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焦虑心理缓解及健康教育

2021-03-08 16:21李飞
家长·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健康教育小学生

李飞

【摘    要】当前,我国小学生群体时常会出现焦虑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必然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对小学生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极大的危害。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处于同时发育的状态,其发展情况会直接对小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对小学生群体的焦虑心理进行关注,同时寻找相关的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5-0008-02

A Brief Talk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Relief and Health Education

(Liangshu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Fei

【Abstract】At present, the group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often experience anxiety. If it is not resolved in time,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ven cause mental illness, which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the normal life and study of the primary school group.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ge, the body and mind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stat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and their develop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thi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anxiety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look for relevant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ealth education

產生焦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适当范围内的焦虑,可以成为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焦虑过度,会导致人们被心理问题所困扰,产生巨大危害。当前,我国依旧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由此带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小学生群体处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必然会受到快节奏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小学生群体的焦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与解决,无疑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小学生未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人们必须及时行动,对小学生焦虑心理的缓解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概念

小学生群体在心理方面出现的不良状态,如焦虑、抑郁、狭隘、人际关系敏感、厌学、逆反、自卑等,就是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教师要能够通过小学生群体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言行举止来对小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和干预。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影响小学生群体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以及个性特征,保证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能够变化至预期水平。

二、小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给小学生带来压力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主体依旧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大力普及素质教育,但是依旧有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只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和分数才是重点,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则不做考虑,导致学生们的个性被压制,无法得到全面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经常会以班级为单位,频繁地进行各种考试,尤其是在很多小学内部,一部分教师忽视小学生群体的客观成长因素,盲目地将不计其数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灌输,导致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小学生群体的焦虑心理变得越来越强烈。

(二)小学生家长所施加的压力

教育子女是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研究的大问题,现如今,“望子成龙”是我国很多家长的教育心态。放眼望去,大部分家长忽视小学生群体自身的条件,将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施加给他们,不仅要求自己的孩子完成学校内的所有学习任务,还擅自为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兴趣班,例如乐器、美术、舞蹈等,占用小学生群体的课余休息时间,为小学生群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有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孩子的学习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认为教师给学生留很多作业、开补课班是“理所应当”,大量补课和作业才能够保证小学生群体的成绩。在上述压力下,很多小学生得不到太多休息的时间,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更有甚者经常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家长训斥,自信心被挫伤,焦虑心理自然而然地在小学生群体中产生。

三、解决小学生焦虑心理的健康教育策略

(一)改善小学生的综合学习环境

无论是小学生群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环境,还是小学生群体接受教育的学校环境,都对其未来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家庭和学校其中一方出现错误,必然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善小学生群体的综合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群体能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如此,小学教师还应当着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校园内努力促进小学生群体的友好关系,如果有学生出现异常,需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避免更坏的结果出现。

(二)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等级”,小学生群体通常认为教师“高高在上”,难以接触,即使心中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找教师寻求帮助,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经常与教师唱反调。基于此,小学教师应当抛弃传统的观念,主动了解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时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言传身教逐渐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从而做到“亦师亦友”,帮助小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已经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应该告诉学生正确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再因为被批评而产生焦虑情绪。

小学教师还应当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明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相互学习的活动,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努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群体的意志力,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生群体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应当帮助小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们进行自我认知;其次,小学教师应当提升小学生群體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向学生们分享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古今中外科学家们愈挫愈勇、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等;再次,小学教师应当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群体接触社会,扩大小学生群体的交流范围,以提升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教师不应当在管理过程中,将小学生群体“一刀切”,需明确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不同的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是身体健康容易保持,发现问题以后能够及时治疗,但是心理健康问题较为错综复杂,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多方关注和协助。要想真正消除小学生群体的焦虑心理,学校和家庭应当联合起来进行重视,共同努力,主动担当自身责任,为小学生群体创造出一个更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保证小学生群体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芳,高美.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4).

[2]宋蕾.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21).

[3]丑娟娟.对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89).

[4]刘照梅.小学生焦虑恐慌心理解决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

[5]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

[6]王天剑.中小学生学习焦虑和压力缓解中的放松策略[J].贵州教育,2020(20).

[7]张静.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责编  吴 娟)

1830500520374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健康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