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与探究

2021-03-24 11:03林典
艺术评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渗透探究教学

林典

摘要:音乐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思政德育教育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关系,两者互为影响、互为作用。文章尝试将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政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在两者的有效渗透和教学实践中,从爱国主义音乐教育中挖掘德育的“影子”,在思政德育教育实践中妙用爱国主义音乐,使两者融合的教学价值得以凸显出来,最终目的是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青少年成长成才,树立健全人格。

关键词:爱国主义音乐  思政德育教育  渗透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118-03

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的概括,古人眼中对于音乐的价值持高度肯定的态度,体现了音乐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环境中,音乐成为美育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围绕教育的深度挖掘和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不断推进。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音乐中蕴含着诸多德育思想,且思政德育教育实践中也可以妙用音乐,让两者走向融合,在相互辅助和相互促进中,发挥出“1+1>2”的效果[1]。

一、爱国主义音乐的核心价值解读

爱国主义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我国的爱国主义音乐类型多元、种类繁多,流传至今的爱国主义音乐更是有着独特的感染力,每每聆听,能激活心中爱国主义热情,感受爱国主义音乐的感染力。

(一)爱国主义音乐是保卫祖国的精神武器

爱国主义是一种光荣传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音乐。作为一种先进阶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过程。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写作动机鲜明,为的是抗日救国,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歌曲曲调激昂,歌词生动[2]。又如《黄河大合唱》传递的是一种坚韧的意志品质和抗战胜利的决心,歌曲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即便是在今天同样能敲响人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献身的心灵大门。对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音乐的内涵挖掘可以发现,爱国主义音乐是保卫祖国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武器,有自身深远的价值。

(二)爱国主义音乐是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音乐艺术的漫长发展历史中,每一个阶段的音乐就像是不同时代的一面镜子,对音乐内容的深刻解读,能够使时代精神生动呈现。在民主革命时期,受到时代要求的影响,爱国主义音乐表现的是抗战到底的决心,有传递报国之情的音乐,有忧患之情的音乐,有祈盼之情的音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该时期的爱国主义音乐风格发生变化,曲调优美、轻快,有批判类型的音乐,有反映生产斗争的音乐,有歌唱领袖歌唱人民的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让真善美得以呈现,是一种社会理想的高度反映与表达过程。进入新时代,《走进新时代》《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等,都是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3]。

(三)爱国主义音乐是青少年成长的“养料”

爱国主义音乐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养料”,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这一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显得至关重要[4]。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爱国主义音乐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青少年群体极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面临挑战。充分利用爱国主义音乐传递和弘扬精神品质,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改善有重要作用。可以说,爱国主义音乐的内涵丰富,是青少年成长的核心“养料”,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现状及其必要性

思政德育教育工作是重要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尝试和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为思政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结合目前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学实际,展开系统分析。

(一)现状分析

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和影響,所展现出的效果有限。为此,对思政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展开分析,具体如下:其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中,围绕思政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对于青少年而言很难把握思政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内容的理解不够充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其二,教学内容不够具体。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框架中,内容上主要是以生硬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生动的内容呈现和案例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教学内容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容本身的表现力不足,造成教学内容呈现和诠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三,教学方法缺乏生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生硬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内容缺乏生动,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从思政德育教育的现状出发,围绕德育工作的创新还在不断推进,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无法适应青少年成长需要,探索德育教育创新显得至关重要[5]。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有其必要性。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当中,提及到人格完善的内容较多,如“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强调人要有教养,最高的道德修养来源于自身[6]。对广大青少年而言,接受教育是达成自身品德修养提升的关键途径。德育教育工作的价值则充分展现出来,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形式,德育教育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这关系到国家命运。通过参与实践,德育教育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位置上,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否达成。德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达成处处育人的目标[7]。

三、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相互渗透

爱国主义音乐中蕴含着德育内容,需要在深刻地挖掘中找到明确目标和方向。在思政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借助音乐的感染力,使传统德育工作的魅力充分展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强化,更好地肩负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担和使命。

