的根本保障。

(二)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内核和精神家园的支点,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党高度重视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6]1鉴于其鲜明浓厚的天然政治属性,“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强化。

其一,强化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7]15党的理想信念是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奋勇抗疫的导航仪。在重大疫情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尤其是多位党员医务工作者不惧生死不计报酬,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前线,以实际行动描绘了“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生动画面。相反,也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丧失、信念滑坡。据悉,某省某市疾控中心一科长在得知该市出现确诊病例后,竟擅离职守携家人到泰国躲避疫情。湖北省曾通报多名官员在疫情防控中违反工作纪律、懈怠渎职、履责不力的典型问题,并被立案调查。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15。疫情防控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场大战,是对于基层共产党员的一次大考,更是开展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堂大课。“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通过树立“有鲜活人物、真实案例”的“正面典型”和搜集“无党性觉悟”和“政德公心”的“反面教材”,从而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做一次客观镜鉴与通透梳理,以引导大学生坚定跟党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二,强化“四个自信”政治信仰教育。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精神源于“四个自信”。本次全民抗疫战争中,党的执政力、领导力得到举世公认,“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愈发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抉择更加深植人心。围绕“防控疫情”的基层治理、省域治理等彰显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优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在本次疫情斗争中也大放异彩。清肺排毒汤效果显著,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备受国际社会追捧而“一药难求”,大幅提升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厚实底气。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 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在危难关头汇聚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必胜信念,疫情形势在短期之内逆转并持续向好,牵动世界目光,引发国际舆论好评。

(三)着力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人疫大战”不仅是一场消灭病毒的人民战争,也是一次洗礼全民的科学运动。2020 年1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科学防治”是重中之重[2]4。此次疫情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强化培养提供了真实场景、丰富素材,也为大兴崇尚科学之风“意外”地创造了重大契机。“后疫情时期”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围绕以下三点循序展开。

第一,强化其崇尚科学、科学办事的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没有科学一流的医疗队伍、医药配方、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疫情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没有高科技、高效能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居家隔离的人们便难以实现后勤物资保障。从开放网上就医平台到对国外疫情远程会诊,从智能机器人在湖北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到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的高效施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对于病毒溯源、疫情态势研判与疫情防控部署意义重大。简言之,疫情的凶猛和科技的力量构成了亿万民众在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最为直观的印象对比。相反,崇尚科学,要坚决抵制疫情中“求神拜佛、烧纸驱邪”等封建迷信活动,并积极阻遏“紫外线灯可为皮肤消毒、吃大蒜饮白酒能免受新冠病毒侵袭”等荒诞言行。第二,尊重科学家,弘扬科学家精神。1958年,毛泽东指出:“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8]科学家是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神”,科技报国、严谨求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科学家精神是战胜疫情的“神兵利器”。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方法传播,向亿万同胞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积极释放科学防控的信号,提供诊疗方案,疏导社会心理,稳定公众情绪,为疫情防控注入“稳心剂”。大学生应积极向科学家致敬学习,并要自觉摒弃影响其思想进步、学业有成的不良因素,譬如追星、追捧网红等低级趣味。知识分子是国家栋梁,科学家是民族脊梁。大学生要有返回本心的学业坚守、持之以恒的科研定力和服务社会的理性归位,就必须向科学家汲取精神给养。第三,鼓励大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积极主动“向科学进军”。习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才是疫情的真正“终结者”。可以说,人类发展历史上每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从逻辑路线上无不雄辩证明着科技创新的无限性与可能性。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能,还要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建树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拿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服务。”大学生的天然使命在于追求真理,搞好科学研究及造福人类社会。

(四)着力加强法治思维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义所在。在本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职能部门严格执法、敢于担当,有效遏制了疫情中的违法犯罪,捍卫了法律尊严,稳定了民愿民心,维护了社会安定大局。习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足见,法治是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压舱石”。“后疫情时期”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教育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展开。

其一,培养大学生敬畏法律、知法守法的法治思维。法律是惩恶扬善、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重器。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立身处世、言行举止的基本要求。本次疫情中,有黑心厂家偷偷生产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等医用器材,以及制假贩假牟取暴利;有的拒绝体温测量、核酸检测、单独隔离或居家隔离,对医务人员公然实施撕扯防护装备、吐口水、侮辱、殴打等。有人借助疫情编造“粮食危机”等虚假信息,并在网上散播,扰乱社会秩序,制造社会恐慌等。非常时期更能暴露人性丑陋,更需法治震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2020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不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网络虽是虚拟世界,但绝非法外之地。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工作、社交等行为模式已然常态化,对此应有足够的敏感度和自觉意识。其二,要培养大学生自觉用法、依法维权的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人治思维的跨越和法治思维的升华。其边界范畴不仅是学法、知法、守法的理念构成,更在于司法、执法、用法的行为实践。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公民,享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也有依法依规举报违法犯罪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义务。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危机时期,若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或事实,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譬如,社区内有多人聚会喝酒、聚众赌博等密切接触的群体性活动;有的不良商家小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民生必需物资和医药用品垄断、价位畸高;党员干部滥用职权或失职渎职,或侵吞、倒卖疫情防控专用物资等。法治精神不是掌握法治知识、善用法治思维、养成法治观念的机械相加,而是对于“法治信仰”和“法治行动”的总体开显,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行修养和独特气质风貌。

