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

2021-03-17 11:07张志新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教职校研究者

张志新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还需不需要‘蓝领,孩子上完职校还能不能找到工作,国家还需不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研究”等问题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职业教育研究者该如何回应?职业学校该如何保持定力?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应对变化呢?

首先,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不可被取代。以汽车无人驾驶和汽车智能制造产业为例,技术的发展变化会带来某些岗位的减少,但又会催生大量新岗位。技术的发展会让有些岗位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工人通过短期培训即可胜任工作;但也会让有些岗位工作变得更复杂,对任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制造业强国的必然要求。

其次,职业教育同时面对老问题和新挑战。第一,目前我国的职校、职校生、职校教师与职教研究者受重视程度不够。第二,我国的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为办学主体,而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却是需要校企“双元”合作的。怎样才能把最新的技术及要求以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带到生产和教育一线呢?推行1+X证书制度,让企业行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甚至直接举办职业教育,这或许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给出的答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注于技术的企业行业能否办好教育呢?这对企业行业来说是个大课题。第三,1+X证书制度大变革不可避免地要带来与之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因此,“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对职校、职校教师、职教研究者、相关企业行业人员来说又是一个新挑战。

再次,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实践领域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领域的复杂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学习环境、考核评价等研究比基础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相应学科的研究更复杂,需要研究者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学等跨学科研究能力,也需要研究者開展多学科交叉协同研究。此外,我国职业教育总体上还属于小而新的学科,研究人数、社会认可度都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这些都对研究者的跨专业研究能力和研究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专门研究机构建设、交叉研究机构建设要求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

最后,共同努力,树立国际职业教育新标杆。展望未来,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我国的产品和服务不但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其他国家。作为服务于行业的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研究,不但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还要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新标杆。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职校、企业行业、职教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工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职教职校研究者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饿死的毛毛虫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