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目标从形成规制到促成自主的深化

2021-03-18 09:31韩瑞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自主学生管理

摘 要 学生管理的首要问题是规范学生的言行,确保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因此实施规制是学生管理的起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形成规制是学生管理的全部,通过规制使学生逐渐自律和自治,实现自主管理才是学生管理的深层次目标。由此可见,学生管理的目标深化实质上就是从外部规制到自主管理的实现。结合学生管理的特征和要素构成,以上目标可以通过如下途经来实现:转变管理目标规制取向,形成自主管理的思想追求;调整强调规制的管理制度,构建自主管理的空间;采用有益自主的管理方式,减少其中的规制成分;促进管理文化的自主转向,淡化学生管理的规制影响。

关键词 学生管理 规制 自主 管理思想

对学生进行管理必然要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形成对学生言行的规制。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尽可能地规制学生,把全方位规制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任务要求和目标追求,并以此为中心规划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而实际上,规制学生只是学生管理的浅层次目标,通过规制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有序空间,使学生自觉、自律、自治才是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学生管理要从规制走向自主管理,只有深化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初衷,最终使学生管理变得更加轻松。简单而言,规制是表面目的,发展自主管理才是學生管理的深层追求。管理者必须要把管理目标从规制转为自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的本意,形成更好的管理效果。

一、形成规制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目标

管理具有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内涵,其本身具有规制之意。学生人数众多,每个生命主体都有个性化的诉求,所以需要统一学生的行为,才能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管理的代名词,因此教育工作者往往把规制等同于学生管理,把加强规制作为学生管理的基本目标追求。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约束是学生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指通过各种要素调配和协调,促成特定目标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关要素必然要按照管理者的需要统一行事,而不能按照自己的个性来随意作为。由此可见,要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就必然会在管理过程中形成规制。简而言之,规制是学生管理的特性,实施学生管理必然会形成对学生的规制。

其次,规制是学生管理的趋势所向。学校内学生众多,要使众多学生形成有序的教育教学状态,对学生进行管理就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规制。对学生的规制和教育环境条件有关,随着当下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管理有了更多条件和便利,对学生的规制水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形成更多的规制就成为学生管理的自然发展趋势[1]。

再次,规制表征了学生管理成效。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管理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因此学生管理的情况往往会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所重视,是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学生规制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管理情况,且规制情况是学生管理的突出表现,对学生管理工作有说明意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管理者为了达成工作指标,使学生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符合学校要求,减少工作纰漏,会更多地加强对学生的规制。

最后,其他管理目标需要规制促成。学生管理有多个目标,包括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端正学生言行举止、确保各种教育活动开展、养成学生规律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等多个目标。虽然目标内涵不同,但是从整体来看,所有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以适当的规制为前提,学生规制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和各种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实现各种管理目标,管理者会加强对学生的规制,扩展学生管理的范畴,强化学生管理的力度。

二、促成自主是学生管理的深层目标

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在各种约束规范中升华自身的思想境界,获得更多的身心自由,这是学生管理的最终价值追求。学生管理对学生的约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个性自由,要真正实现学生管理的价值追求,就必须要使各种管理行为成为学生的意愿表达,得到学生认可。加强学生的规制是管理过程的直接目标,但并不是最终目的。使学生从外部规制走向自觉自主才是学生管理的深层次目标。这里所说的自主是指学生在合理规制下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管理,获得更多自主体验,身心能够自由地发展。关于这一目标追求的形成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其一,学生管理要服从教育目标。按照当下教育目标设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包括思想精神的张扬,以及主体人格的建立等等。使学生通过教育获得更多的自由思想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管理的基本目标导向,学生管理必须要服从学校教育目标,促使管理者的管理规制走向学生的自主管理。其二,规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任何个体在社会中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以约束为前提,合理的约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学校为了对学生管理而形成规制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有序学习生活空间,使其获得更多的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实际上也包括自我管理的自由。根据这个逻辑思路,对学生的规制实际上是以促成其自主管理为目的,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必须以此为最终目标,才能使有关管理从规制追求走向促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2]。其三,自主管理使学生理解规制。学生管理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对学生个性行为的束缚,会打乱学生自我的事务安排,因此很多学生会排斥管理。当众多学生按照自我个性行事时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就难以有序展开,学生的个体行为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最终学生难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学习和生活。因此在通过一定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时,管理行为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其四,自主体验促使学生配合管理。学生管理措施的效果达成以学生对管理行为的配合为前提,学生对各种管理措施越配合,管理效果会越好。而在实践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管理措施限制自身的行为而不愿意配合管理。当学生在管理规制中得到自主体验时,才能够从深层次理解管理行为,从而配合管理者的管理。综上可知,学生管理的规制只是手段,使学生在规制中更加自主自觉,最终使得其能够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才是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3]。