(五)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9]14。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特殊价值的信息传播和情感传递,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使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疫情是民族危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重大契机。“后疫情时期”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紧密契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以下三点积极展开。

第一,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现中国力量,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民抗击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凸显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从10 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到12 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从非典耗时5 个多月才确定SARS 冠状病毒到如今一周就锁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向世界发布共享,从最快24小时建成一座方舱医院到两个月基本控制全国疫情,中国速度震惊全球。从封城封村到交通管制,从全民抗疫到对口支援,从“无针对性特效药”到筛选出中医药“三药三方”,从自主研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到公布三种灭活疫苗,中国方案源源不断。第二,从防控疫情的中西模式对比中,彰显中国担当,使大学生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以人民为中心”,将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是中国模式的显著特征。从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到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从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免费检测、免费医治,从为各国留学人员派发“健康包”到包机接回英美留学生,国家财政兜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反,倡导“群体免疫论”的英国和吹嘘“自愈论”的美国却从政治体制到意识形态上演着傲慢与偏见的戏码。强势蔓延的病毒,至今未见拐点的疫情和彻底沦陷的英美模式已难以诠释西式的民主和自由。事实上,大国的责任和担当首先在于人民利益的整体考量。显然,人民至上的中国为西方国家上了生动一课。第三,以疫情磨难为镜鉴,积极开展专题式“国难教育”,培养大学生“共赴国难、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激发大学生建树强国之志,践履报国之行。国难是检验个体对国家忠诚度和报效之心的试金石。国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历史灾难的事实纪念、危机警示和未来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国殇颇多,有过洪涝灾害、汶川大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自然灾难,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等人祸灾难,凭着自强不息、多难兴邦的民族秉性,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战胜敌人捍卫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本次疫情中,党员干部一线指挥,白衣天使慷慨以赴,三军将士闻令而动,农民工夜以继日赶工期,志愿者挺身而出服务社区,快递小哥冒险为千家万户供应生活物资,描绘出一幅众志成城、不惧生死的全民抗疫图。从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时空场域中,从中国精神与天灾人祸的殊死较量中,不难发现,亿万国人总能在国难当头之际紧紧抱团形成强大合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

(六)着力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

这是“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主义的现实反映与创新超越,是21 世纪国际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成果。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0]52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世界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尤其是在疫情全球化的今天,更具实用价值。“后疫情时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国际关切,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战略命题开展极富现实意义的专题教育。

其一,要培养大学生国际思维,引导其自觉运用国际思维研判和解决世界问题。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大见识、大气量、大胸怀”,心系家国还要胸怀世界。以全球视野来观照中国,以国际思维来审视中国,中国才能真正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国际思维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度和大国风范,其本质是共赢思维。本次疫情席卷全球,且病毒传染性、生命威胁性和经济破坏力极强,世界各国几无幸免。显然,要从根本上战胜疫情,势必要求各国领导人杜绝各自为政的“孤岛心态”,积极建树国际思维,走多边合作的正途。其二,要善于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培养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育其世界胸怀。从现实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且形成广泛的世界共识,其践行成果也在中国的倡导和引领下渐渐显现出“虹吸效应”。全球抗疫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然如火如荼,中国在迅速控制本国疫情后便向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西班牙等多国伸出了援助之手。然而,美国非但没有在全球危机之际显示出大国作用,反而“种种甩锅”推卸责任,叫嚣“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将疫情政治化、筹码化,企图祸水东引,让世界“隔离”中国。从文化基因的传承上,美国一直固执地信奉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对和谐共生的政治理念嗤之以鼻甚至攻击诋毁,毫不掩饰地暴露出“霸凌主义”的压倒性强势。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守望相助、携手共进才能使人类真正走出困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11]1。病毒是国际公敌,抗疫需要全球性通力协作。大学生共产主义精神的养成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和愿景达成为逻辑基石。

三、“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后疫情时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阶段和新机遇。高校党委、学工部门以及思政课教师等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契机,达成推进“疫后思政”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重要共识,深度研究特殊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位移和突出特点,牢牢守住课堂、课外“两个阵地”,积极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开辟多元路径,认真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教育

