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2021-03-18 09:31毛群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变革,未来教育已向智慧教育迈入,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与技术融合发展探索过程中的热点。通过明确智慧课堂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支撑,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评价方式发生的变化,从智慧教学目标、智慧教学过程、智慧教学评价三方面设计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从学生个性化、交互活动技术化、评价多元化等方面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以期为智慧课堂教学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传统课堂开辟了新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智慧课堂是未来课堂的新模式,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探索的热点。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促进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探索信息时代技术更好助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特征

1.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传统课堂转型升级为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结合智能系统与移动终端,创设了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解决问题、课后自我提升,从而实现智慧发展[1]。吴晓如在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应用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智慧课堂的要求,即智慧课堂是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新兴智能信息技术,以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为宗旨构建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将线上线下、课堂课外、虚拟学习与现实学习有效结合的教与学的形式[2]。王天平通过探讨前人研究的结果,从教育学、心理学及信息化的视角分析了智慧课堂的意义,指出各视角的优势与不足,基于“以教学活动育人”的立场,以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阐明了智慧课堂本质上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课堂,形式上是智能化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3]。总而言之,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建设的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课堂,信息技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目的是以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2.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由于每个人自身的知识储备有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学习探索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展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学习者可畅所欲言,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学生的理解结合学生自身特征,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其主动探索。

(2)混合式教学理论

混合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虚拟学习环境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学习内容,其本质是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智慧课堂将传统学习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有效融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互联网设备、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带领學生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4]。

3.智慧课堂的特征

(1)学习环境智能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学习情境中,各种网络化、信息化的软硬件进入课堂,使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展现出智能化特征。智慧课堂的学习环境融合了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师还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自主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

(2)课堂互动便捷化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只能是现场问答、谈论交流,教师无法及时回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连续积累会影响学习结果。智慧课堂中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向教师提问,即使教师当时没有时间回答,这些问题也会被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进行逐一解决,使学生学习更灵活,师生交流也更便捷。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智慧课堂云平台将各自学习内容互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3)学生学习深度化

知识学习的过程会有不同的阶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再到内化将所学知识表达阐述,这是一系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的讲授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智慧课堂中,知识可以以声音、图像、视频等不同方式呈现,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简单被动接受,学习者会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这些信息,使学习者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4)学习者评价多维化[5]

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单一繁琐,智慧课堂给学习者带来了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课前、课中及课后依次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前可对学习者进行学业水平的测试,根据结果进行教学安排,也方便学习之后进行对比;课中结合学习者表现利用其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课后通过大数据统计学习者作业情况,并结合学习者课程反馈对其进行整合评价。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智能化的课堂环境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给传统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教”与“学”带来了新气象,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新感觉。

1.教学方法的变化

传统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在学习新知前如果旧内容还没有弄明白就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借助电子演示等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智能化设备的支持下也可实时记录学生的问题并在课后随时解答,如果学生想当下解决困惑而教师不方便,学生也可通过智慧课堂云平台进行提问,搜索答案及时解决。

2.互动方式的变化

无论师生间的交互还是生生间的交互,在智慧课堂环境中都发生了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除了提问回答的形式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互动形式;而在智慧课堂中,交互不受时空限制,从传统课堂的单一交流转变为多元互动,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学习进程,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提问,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色,学生的学习也从知识接受型转变为思维主动型。智慧课堂更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可更快、更及时地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获取学生的即时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3.评价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最终学习结束后会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其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占很大比例,而总结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很好的认识,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进行及时反思。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状况,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投入程度、学习思维活跃程度的评价,掌握其自身某階段性的学习状况,及时反思。教师还可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情感状态进行追踪[6],预测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交流带动其参与对自身学习的评价,帮助其克服困难、完成学习。

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内容

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创造型思维的智慧,提供了个性化、数字化的虚拟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应结合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理论,从智慧教学目标、智慧教学过程、智慧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智慧教学目标

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教学活动,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教师和学生的挑战比较大,要求也较高。对此,教师更需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来指导教学活动。根据智慧课堂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目标的分类方法,智慧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分为智慧教学总目标、智慧课程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智慧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智慧的人,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创造性人才。新时代创造性人才的智慧包括创造性思维人文智慧、实践智慧、学习智慧等多方面智慧。智慧课堂通过智慧学习环境,除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多维智慧能力,使其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学习,用积极的态度去战胜消极的影响,注重学生品行的养成,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智慧课程目标是教学总目标的细化,是指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标准。教学单元目标是课程目标细化之后的子目标,是具体到各单元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包括学生此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如何运用、运用应达到何种水平等。课时目标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具体内容,该节课应掌握哪些内容,包括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等。