三、学生管理从规制到自主的目标实现

学生管理是从外部施加于学生的强制力量,以此来驱使学生形成各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行为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这种管理格局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成效,但是在管理所不及以及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学生言行就难以受到节制。为了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必然会需要管理方更多的管理投入,这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也会因现实情境的多样化而难以形成全面管理的格局。因此学生管理不仅要对学生眼前的行为进行规制,还必须要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时,其行为便会得到有效节制,从而使学生管理从有为转入无为状态,不仅会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投入,也会形成更好的管理效果。

1.转变管理目标的规制取向,形成自主管理的思想追求

一般情况下,学生管理的目标设定主要是加强外部管理的力度,把制度完善、管理全面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目标追求下,学生管理主要强调对学生的规制,各种管理措施也都是围绕规制需要来提出。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必须要转变目标取向,把追求学生自主管理作为目标追求。学生管理的规制取向关键在于指导思想的引导和管理评价的牵引,以及管理者对于管理本身的理解。因此要形成自主管理的思想追求,必须要从以上多个方面共同着手。首先,管理者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观。管理目标由管理者制定,管理者对管理本质的理解,决定于其对学生管理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管理的约束特征,大多数管理者对于學生管理的理解主要集中在规制问题上,这使得其关于学生管理的目标设定也会突出规制特点。为了形成自主管理,管理者必须要调整已有的管理规制观,肯定自主管理。其次,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要淡化规制色彩。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有关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学生的有效规制,为了和相关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学生管理的目标也会突出学生的规制问题。为了使管理目标形成促成自主管理的导向,有关指导思想需要适当淡化规制色彩。再次,要减少规制要求。学校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必然会形成一定要求,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都会强调学生言行的严格管理,突出对学生管理的规制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形成了学生管理的目标要求,会直接影响管理目标的设定。为了使管理目标突出自主管理的倾向,关于学生管理的要求需要适当减少规制方面的内容。最后,学生管理探究的重点要集中在自主管理。学校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言行的规制,管理目标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制来达成,因此管理者很容易把规制作为学生管理研究的重点,追求更多更全面的规制。要使学生管理从规制走向自主管理,学校管理者需要把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作为重点问题。学生管理探究的重点也是管理目标的重点,管理探究偏重自主管理,则管理目标的设定更多地蕴含自主管理的促进之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实现和管理者在实践中的目标导向密切相关,管理者把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基本追求,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求自主管理的目标实现。

2.调整强调规制的管理制度,构建自主管理的空间

制度规定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学生管理需要多方面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因此有关制度规定往往会突出规制效用,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规制。制度规定隐含着管理者的思想倾向,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直接因素,不同的制度导向会对学生形成不一样的身心影响。在管理制度强调规制时,学生思想和行为会向被动服从发展,同时相应的自主管理空间也会被压缩。为了建构学生自主管理的发展空间,有关管理制度必须要调整规制追求,在进行必要的规制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管理的落实有更多发挥空间[4]。首先,已有制度规定要减少规制要求。学校关于学生管理会形成各种制度规定,虽然很多制度规定必要且合理,但相应的制度内容必然影响学生自主管理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建构学生自主管理的发展空间,有关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制度中的规制要求,为学生自主管理预留更多余地。其次,删减不合乎自主管理思想的制度内容。在把规制学生作为第一目标的管理观念导向下,有关学生管理的制度内容规定主要围绕规制学生而制定。外部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思路,有关制度内容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乎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的制度规定,相关制度会影响或者抑制自主管理的推进,不利于自主管理的实现,必须删减相关制度规定,才能使所有的制度都和自主管理取向保持一致,从而建构起适合自主管理发展的空间。再次,制度表达要弱化规制色彩。学生管理的规制意图主要通过各种制度来表达,因此很多制度内容在表达时具有比较强烈的规制色彩,“禁止”“严禁”等强制性词语在制度规定中出现较多。相关制度表达传递了强烈的规制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或者缩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发挥空间。因此制度表达可适当调整言辞,弱化其中的规制色彩。最后,增加促进自主管理的制度规定。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自主管理需要管理者的适当分权,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会对学生现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形成挑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学生两方面都存在一定消极因素制约其对自主管理的促进和参与。为了使相关制度最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管理者可以适当增加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条款,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目标的实现。

