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成效

2021-03-10 07:20谢国省郑彩娥滕立英
护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肺专科护士

谢国省,郑彩娥,滕立英

据统计,至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 38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17 603万人,占12.6%[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患病率随之增加,慢性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绝大部分[3]。 因此,心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与康复护理已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一直以来,心肺疾病的康复护理由病区护士承担,其存在专业康复理论知识不足,康复技能欠缺[4],康复效果不佳等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康复专业培训。鉴此,本项目团队于2019年开始,每年进行1~2期(每期10周)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已完成2期,获得良好培训效果和学员好评。具体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国各级医院的临床护士。纳入标准:①大专以上学历,年龄<48岁;②注册护士,护师以上职称;③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科、CCU、ICU、外科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时间≥3年;其他专科护士需具备康复护理基础;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心肺康复护理事业。按上述标准入选151人,其中第1期77人,第2期74人。两期学员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 期 学 员 一 般 料 比 较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1.2.1.1明确培训目标 本培训是“中国心肺康复护理联盟专委会”为促进我国心肺康复护理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心肺康复护理服务能力而设置,报请中国康复医学会批准后举办。为确保培训质量,中国心肺康复护理联盟专委会下设培训管理委员会具体实施,每年举办1~2期,每期培训时间为10周共400学时,其中理论学习4周160学时,临床实践6周240学时。培训目标:学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掌握心肺康复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康复护理中,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成为本专科的康复护理骨干。

1.2.1.2师资与实习基地筛选 ①理论授课老师。理论授课老师入选条件:副高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心肺康复临床护理/研究/管理。由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遴选、经审核通过后聘为理论授课老师。共入选32人,男12人,女20人;本科学历8人,硕士6人,博士18人;副高职称15人,正高职称17人;心脏康复方向14人,呼吸康复10人,重症康复 4人,心肺康复相关4人; ②实习基地。选取国家心肺康复中心挂牌的7所医院为本培训班实习基地,均有心肺康复病房、心肺康复训练室、CCU;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可有效对学员进行临床指导。 ③实习带教老师。每个实习基地(医院)7~10人,由各基地医院推荐,要求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心肺康复病房从事护理工作时间≥5年,具有教师资格证书。7所基地医院共入选65人,男12人,女53人;本科48人,硕士17人;中级职称42人,副高级以上23人。

1.2.1.3理论授课 ①培训教材。由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从全国康复专科遴选从事临床/管理/教学方面工作的专家共36人(正高级17人,副高级15人,中级4人;来自22个单位)编写教材。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结合我国心肺康复护理实况和专科特点,编写《全国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专用教材》,包括心肺康复护理基本概念、概况,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相关检查检验及意义;心肺一般康复技术和心肺功能监测与评定;心肺常见及疑难重症疾病的康复护理;心肺手术围术期康复护理;心肺康复护理临床论文写作及科研设计等章节。②授课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理论讲授、小组讨论及工作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康复专科护理内容均采取理论讲授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员加强记忆。心脏康复技能方面包括肌力与耐力训练,柔韧、平衡、抗阻训练;肺康复方面包括肺康复护理操作、胸部物理治疗、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训练及体位排痰训练等。采取理论讲授后以工作坊操作的方式使学员加强理解,为下一步临床实习打基础。工作坊具体实施:将学员分为5~7人一小组,每组选1名组长,根据老师给出的案例,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讨论小结[5-6];最后全班汇总,进行小组报告,报告毕各学员可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总评。

1.2.1.4临床实习

1.2.1.4.1实习项目 由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拟定实习项目、编写《全国心肺康复护理操作技术手册》,内容为4类共40项:①基本知识与技能8项,具体为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心肺康复护理文书书写,心肺康复专科仪器与设备管理,心肺康复患者的安全管理,高危患者评估与风险应急预案,心肺康复患者的随访,心肺康复护理质量控制,心肺康复护理营养指导。②心肺疾病相关康复护理14项,具体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心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肺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快速康复。③康复治疗技术14项,具体为体位摆放,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及体位排痰,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肌力与耐力训练,心脏康复处方,六分钟步行距离测试,体外反搏技术及护理,ECMO辅助支持治疗及护理,重症心肺疾病监测技术,心电监护, 除颤技术, 胸部物理治疗技术。④其他4项,参加1次护理查房、1次病案讨论,制订1份护理计划单,撰写康复护理论文1篇。

1.2.1.4.2实习实施 学员自选实习医院:由来自7所基地医院的学员分别采取PPT形式介绍本医院基本情况,包括病床数、收治病种、设备仪器、开展相关操作技术、食宿后勤保障等。介绍毕由学员自主选择实践基地,然后经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协调,并通知学员和实习医院管理者。学员进入医院后采取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导师制直至完成全程实习。

