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1-03-19 06:12袁鸿祥徐兴国唐国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导向核心学科

袁鸿祥 徐兴国 唐国瑞

摘   要

深入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逻辑分析、实践反思与专家访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核心要义、设计要素及确立路向进行了阐释,尝试建构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金字塔模型图,指出设计中应注意以“学期”为整体、以“素养”为导向、以“结构”为基础、以“评价”为抓手等问题。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从注重知识点、技战术的理解与掌握,全面转向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变革。毋庸置疑,如何深入推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必须寻求有效的教学“支架”将其具体化。

崔允漷認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1]。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其核心要义是什么?设计要素及其路向包括哪些方面?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亟待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核心要义

1.大单元教学

关于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毛振明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指出深入有效的学习需要“较长的学习过程”[2],但对“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未作界定。其后,相关研究很少见。近年来,伴随“核心素养”的深入实施,其他学科对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渐趋繁荣。如余纯璐提出,“大单元教学是从优化教材结构着手,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贯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个单元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知识块”[3]。由此可见,通常意义上的大单元教学实质上是指同一教材或运动项目课时数较多的连续排列的“内容单元”(以下简称“多课次教学单元”),而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具有丰富的意蕴。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实施,学界对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如日中天。如崔允漷指出,“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4]:一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倡导大概念、大任务、大观念与大问题的设计,以此来改变教师的格局;二是针对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与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培养的问题,应着眼于全面育人的“大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与“多课次教学单元”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实质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重要转型。

3.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

(1)充分体现全人发展的核心旨归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应充分体现培育“完整的人”的核心旨归。体育学科对全人发展最为核心的是“体育品德”,也就是说顽强拼搏的品质、不断超越的精神、善于团队合作、牢固的规则意识、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行为等素养是体育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运动不仅锻造体力,而且也是锻造脑力的重要路径”[5]。

(2)全面渗透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变革

为落实教学育人、学科育人的素养目标,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应实现“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当然,学习者不只是学生,教师也是学习者;指导者不只是教师,学生也是指导者[6]。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一定要充分体现在教学结构之中,并以教学结构作基本保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结构须以“学”为中心建构单元教学活动。

(3)有效建构内容顺序的逻辑结构

多课次教学单元主要是教师决定的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容易导致学生不愿学、学不会、不会用等体育学习问题。而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体育学习经验与学习过程,在全面梳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系统架构结构化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组合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面对不确定的问题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

(4)深入落实体育情感的基础地位

基层体育教师不难发现,相当比例的高中生越来越不愿意参加运动。因此,必须注重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这是前提与基础[7]。学生对运动的喜爱,不仅要加以培养与引导,而且还应切合他们的学习经验与学习需求,这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当然,“体育教学不是为了单纯的运动技能而学,而是要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与创造,让他们在游戏与比赛中不断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8]。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大单元是由素养目标、学习内容、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设计时必须按学习需求与逻辑关联进行组织。

1.充分运用逆向思维方式,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体育大单元学习目标是教师设想通过某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单元学习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当然,课程目标是学生整个学段课程学习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大单元设计时可以重点选取2~3个方面进行设计。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具体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即: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做什么”“知道什么”“学会什么”;其次,再确定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检测依据。这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实质,呈现具体、清晰、可观察、可测量的大单元学习目标。

2.注重核心素养整体结构,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传授要以一定的结构来凸显,使课程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9]。这表明单元学习内容除选取运动技能外,应尽可能的实现组合动作技术、局部配合及游戏、比赛与有价值的探究活动等的有机整合。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大单元学习目标不同于课时学习目标,在单元学习内容选取时,应注意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从而兼顾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内容的统筹安排。

3.凸显真实问题解决过程,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这些品格与能力是不可能直接在教学中传递的,必须依靠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10]。因此,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后,应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现有运动能力基础,精心创设综合的、真实的及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借助场地、器材的设计引導学生的探究思维也非常必要。

4.统筹谋划探究体验活动,组织落实关键任务

从某种程度上说,核心素养是学生自己反思或悟出来的,不是直接“教”出来的[11]。这正是大单元教学重要设计理念,即融合真实情境、统筹谋划探究体验活动,以促进学生从具体、抽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其重要环节就是“关键任务”的设计,这是大单元教学的显要特征(见图1)。

所谓“关键任务”是指经过一定的学习、积累,以大概念或大主题为驱动,以体验活动、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形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中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逐步生成的学习活动。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要点

1.以学期为整体,统筹安排单元学习内容

在确定大单元时,应以学期为整体,统筹安排大单元学习内容。在研读“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学期体育课程材料等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逻辑、内容结构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按照规定的课时,先预判本学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后,再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大单元的具体个数,并将教学内容按照某一大概念或大主题、大任务的逻辑,设计成有组织结构及意义的大单元。高中体育通常每学期安排两个模块,一个模块18课时左右,视具体内容一个模块可划分为1~2个大单元,甚至一个学期设计成一个超大单元。当然,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身心特点,6课时左右设计成一个较大单元,以便落实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

2.以素养为导向,真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能否实现学生从“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至关重要,是实现素养目标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体育素养,灵活运用“大单元”“大概念”“结构化”“真实情境”等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激发、引领学生全面参与、全身心专注于体育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真正投入深度学习中,帮助学生判断与建构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结构,为发展运动能力和提高运动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结构为基础,深入体现多元化的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的教学,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训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深入理解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内在的关联性与发展性,切合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单个技术后,更多地进入完整技术及组合动作的体验与比赛,并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技战术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结构的技战术联结,实现从单一技能教学向结构化教学的根本性转型。

4.以评价为抓手,达成教学练赛评一致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反复模仿练习”的单一“线性”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以及时性评价为抓手,实现学与教、赛与学、学与评等之间的高度匹配,即“教、学、练、赛、评”的一致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元评价应全面渗透在各个“节点”,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习进阶的依据。同时,设计中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整的技术及组合练习,并融合复杂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当场分析及果断决策,从而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已有的运动经验进行联结、迁移,切实提高学生学练后的综合运用能力。

5.以情怀为取向,涵育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人大附中原校长翟小宁说:“教育,是呼唤情怀与理想主义的事业”。《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层体育教师唯有不断涵育自身的教育情怀,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切实提升体育课程的判断力、领导力、执行力等课程实施能力,从而确保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1.

[2] 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浙江体育科技,1994(05):5-8.

[3] 余纯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大单元教学[J].体育科研,2009,30(02):95-97.

[4][11]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5]钟启泉.核心素养奏响学校变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20-01-08(05).

[6] 成尚荣.未来学校的哲学追问[N].中国教师报,2017-10-18.

[7] 袁鸿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性认识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03):113-119.

[8][9] 王乐,熊明亮.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J].体育学刊,2020(01):104-110.

[10] 程菊.大概念视角下的地理学习单元重构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3):37-41.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导向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犬只导向炮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