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咨询案例浅谈绘画疗法

2021-03-16 12:53杨璐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教育

摘 要:自从心理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从事其研究工作的学者。當然,我们研究心理学,是为了治疗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诞生了“绘画疗法”、“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等治疗心理疾病的治疗手段。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咨询案例浅谈绘画疗法。从心理治疗的范畴来看,有多重手段,“绘画治疗”就是其中之一。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开始作画。而这个作画的过程非常重要,是能够将“患者”潜意识里的那种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以及其内心压抑的情感矛盾呈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心理学;绘画疗法;教育;心理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心理现象,以及在这些心理现象影响下的,人类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具有突出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性。自从心理学大师,威廉.冯特(德)写出第一本心理学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标志着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正式诞生,而威廉.冯特也成为了“心理学之父”。而“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成功地将心理学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

作为治疗心理学疾病的“绘画疗法”,是心理咨询师能够更为直观的洞悉“患者”内心世界、以及发现其心理问题的重要评估手段。在作画的过程中,“患者”会将其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压抑及负能量宣泄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走进人们心灵深处的最为直观的过程和途径之一,更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咨客,初见该咨客时,衣衫有些不整,头发凌乱,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眼睛一直在看着地上;站着的时候,脚尖向内侧聚拢,双手感觉无处安放;言语较少,思维逻辑还算完整清晰,感觉是一个很有内秀的人。于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对他进行了资料搜集。通过笔者按照“绘画疗法”的流程与他的交谈,开始尝试让他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他的第一幅

从整体来看:从整体上看,内心非常的幼稚。心里年龄很小很小,感觉安全感很缺乏。

从细节来看:从头型看,棱角非常突出。说明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偏执、固执、不容易能听得进去别人劝说的人。从眼睛看,眼睛画成了一条线,而非完整的眼睛轮廓。说明该咨客内心极其封闭,与世隔绝,不愿与外界有任何的接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他的这扇窗户却关闭了。体现出他的无奈感、无助感与消极感。通过眉毛来看,由于头发过长,而眉毛只是成为两条细线。说明了该咨客一定是忘记了画眉毛,而后补的眉毛。其表现出了该咨客的心不在焉,用一种对付的心态来作画。通过鼻子来看,画中的鼻子占据整个半折纸张的右部分。恰恰说明该咨客善于说谎和掩饰;善于通过一些言语和动作,来伪装真相。通过嘴来看,该咨客的嘴紧闭,嘴角下垂,表示内心很不开心。说明该咨客不善于言辞,人际交往方面有缺陷,不善于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凡事愿意藏在心里,憋在心里,内心与这个社会是不交流的。通过耳朵来看,耳朵画得非常粗糙,耳朵的轮廓很不明显。正常针对耳朵轮廓的绘画,是一个阿拉伯数字“3”的形状。说明内心很烦,有一种不接受和抗拒的感觉;也可以说,出现了阻抗现象。通过脸来看,这张脸小于整个画的四分之一,明显头小身大。说明该咨客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将自己的面子放在第一位,不可能因为面子而屈尊一些事情。通过整体穿着来看,还算得体,但忽略了“领子”这一重要的环节。其整体穿着的棱角与头发一样,所画出的线条太过于突出,不够柔和,很单调,感觉很生硬。通过衣服来看,明显该咨客没有画上衣服的领子,感觉看起来极其不协调。这说明该咨客心里有想表达的内容,但表达不出来,他在不断地封闭自己的情感。衣服上的扣子和兜子看起来画得还算精致,但是也有一些应付的成分。通过手来看,右手紧握拳头,说明该咨客非常的愤怒。内心很排斥眼前的一切,甚至都不敢去看,只能用握拳来暗示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满与纠结。而左手却摆出了一个“不”的手势,说明该咨客的反抗和抗拒的力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又不忍去伤害任何人,只能自己独自去“分享”和“体验”这种内心的愤怒。通过鞋子来看,鞋子画得太过于粗糙,体现不出鞋子的基本轮廓。说明该咨客不想太注重于这些细节,只想通过艺术绘画创作来发泄。