2.智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不仅预设了教学进行的情况,而且方便教师掌控教学进程。智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全面设计,保证教师和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课前分析预习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知识水平测试、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针对参与课程的不同学习者而言,其基础知识水平、个性特征等都各不相同。教师要按各自特征推荐符合其自身学习的资源,为这一类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基本了解后,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者设置合理的课前知识水平测验,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等自动生成统计结果并提供测试报告,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提供学习资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结合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在海量网络资源中为学习者挑选合适的学习资源,也可制作相应的微课、慕课等微课程,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资源呈现的类型,进而上传到学习云平台,供学习者预习使用。教师根据平台中学生预习的情况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相应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2)课中即时交流

智慧课堂的交互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时化,将传统课堂的言语互动升级为借助信息技术的立体多元互动,通过相互互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课堂互动的进程包括学生预习后的问题发现、根据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测验与评价、总结并反思。学生在学习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后,教师总结并分析其出现的问题,结合问题联系实际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新课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使用,教师可组织课堂分组学习、设计自主探索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在合适的时机抛砖引玉,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借助学习平台发布相应的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平台可自动反馈学生学习的数据,教师根据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并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报告,学生通过总结反思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3)课后强化补充

根据智慧课堂上的测验结果,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学生在完成作业点击提交后,系统会自动批阅学生的作业并将结果反馈于教师和学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智慧课堂更方便教师批阅点评,也方便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作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知识的运用,习题设置也应多样,添加实操类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智慧课堂中,教师可将教学所用的课件、视频等上传到云平台,方便学生课后下载学习,学生也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补充学习,提升自我。

3.智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对教学起着调节的作用,促进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督促教师和学生不断进步。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是多元的,除了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外,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资源和数据的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以学评教,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教师及学习资源进行评价;教师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通过线上课堂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整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整合,建立智慧课堂多元化评价方式,以优化教学为教学提供保障。

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优化策略

智慧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其教学模式的设计、选择、应用要与智慧课堂教学环境相匹配,要符合智慧课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培养有智慧的人才。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注重从学生出发、遵循智慧课堂发展的特征。

1.注重学生个性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从课前预习阶段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包括学习者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在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制定相符合的教学方案。通过持续不断的测试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渐巩固,逐步提升自身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兴趣。智慧课堂通过网络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帮助教师实现了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资源推送,建立符合学生特征的个人学习档案,方便家长和学生随时进行查看和学习。

2.注重技术支持交互

随着技术的变革,教育教学的交互也在技术的支持下逐步智能化,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智慧教育教学环境交互融合,构建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标的课堂。在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型智能软件嵌入交互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充分便利,也使交互更为有效。例如,可在智慧课堂云平台建立师生、生生、师师及师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教师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问题,进而思考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推送相关资源,补充学生课外学习知识[7]。在建立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根据任务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辨其他学习者的看法以完善自身认识,这对学生来说是隐性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者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思维看法,对创新思维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3.注重评价多元化

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由于涉及到智能化信息数据的产生,其评价是多元混合的。教师可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通过总结分析,实现精准评价,为后续教学做出科学决策。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支持下采集学生学习数据的方便性,通过采集深层交互数据分析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但在此过程中,需保证学生与学习环境的充分交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和资源的交互。除了常用的评价外,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从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方面进行,通过采集多次测验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掌握学生思维的变化,以便对其进行后续指导提升。

智慧教育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广受教育教学人士关注。智慧课堂是学生由“知识人”到“智慧人”转变的重要阵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智慧课堂的缩影,其使教师与学生不再局限于技术、环境及自身认识的不足,教师可根据教学模式实现精准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思维延展及智慧提升,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张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01):119-122.

[2] 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03):81-88.

[3] 王天平,閆君子.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21-27.

[4] 李黎.高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12.

[5] 赵梦阅,孙卫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06):16-18.

[6] 张珮.开放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4):5-9.

[7] 于颖,陈文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进阶式发展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126-132.

[作者:毛群英(1978-),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环境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益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