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深入”和“浅出”

2021-03-08 02:39钱静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深入习作文本

钱静

“深入浅出”一般指写文章或者说话时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以便于理解接受。其实,在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教师也应做到“深入浅出”,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文本解读要“深入”。“深入”就是对课程标准、学段要求、教材解读等要准确把握。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对课标的教学要求了如指掌,能够明晰课标对不同学段教学的不同要求。其次,文本解读要有单元意识,教学一篇文章要通读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要联系整个单元的具体要求去深入阅读,如果是阅读策略单元要突出阅读策略教学,如果是习作单元要从习作指导角度去解读文本,突出习作要素。还要关注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及课后作业设计,关注每一篇文章在这个单元的位置和作用,按照王荣生教授的“四类教材观”(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看其属于哪一类型的文章,根据教材功能该如何落实教学任务。要将整个单元内容融会贯通,以整体的设计进行主题性教学。第三,文本解读还要考虑本单元内容的资料链接,这不仅包括教材上的链接内容,还包括课外相关资料的搜集。最后,还要关注班级学情,必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以上这些,都是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可以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拥有一缸水,甚至一条河、一片海。

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要“浅出”。“浅出”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版块设计、方法采用 、形式呈现、语言运用等方面要简明清晰,形象生动,富有儿童化,易于儿童接受。首先,一节课时间有限,儿童接受能力有限,所能掌握的内容也有限。如果一节课容量太大,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而且也不易消化。这就是《道德经》中“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其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活泼新颖,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教学呈现的PPT不要多,每一页面的文字也不宜多,还可以把字放大一點。要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提问的语速不要太快,语意应清楚,让儿童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应尽量多的采用激励性语言赞美儿童出色之处,提升儿童自信心。

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前,教材解读通透,设计才科学有效,上课才得心应手。所以,“深入”是基础,“浅出”是结果。

只有本着全面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目标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到“深入”和“浅出”。

(作者系江苏省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深入习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