整体总结:从五官上来看,属于百分之八十封闭式五官,眼睛没有睁开,嘴没有张开,眉毛、鼻子、耳朵轮廓均不明显。由此可见,该咨客要么是焦虑、心烦,应付创作;要么是不想发自内心的去完成这一幅创作。从色彩上来看,该咨客没有加入任何色彩,体现出该咨客内心的空洞,没有色彩连接,更无法提及情感连接。该咨客不相信任何人,内心与外界非常排斥,懒得去看也不想去看,只想通过自己细微的这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反抗和拒绝。

可见,该咨客很焦虑、很抑郁、很自卑,是一个很缺爱与呵护的人。所以对于该咨客的心理干预,是需要通过舒缓音乐来缓解该咨客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同时,通过打开该咨客内心的心灵世界,使该咨客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泄和释放。该咨客是一名“爱”缺失者。

经过笔者对于他所画的自画像,笔者对他进行了细致的心理疏导。

在心理咨询的时候,笔者以较小的音量播放了一首催人泪下的音乐:《故乡原风景》。伴着音乐点滴的流淌,在笔者与咨客共情的催动下,咨客一点一点道出了他的心声,原来他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自从他上了小学以后,一切都变了。

一、咨客的成长经历

(一)童年与小学

在他的童年时光里,该咨客自幼在他姥姥家长大,那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他姥爷是军队离休干部,这是因为他父亲那时候在南方当兵。

在该咨客上小学时,他父亲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开始在父母的身边成长。从该咨客的感受来看,他遭受父亲的责骂与殴打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可能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就挨一顿臭骂,或是挨一顿暴打。经常,他父亲问他一个问题问了两次,他给理解错了,回答了两个不同的答案。随之而来的又是他父亲近乎疯狂的打骂。笔者感觉,他活得太不容易了。

笔者认为,在这些被打骂的事件中,有很多时候都是他父亲误解他。毕竟是孩子,其理解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而他的父亲却要用成年人的理解来与孩子进行交流,这必然存在误解与隔阂。而他父亲对于他的误解,主要是他父亲认为那是孩子在欺骗他。

(二)中学

这位咨客在上中学时,由于他的成长,已经很不容易地适应了他父亲对于他的责骂。虽说殴打的时候少了,但是那紧绷的神经却时时刻刻的存在着。这是因为,只要他父亲在家,他的神经就得紧绷得要命。笔者问为什么?这位咨客说,就是因为,只要他父亲叫他第一声时,他若因为没有听见而没有回答,在他父亲叫他第二声时,他就会挨一顿骂。这种紧绷的精神状态一直伴随着该咨客的中学时光。

(三)大学

在该咨客如愿考上了第二个大学时,他的父母为了支持他上学,卖掉大房子,买了小房子。笔者认为,他父母是非常了不起的,应该说是非常伟大的。可该咨客却说,他遇到了他父亲更为疯狂的责骂。因为重新上大学,意味着就得重新就业,将来就业的前景更不好说。对此他几乎每天都挨父亲的骂。如此一个月后,在该咨客的第二个大学开学时,他也因为挨骂而患上了脂肪肝。

筆者认为,该咨客太不容易了,这心理上的伤痛实在是太深太深了。这位咨客说,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他父亲每次训斥他,几乎都在一个小时左右。而且这种长时间的被父亲“发泄试”的责骂持续了这么多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该咨客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二、笔者通过该咨客的心理咨询而进行有关教育的一些总结

