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方法与路径研究
——以驻泰高校为例

2021-03-08 00:59李德鑫赵雪涵邢泽璞马金叶
活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党史大学生教育

李德鑫 赵雪涵 邢泽璞 李 琰 马金叶 于 翔

(1.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教学部,泰安 271000;2.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泰安 271000)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主流推动与被动接收的二元逆差扩大、历史虚无与核心价值的冲突加重,以及学习系统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以大学生党史学习为背景,结合驻泰高校及其他高校党史学习活动开展情况,梳理当前党史学习的有益经验,总结问题与不足,从多个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新方法,从而助力高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改革,提高党史学习的实效性。

一、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坚定信仰信念,抵制各种错误倾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下,我国长期存在着各种思潮,其中以历史虚无主义最为典型。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革命史、党史和国家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人们思想混乱。而当前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流行与发展,更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使其大量传播成为可能。而大学生自我求知欲较强,知识素养和人生经历有限,对于各种错误倾向的辨别能力还较差,极容易受到错误倾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示、汲取力量。

(二)体悟革命精神,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

当今,大学生既有就业难、升学难的实际困境,又有阶层固化等各种因素所致的青年焦虑。以“废柴”“躺平”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新时代我国青年精神特质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青年人的集体焦虑和颓废心态。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艰辛与不易,学习各个时期涌现出的模范榜样事迹,从中体悟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大学生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泰安市大学生党史学习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对800余名在读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成功回收有效问卷735份。从性别来看,男性占34.69 %,女性占65.31 %;从调查样本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2.24 %,群众及少数民主党派人士占13.61 %,共青团员占74.15 %;从学生年级上看,样本充分涵盖高校本科阶段所有年级,其中大一和大三阶段的学生样本数量较大,分别占32.65 %、38.1 %,大二学生占比为16.33 %,大四学生占比为12.93 %;从专业分布来看,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艺术体育类、其他类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8.1 %、39.46 %、2.72 %、19.73 %(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深刻

问卷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党史学习开展的必要性,仅有0.68 %的学生认为党史学习没必要也不重要,并且有69.99 %的同学表示是自愿参加党史学习的。

2.主流推动与被动接受的二元对立问题依然存在

主流推动与被动接受的二元对立问题是当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各大高校想方设法,积极开展了多种活动,力图打破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硬性灌输,受教育者被动学习”的对峙局面。问卷调查显示,这些活动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比如,教育部主办的“四史竞赛答题活动”,有68.5 %的同学表示“形式新颖,愿意学习”。但取得效果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完全解决,调查显示,当前党史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式依然以举办红色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方式为主,有70.75 %的同学认为“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老套,学习意义不大”,55.78 %的同学表示“学习效果不好”。另外,我们在实地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活动的受益者更多是歌唱者、演讲者,但对听众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很难感受其中的力量。

3.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干扰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对于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干扰因素(多选题):76.19 %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考试考证密集,影响党史学习”;61.9 %的学生认为“与上网娱乐相比,党史学习缺乏吸引力,有这时间不如打游戏看电影自我放松”;53.74 %的同学认为“党史学习方式单一老套,学习内容‘高大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47.62 %的同学认为“团委、学生会强制参加,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兴趣机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在活动形式方面(多选题),观看影视作品、观看同学知识分享、观看文艺演出分别有82.99 %、63.95 %、53.06 %的同学选择,而参加红色征文、演讲比赛等传统形式只有25.85 %的同学选择。值得一提的是,89.88 %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观看一些利用VR等新技术制作的党史视频(表2)。

表2 大学生感兴趣的党史学习活动形式(多选题)

在内容方面:从纵向来讲,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史题材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内容,其次是国民革命时期;从横向来讲,关于政治的党史题材受到较多关注,其次是军事和文化。

在学习地点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有关党史的报告、讲座、论坛等校内活动“内容单调枯燥或专业性过强,缺乏吸引力,听不懂”。而校外活动地点中,大学生更青睐革命遗址、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场所,只有30 %的大学生选择了主题党日活动中心、党史学习主题文化长廊等活动场所。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方法与路径

(一)创新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点燃大学生党史学习热情

1.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直面各种争论点

当前,教育和研究领域存在着“禁区”意识,而这些禁区往往是不同观点和思潮激烈争夺的战场,也是敌对势力猖獗的地方。因此,高校思政课老师要“敢于讲并且善于讲那些在党史上评价比较复杂,存在一定争议,一般教科书涉及较少的事件、会议和人物”,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看待与分析党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将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学会用多元的视角去容纳两者共同存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

2.将党史学习融入学生专业课程与实践

选用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新路径、新方法。对于文学、哲学等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党史知识的人文学科,在专业课程与实践中可以充分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党史知识,进而使其走进课堂。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一课程,可以结合各类文学思潮对所涉及的相关党史进行介绍。其他学科如工学、农学、经济学中虽然专业知识本身不包括党史知识,但可以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而案例融入又恰恰是“思政元素最直接、最直观、最简单的引入,学生感兴趣,教师好发挥,能将课堂教学发挥到最佳效果”。例如,《中国税制》这一课程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可以穿插讲授朱镕基总理在经济改革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从而在“润物细无声”的专业课程与实践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党史学习兴趣

1.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行走课堂”

要以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依据,充分利用本行政区内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实践基地,打造“行走课堂”,将党史学习的知识点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感。以泰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例,泰安现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等20个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新泰市龙廷红色研学基地等3个省级红色研学基地。驻泰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老革命根据地,参观各大教育基地,通过情景体验、现场感受等,让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精神洗礼。

由于当前疫情及学校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大批量学生参观教育基地存在一定困难,为此,课题组认为,相关部门应该鼓励一部分创新型人才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以红色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实践基地为基础,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水墨画、“二次元动漫”等形式对上述基地进行二次加工,打造线上党史学习基地,构筑线上线下打卡联动体验平台。与此同时,在二次加工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定有关标准与政策,处理好量与度的关系,做好监管工作。

2.增添科技手段,打造“党史+科技”模式

当前,以5G、VR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党史学习要主动拥抱新变化和新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首先,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高校可以因势而为,将高科技引入党史学习过程中,营造出体验式和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历史“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让课堂“炫”起来。例如,郑州科技学院利用VR虚拟情景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其次,高校可以将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歌唱、朗诵比赛中,进行舞台设计,还原真实场地背景,让演员和观众走进情节,营造沉浸式党史学习环境。最后,新媒体视频创作正当时,我们可以利用新形势,从短视频与动漫入手呈现党史学习新方法。一是有关部门可以把党史学习内容分门别类视频化,将其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小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学党史,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二是可以利用动漫制作技术把党史学习内容动漫化,增强党史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同时进行党史学习,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赢得了观众的一片称赞。

(三)加强学生朋辈教育,激发大学生党史学习活力

1.以讲促学,互讲互评

朋辈教育是推动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的有益探索,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大学生通过朋辈交流来以讲促学、互讲互评,既可以增长朋辈教育参与者的党史知识,又可以激发其学习探究兴趣。因此,高校可以遴选一批榜样学生组建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和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动员大学生讲述个人熟知的历史。

2.搭建朋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建立关于党史学习的活动小组,采取话题讨论等形式,鼓励同学积极发言,突破旧思维的束缚,对党史进行创造性、创新性解读。同时,可以鼓励老师参与到平台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积极引导。

结 语

总之,好的形式往往能“四两拨千斤”,既能让党史“旧貌换新颜”,彰显出生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又能激发大学生党史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自为性,推动党史学习真正与当代大学生心相通、情相连,实现灵魂的触动、思想的共鸣、精神的升华。

猜你喜欢
党史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