专业人士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掌握着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水准的话语表达、丰富实用的专业经验和令人信服的专业权威。譬如,可以邀请高校系统内专门教授法律课程的专职教师或律师事务所长期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执业律师,围绕本次疫情中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开展专业的法治教育,建树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其法治精神。再如,可以邀请精通医学医理的专业教师、医护人员或奋战在本次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等,就重大疫情科学防护、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生命伦理意识、身体健康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展开专题讲解,凸出医学科学重要性,彰显医学科学家精神力量,形成既有专业深度又有理性思考,既注重细节又全面系统的教育专题。高校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准备好专业配套设备和人员,将专业人士的专题讲解制作成慕课形式,或者进行现场摄影录播,投放校园网站专区链接,以供全校学生随时观摩学习,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深度融入课程,注重常规教育

课堂是思政课有效开展常规教育的主阵地。后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拓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思政课程中,融入疫情宏大背景,精心设计教案流程,凸显关键章节内容,在思想深度、政治高度和学术广度上给学生带来情感冲击、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譬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中,要凸出疫情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国难教育,聚焦“疫情事实”,讲好“疫情故事”。国难往往是历史的拐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灾难史又是一部辉煌史。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群英汇聚战斗一线是克服重重困难、铸就无数辉煌的根本所系,喷涌而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经受强大考验的主因所在。再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授中,要适时糅入疫情因素,突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教育。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冲锋在抗疫一线的领导干部、医务人员等大部分都是党员,其勇战病魔、不愧时代的英雄壮举正是舍生忘死、奉献人民的高尚信仰的真实写照。又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讲授中,要以全球抗疫事实为根据,以中美抗疫的模式对比为方法,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度出发,注重世界范围内重大疫情发展的阶段性考察和现实情境的价值观判断,凸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团结合作是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展全球合作、团结战胜疫情的理念共识和重要组织形式。

(三)举办系列赛事,突出渗透教育

相对于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灌输为主渠道的常规思政教育,渗透教育是一种通过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热情参与的系列活动从而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效果的优质教育方式。譬如,通过组织疫情防控知识竞赛活动,使大学生牢固掌握医学卫生知识,全面了解疫情防控常识,积极拓展国际防疫见识,自觉增强抗击疫情胆识。再如,通过开展以“全民抗疫”或“爱国战疫”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深化其爱国意识,深埋其爱国种子,深植其爱国赤心。又如,通过策划组织校内或校际间以“全球抗疫”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建树大学生国际思维,强化其全球意识,孕育其世界胸怀,培筑其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担当。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疫情故事会”,为每一位大学生自由发声讲好“疫情故事”创造机会和平台,使其畅言疫情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增强其理论自信,升华其制度自信,提振其文化自信,夯实其道路自信。

(四)关注新生群体,抓好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抓手。整体来看,大一新生具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塑性强、活动参与度高且易于养成良好行为模式。所以,应当高度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对于“后疫情时期”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届大一新生而言,全民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都是抹不去的历史记忆。他们是重大战疫的全程经历者和事件见证人。在家中隔离的时段,其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购物的便利、物流运输体系的发达以及网络课程的触手可及,故对于高科技的深度体验会自然加深其探索科学奥秘和先进技术的自觉认知。其通过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等渠道目睹了与病魔抗争的全过程,势必对于本次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制度优势、英雄气概、团队协作和民族精神感触颇深。2020 年9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高校可通过集体观摩抗疫表彰授勋仪式、参观抗疫纪念博物馆以及制作VR 虚拟现实抗疫全景等系列活动,着力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抗疫精神教育。

(五)组织集体观影,强化教育效果

电影是最具现代审美情趣和时代敏感度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类型,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最美逆行》是中国首部反映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特制公益电影,由钟南山院士亲笔题写片名。本片采用人物纪实及艺术创作等拍摄手法,真实还原了在广州、武汉两地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英雄事迹,一经登陆腾讯、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就备受欢迎,观众反响强烈,社会评价高企。通过组织分批次或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观影活动,可使大学生在真实画面的视觉冲击中激荡职业敬畏和英雄情怀,在真实故事的经典演绎中滋长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从而内心深处自发产生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崇高感。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收视率爆红,口碑爆棚。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根据2020 年全民抗疫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改编,由《逆行》《婆媳战疫》《幸福社区》等七个单元故事组成,真实再现了武汉一线抗疫的震撼场景,处处戳中泪点,直击人性痛点,可观性和感染力强。本剧短小精悍,主题凸显,可组织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腾讯等网络平台自由观看,也可组织影视编导、信息传媒、戏剧艺术表演等专业学生发表剧评,引导其创作方向,激发其创作灵感,开拓其集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创作新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熏陶。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抗疫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后疫情时期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时期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