3.采用自主参与的管理方式,减少其中的规制成分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都是由管理者自身制定管理办法、决定管理内容和管理策略及采取管理行为等,管理行为主要由管理者实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接受管理者的规制,不能决定管理相关的各种事宜。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意识和素养能力才能实施自主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必然会影响自主管理的实现。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尝试学生自主的管理方式,培养其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多个途经来实现:首先,让学生共同参与管理过程。管理者往往会独断学生有关的各种事宜,这样的管理方式完全排斥了学生的管理参与,不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而实际上,学生对于特定方面的事务有自己的诉求和意愿,也有不同的理解思维,管理者可以让学生以共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管理的各种事宜中,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以此来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并促进相应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参与管理过程时,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身的意愿,自然会减少规制色彩。其次,灵活运用学生自主管理方式。学生管理的事情有轻重大小之分,有的事宜需要管理者全程参与,而有的和学生关系密切或者在学生能力范围的事宜,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再次,让学生参与管理决策。关于学生管理的各种行为都需要经过一定决策过程,管理者自行决策各种问题,再施加于学生,实际上就是把管理者的意志施加于学生,约束学生的言行,其中的规制意味比较突出。为了使各种管理行为都和学生诉求一致化,使管理决策成为学生意愿的反映,管理者在组织其他管理要素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决策这个重要环节中,使最终的管理决策得到学生的理解或认同。最后,加强学生监督评价。学生对管理情况的评价建立在对各个管理环节和要素了解的基础上,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对特定管理行为做出相对理性的判断,这些要求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因此管理者可以采用让学生能够参与监督和评价的管理方式,使管理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5]。由于监督评价的牵引作用,相关管理行为也会更多地和学生的意愿保持一致,这种参与会更多地彰显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淡化管理行为的规制色彩,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发展。

4.促进管理文化的自主转向,淡化管理的规制导向

学生管理对应一定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直接决定了管理的特色和走向。在学生管理倾向于规制学生时,相应的管理文化就是规制文化的建设,以规制为核心。在这样的管理文化影响下,管理者会逐渐陷入管理规制的思维模式。为了使有关管理文化的建设能够推动学生的自主管理发展,使学生管理最终走向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相关文化建设需要调整当下规制性的管理文化,倡导自主管理思想,以文化推动学生管理从规制走向自主管理。首先,把规制性的管理思想转变为自主管理思想。不同的管理文化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思想。通常情况下,学生管理文化的管理思想以规制为核心,因此形成的管理信念、管理哲学都是围绕学生规制来诠释。这样的管理思想必然会使管理者把规制作为管理追求,基于规制需要形成各种管理策略和方法。为了使学生管理真正从规制走向自主,管理思想必须要从规制转向自主管理,使自主管理成为学生管理的基调。其次,把规制性的管理原则调整为自主管理原则。管理原则是对管理思想的具体阐释,也是管理目标实现的保障,引导着管理走向。常规情况下,学生管理的原则以保障对學生的有效规制为前提,相关原则主要为规制学生服务,这使得学生少有机会进行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思想下,对应规制需要的管理原则也需要向自主管理原则转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发挥空间。再次,把追求规制性的管理艺术转变为自主管理艺术。管理是一门艺术,学生管理也会追求管理的艺术化,这种管理艺术主要是指管理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是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规制的学生管理思想导向下,有效规制的手段和方法是管理者的艺术追求,但是这种技巧方法往往和自主管理理念不符合,为此有关管理艺术的追求也需要从规制管理艺术向自主管理艺术转变。最后,从倡导规制性的管理精神转为自主管理精神建设。学生管理是人的管理,管理者和学生都是独立的精神主体,这样的主体特征决定了管理不仅仅是技能,更蕴含着一定管理精神。不同情况下的管理精神有不同内涵,规制性的管理精神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自主管理状态形成。因此有关管理精神的建设也需要从倡导规制性的管理精神转变为自主管理精神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胜召.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53-55.

[2] 齐柳.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强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3):48-51.

[3] 赵冬冬.教育中的惩罚与惩罚中的学生管理[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8):57-61.

[4] 成欣欣,米俊魁.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18):79-81.

[5] 曹丽.高校学生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判断标准及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19(05):124-128.

[作者:韩瑞娟(1984-),女,河南郸城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自主学生管理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