经过笔者调查可知,这位咨客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们上学的年代都是“学霸”,可他们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儿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当今时代下,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家庭中,家长们所犯的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懂教育”与“会教育”完全是两回事。从哲学上讲,“会教育”必然“懂教育”;而“懂教育”未必“会教育”。同时,这种不会教育还表现在,家长们与孩子们的不会沟通方面上,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远远不如作为家长的成年人;而作为家长的成年人却要用成年人的理解和语言来与孩子交流,这必然百分之百的存在隔阂与误解。然而,每当这种隔阂与误解出现的时候,遭殃的却只能是孩子。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对于自己的错误“死不承认”!为什么“死不承认”?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大男子主义”与推脱犯错误责任并存的状况。换言之,孩子成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长的“变态”式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如此“变态”的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以及将来的长大成人,在心理方面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是因果关系。在一个人的未成年时代就种下了心理问题的“因”,在他成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显露出这些心理问题的“果”。

三、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的变化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疏导试的聊天,笔者再次约见该咨客。按照“绘画疗法”的流程,笔者让该咨客又画了一幅自画像(图2)。这幅自画像就比第一幅要好了很多。

从整体上看:明显比图1有了生机,衣装规整,五官轮廓基本鲜明,肢体动作丰富有趣,整体感觉自信心有所上升。

从细节上看:头型比图1的时候更加细致,不再像图1那样棱角分明,取而代之的是规则而整洁,细腻度有所提升。眼睛明显比图1有了生气,因为眼睛睁开了,心灵的窗户打开了。说明在绘画疗法和音乐疗法的相关作用下,该咨客已经开始敞开心扉,敢于接受外界社会,并尝试去适应外界社会。这次的眉毛明显是画上去的,而非像图1那样枉画、现补上去,而且两个眉毛之间距离变宽,说明该咨客的心态有所变化。通过鼻子来看,由于该咨客的脸朝着右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鼻尖朝右的方向不好判定他是否存在欺骗和伪装。他的嘴明显比图1有了很大的变化。嘴角由下垂变成了上扬,虽然也是一条线,但是此线非彼线,感受到了他的自信与开心(这种心理问题是很难通过一段时间来解决的,他需要一个漫长时间来进行心理咨询、疏导、干预)。这次的耳朵明显比图1要细致,因为头发的关系遮挡,不能很清晰的看到真正耳朵的轮廓,但是明显比图1有了很大的变化。脸变化不大,只是由圆脸变成了瓜子脸。通过整体穿着来看,整体穿着得体、大方、给人一种舒适感,休闲风的感觉跃然纸上。通过衣服来看,明显比图1多了一个领子,使得这套上衣相得益彰。扣子画得很细腻,衣兜很得体,甚至将衣服的褶子都描绘了出来,可见内心的细腻度增强。裤子同衣服一样,多了裤兜、裤褶、裤脚,能够感受到该咨客心情的愉悦与心态的平稳。通过手来看,肢体动作有所变化,左手插兜,右手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与图1的状态完全相反。由此可见,该咨客自信心的提升。通过绘画与音乐疗法来进行心理疏导,还是起作用了。鞋子明显比图1更加细致、用心。

整体总结:通过音乐疏导和绘画疏导,该咨客内心产生了积极的变化,绘画创作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善,逐渐开始重拾自信,重塑自我。随着认知的改变,心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希望经过今后的咨询,会有更大的变化。

四、小结

笔者认为,该咨客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这是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其实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段所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与其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该咨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家庭的教育问题。一个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家长们的扭曲心态经常会发泄在家庭成员中间,而孩子就是最无辜的发泄对象。久而久之,孩子那颗最纯洁的心灵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却能够跟随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一生。笔者通过“绘画疗法”对于该咨客的心理疏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他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却能够反映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笔者的这个案例为我们从事此类方向心理学研究的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艺术疗法》.【英】大卫.爱德华斯 著;黄赟琳、孙传捷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2]《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高天编著.中国心理学会推荐使用教材;世界图书出版社.

[3]《艺术心理治疗》.高颖,李明,杨广学著.心理治疗新思潮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

[4]《艺术治疗》.Cathy A.Malchiodi 主编.(台)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杨璐(1981.5—)女,回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艺术硕士,辽宁歌剧院歌剧演员,国家二级演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结合咨询案例浅谈绘画、音乐疗法对于心理咨询的干预。

(辽宁歌剧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教育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导练(二)5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