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以湖南省为例

2021-03-09 09:29方泽波夏卫生朱捍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种植业湖南省农作物

方泽波,夏卫生,朱捍华,刘 瑞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 410125)

调整优化农村种植业结构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2015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1]。2016年2月《2016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明确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即有序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格局[2]。2018年1月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强调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种植业高质量发展[3]。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当前湖南省农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种植业的主要矛盾由粮食生产总量不足转变为多种作物种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4],在这种情况下,种植业结构必然要相应地做出新一轮的调整。专家和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杨荷君等[5]认为农民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经营主体,要进行结构调整,首先就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政策引导以及技术指导;成新华[6]提出要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出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李志纯[7]认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粮食稳定增长为基础,不断开拓种植业的发展空间;罗新平[8]认为湖南省的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偏大,经济作物发展空间小,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的综合发展转变;周梦[9]、徐辉[10]、袁正乔[11]认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提高区域内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建设农产品产业链;李祺等[12]、蔡琳[13]、张光辉等[14]认为进行农业种植时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让种植业得到持续发展。前人研究为湖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改革方向,但是从湖南省近些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来看,工作大多以调整各类作物种植规模为主,总体上调整变化幅度不大,且作物品种结构基本维持以往常态,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并没有取到显著成效。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湖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为新一轮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路径选择。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区域情况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 mm,农业种植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丰富,盛产水稻、湘莲、棉花、油茶、辣椒、苎麻、柑橘等,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以湖南省为例,探究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2 数据来源

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湖南省农村种植业的现状及问题,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湖南统计年鉴,以及通过比较优势分析模型计算得出的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EAIij)、规模优势指数(SAIij)、综合优势指数(AAIij)。

2 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强

农民作为种植业的经营主体,在农村种植生产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政府部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时,必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核心原则,任何违背农民意愿的行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衷相悖。在湖南省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受地域地貌、种植传统、政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所表露出的调整意愿并不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湖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丘陵山地,农民改造土地成本较大,收益甚微,导致农民改造调整土地现状的动力不足。二是农户耕作种植思维惯性的影响。农户习惯于长期以来的种植方式,加之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农户出于对自身前途的考虑,不愿意轻易冒险,多数农户保持观望的态度。三是现阶段农村主要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小面积种植,规模农业经营农户所占比例较少。从全国情况来看,规模农业经营户占所有农户的1.73%,从湖南省的情况来看,规模农业经营户仅占0.89%(图1)。个体农户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大部分农产品用于自给自足,只有少量农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对于大部分个体农户来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种植收益,因此大部分个体农户进行结构调整的意愿并不强。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农村种植业相对于第二、三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谋业,农村从事农业人员逐年减少(图2),农民的根本种植意愿呈降低趋势。

图1 第三次农业普查农户数量调查情况

2.2 农村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化

目前,农村种植业的主要矛盾已由粮食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而矛盾的核心点在于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化,如粮经饲作物结构不合理、农作物品种结构失衡等。农村种植业结构主要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粮食作物指以收获果实为目的,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成为人类主要食物的作物;经济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作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其他作物大部分以饲料作物为主。图3 和表1 为湖南省2014—2016年的农业基础数据。

从图3 和表1 可以看出,湖南省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结构体系,经济作物占比次之,其他作物占比最小。其中,粮食作物中以谷类为主,经济作物中以油料、蔬菜瓜果为主,其他作物品种缺乏多样性。无论是从整体来看,还是从各类作物内部细分来看,湖南省的种植结构体系都比较单一。探讨分析其原因有两部分:一是政府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规模的调整还在摸索中,2014—2016年,粮食作物种植规模逐年减少,但仍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较小。由此可见,政府只有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才会针对水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和其他种类作物进行结构调整。二是湖南省的种植制度不完善,种植模式单一,不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种植业结构体系中的第三部分,其他作物特别是饲料作物的种植,完全可以与养殖业、畜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但是事实上,湖南省并没有把饲料作物种植作为重点,从而导致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较少,种植业的结构特征偏向单一化。

图3 湖南省2014—2016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占比

表1 湖南省2014—2016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千hm2)

2.3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够获得持续利润的能力[15]。本研究利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省主要农作物与全国主要农作物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收集全国农作物和湖南省农作物2014—2016年的数据(表2、表3),再经过一系列计算,可得出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EAIij)、规模优势指数(SAIij)、综合优势指数(AAIij),从而对湖南省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行探讨。计算公式如下:

当生产效率优势指数(EAIij)>1 时,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类农作物具有生产效率优势,反之,当EAIij<1 时,则处于劣势。当规模优势指数(SAIij)>1 时,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类作物具有规模优势,反之,则处于规模劣势。当综合优势指数(AAIij)>1 时,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种农作物生产具有优势,竞争力强,反之,该种农作物生产不具备优势,其竞争力不明显。