1.2.2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多措并举进行质量控制: ①组织管理。设立辅导员、班长、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各1名,并公布其联系方式,以利培训期间学员有任何问题可第一时间反映和沟通。设立微信群,学习委员及时向群里上传课件及其他培训所用资料,教师发送培训前沿相关知识,与学员沟通等。使教与学之间充分互动,避免问题积累。②理论授课设周重点。第1周重点为基本概念,心血管、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相关检查检验及意义;第2周为心肺一般康复技术、功能监测与评定、围术期康复护理;第3周为心肺常见及疑难重症疾病的康复护理;第4周为康复护理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选题等。以利学员熟练掌握基本点和重点。③教学总结与改进。第1期培训期间,项目组成员深入学员中间和实习基地了解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收回的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对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第2期培训中加以改进。如学员提出理论授课和实习带教面过宽,不便于复习与记忆;考核范围过广,备考难以全面覆盖等问题。在第2期即进行改进,如理论授课周重点设置更凝练,方便学员重点学习与深化;对临床实习时间与内容进一步规范与细化,包括护理病例的撰写、临床实践手册书写,操作考核工具及流程的规范化等。

1.2.3评价方法

1.2.3.1考核成绩 临床实习结束后由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总分300分,得分≥180分计为合格(其中理论、操作成绩均须≥60分,如未达标,有1次补考机会),颁发“全国心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结业证书”。①理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心肺康复相关概念及解剖、心肺康复相关评定、心肺疾病围术期康复护理、心肺常见及疑难重症疾病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满分100分。②操作考核。项目包括心脏康复护理常见康复技术,肺康复护理常见康复技术及心肺康复常见的评估技术等,学员抽考1项,以案例分析和技术实操形式完成,满分100分。③撰写论文。要求撰写1篇5 000字以上论文,选题不限,满分50分。④综合评定。包括医德医风满分10分,查房、病案分析满分10分,护理计划单满分20分,实习总体评价满分10分,共50分。

1.2.3.2教学满意度 由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根据本次培训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带教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4个方面,每个方面为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依次赋1~5分,各方面满分均为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教学满意度越高。于临床实习结束后发放和收回问卷。

1.2.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期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完成培训及考核情况 两期学员均完成全程培训、考核合格,均获得专科护士培训结业证书。两期学员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期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两期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教学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期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教学满意度比较 分,

2.3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后工作现状 从学员返回的信息了解到,第1期学员结业后返回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康复护理专科工作和相关研究:①组建心肺康复专科护理微团队,担任康复专科护理组长,带领团队组员开展心肺康复护理与专业处置,配合医生解决心肺专科的护理问题等。②担任本院心肺康复护理的培训工作,对实习护生、进修护士、新护士进行培训,获得好评。③从心肺康复专业方面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患者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康复护理[7-9],但由于临床护士缺乏心肺康复护理的系统培训,没有康复专科护士的参与,所开展的康复护理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患者预后仍未见明显改善[10]。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填补专科护理的缺口,《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11]。鉴此,本项目组在国内首次将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具体落实,即开办心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管理委员会成员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及学员准入条件;遴选师资,筛选实习基地;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授课和实践教学;同时严格考核机制,注重综合评价,两期培训均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两期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心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心肺康复护理专业的建设、医院心肺康复护士的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构建了平台。同以往的专科护士培训比较,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要求更高,邀请心肺系统多个亚专业的专家编写教材,力求符合现代临床需求和患者需求;对教师要求更严,理论授课老师要求其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同时具备实践经验;每期开班前对实习基地带教老师进行3周培训,实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带教;对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根据不同内容开展理论讲授、小组讨论工作坊操作等方式相结合;同时进行全程全环节质控,包括设立班委、团委,建立微信群,不定期访视和抽查等,使教学沿正确轨道行进;班期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扬弃并举。两届学员均顺利结业,尤其是第2期学员理论、操作得分及总分显著优于第1期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第1期(P<0.05,P<0.01);返回医院工作的学员回馈信息表示,经过培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均有明显提升,已在本院或本科室开展康复专科护士工作,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对康复专科护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本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

4 小结

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实施,构建了规范化培训体系与管理机制,为临床培训了一批合格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了一支专业化康复护理队伍,有利于改善心肺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同时也为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和心肺康复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项目仅完成了两期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均需不断完善:如理论授课在专科知识深度和广度方面需更合理地调整;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培训应更规范和带教老师适当固定,以确保师资水平;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教学应更细分,以利于学员更专注地学习;康复护理科研教学还有待加强等。总之,不断完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利于高素质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心肺康复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肺专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最美护士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