表2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

表3 全国主要农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

经过一系列计算可得湖南省主要农产品优势指数,如表4 所示。从表4 中湖南省3年的综合优势指数(AAIij)来看,湖南省的大部分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花生、棉花、甘蔗等综合优势指数(AAIij)都小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不具备生产优势,竞争力较弱。作为湖南省的传统农作物,如水稻、油料、蔬菜等,虽然具备规模优势(SAIij)和生产优势(EAIij),且综合优势指数(AAIij)大于1,但是因为湖南省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其质量不高和品牌效应不强,在国内市场中,也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总体来说,湖南省大部分农产品的竞争能力都比较薄弱。

2.4 农村种植环境有待改善

近十几年来,湖南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占有面积逐年减少,而且其种植环境也愈发恶劣,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这对于湖南省农业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湖南省的种植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3 个方面。一是农村种植环境受到外源污染。湖南省近5年来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年均超过31 亿t,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向农田排放。此外,农民单纯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追求经济效益,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二是耕地重金属化,湖南省作为“有色金属之乡”,耕地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当严重,据湖南省农业环保部门调查,湖南省仅长株潭三市的工矿区、城郊区、污灌区的16 万hm2耕地,就有11.3 万hm2重金属污染超标的问题,耕地污染比高达71%。大量废水排放及重金属污染不仅造成了耕地种植环境不理想的情况,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湖南省生产种植出来的部分农产品也因为质量问题,不被市场所认可。三是土壤过度酸化。湖南省是中国三大酸雨重灾区之一,个别地区土壤酸化严重,已经到了逢雨必酸的地步[16]。土壤酸化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养分流失以及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降低,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土壤重金属活性及其迁移与扩散能力,进而加剧了农产品镉、砷等重金属超标风险。综上所述,湖南省的农村种植环境并不理想,耕地受污染形势严峻,其种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3 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3.1 农民种植业结构调整意愿引导

政府部门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主体[17],需要对农户进行意愿上的引导。①从宏观层面出发,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长远规划,保证相关政策的可行性和长久性,增强农民的积极性。②给农户在政策上提供优惠,提高惠农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让农户积极参与到种植业结构调整当中。如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每公顷补贴调至9000~12000 元。此外,建立弹性补贴机制,根据农贸市场行情,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种子、化肥给予相应补贴。③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开阔农户的视野,改变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来让农户获得更多的种植效益。④加强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媒体手段,把实用先进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上,同时,组织基层科技人员对农民开展实地技术教育培训。

3.2 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规模

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持续化、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其他作物一定要按需发展[18]。具体措施如下:①要确保粮食安全,严格控制粮食作物用地规模。②要大力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引进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加工用途多样的粮、豆、棉、果、蔬等优质新型品种。同时,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地区特色农作物品种。如湘潭湘莲、安化黑茶、邵阳油茶、祁东黄花菜等。③要粮食经济作物饲料多元化发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在粮食作物种植上要注重保量增质,经济作物要根据市场需要适时适量种植,而其他作物,特别是饲料作物种植,是农牧养殖业有机统一发展的关键[19]。只有合理调整好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让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3 加强农产品的产业链建设

农产品的产业链建设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民种植效益的最终实现。以湖南省醴陵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的瓜蒌种植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询问农户,了解到该项目区选用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瓜蒌为种植产品,采取“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对其进行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建设分为3 个阶段,前期建设阶段主要是进行购地,改造生产加工基地,添置设备机器等工作;中期建设阶段由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瓜蒌的直接生产与种植;后期建设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后期环节。据悉,该项目的年加工能力达600 t,年销售额在3000 余万元,并实现了电商和微商销售,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可以说,醴陵市的瓜蒌种植产业链条建设是相对成功的,湖南省其他地区也可以借鉴醴陵市的经验,选用当地的优质产业,精品产品,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链条。只有从引导农民生产、加工运输、开辟农产品市场以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多个方面着手,打造一条现代化农产品产业链条,才能让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让种植效益充分地落在农户手里。

3.4 农村种植业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统一

调整优化农村种植业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既要让农户在短期内获得种植的高收益,又要让农村种植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二者是统一的。而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行生态农业种植,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系统工程方法以及现代化管理措施,来对农村耕地进行综合管治[20]。具体措施:①源头减量。对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进行多重净化和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②过程阻控。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防治技术手段,阻控污染源持续污染耕地。③末端治理。对于耕地已经遭到污染破坏的,可以开展休耕、修复治理工作,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钝化剂等来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只有农村的种植环境得到保护,农户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才能够得到保证,农产品的价值也会相应提高。

4 小结

调整优化农村种植业结构,是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关系到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湖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从湖南省种植业的4 个现实问题着手进行调整,能够使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农民的种植收益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种植业湖南省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