(一)在爱国主义音乐中挖掘德育的“影子”

在爱国主义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对其中内容的深刻解读,能够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各学段的音乐教育大纲中,其中的音乐内容设置上均安排了爱国主义音乐的内容,旨在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前的音乐教学框架当中,不再是以西方文化为主,而是开始着手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到爱国主义音乐上,课堂之上也开始尝试打破传统音乐鉴赏的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去挖掘和探索音乐的核心价值与内在魅力。例如,尝试在爱国主义音乐中挖掘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则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爱国主义音乐的欣赏之前,可以围绕爱国主义音乐的核心内涵,播放一些围绕音乐背后的历史事件,可以是纪录片等表现和诠释方式,以此来激活和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资源构筑的情境中,在情感层面实现情感基础的搭建。在视觉资源的赏析完成之后,可以进入到爱国主义音乐的欣赏中,并最终以视频和音乐整合的方式,在视听觉共同作用下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整个过程的层次性,使内容呈现更具体、青少年的主观感受更强烈,更便于对德育教育精神的深度挖掘。在赏析完成后,就爱国主义精神品质和音乐诠释的核心内涵进行讨论、形成专题,用于课后的深度探究。在爱国主义音乐中能够看到爱国主义的精神本质,使青少年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8]。

(二)在思政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妙用爱国主义音乐

思政德育教育的实践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困境,不够明确的目标、枯燥的方法和单一的内容,都严重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新的教学形式打破僵局显得十分必要。

在思政德育教育工作中,爱国主义音乐的呈现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品质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如,讲到红色文化时,则可以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来进行情境的渲染,使围绕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工作氛围逐步形成。如,课前播放《江西是个好地方》,让大家跟随演唱,从而引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又如,《长征组歌》对长征精神的诠释,革命歌曲《挑粮歌》和《十送红军》讲解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9]。这些精神品质的讲解和传递,以红色歌曲为讲解的核心,内容诠释更具体。相比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爱国主义音乐的灵活运用,使传统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音乐的灵活运用,学生对德育教育本身并不排斥,甚至会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爱国主义音乐的引领,更全面、更充分地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从而有效培养自身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四、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学策略

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走向融合,还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使两者的融合更紧密,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一)打造明确的教学框架

无论是爱国主义音乐教育、还是德育教育工作,都需要坚持明确的教学框架,在有序、科学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支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突出爱国主义音乐的重要地位,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进一步地扩充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将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音乐的方式完美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知。在思政德育教育的实践中,要将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学框架中的主要一项,融入音乐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德育教育框架走向完整有重要意义。明确的教学框架,使两者的融合与渗透更有序。

(二)开展多元的文体活动

为推动两者走向融合,可以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形式,使音乐和德育工作有效融合,塑造联合的教育空间。如,开展相关的红歌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等多种形式有序展开,或者是以“中国梦”为主题,精选爱国主义相关音乐开展“K歌大赛”活动等。以多元的形式使爱国主义音乐的德育功能和德育工作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得到具体诠释。从两者的教育本质出发,作为一种实践过程,文体活动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使内容诠释更具体,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10]。

(三)做好融合教学评价

在爱国主义音乐与德育工作走向融合的具体实践中,教学评价显得不可或缺。在爱国主义音乐中挖掘德育元素,从而达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目标,要对教学全过程学生的体验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可行方案和具体策略,使内容呈现更具体、更完整,也更突出有效性。得出的評价方案要完整的作用于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德育工作的评价过程,要使爱国主义音乐全面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考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根据反馈回来的结果判定爱国主义音乐的融入效果。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音乐的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爱国主义精神是重要内容。两者在爱国主义精神层面有一定的共性,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显得至关重要。从实践中发现,两者的有效渗透带来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德育和美育的融合,发挥了“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昕.以乐育人—基于高校思政课音乐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20(11):220-221.

[2]胡爱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雅音乐的应用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6):122-123.

[3]张国芳,张义光.经典音乐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15):61-63.

[4]景晓悦.“大思政”视域下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4):89-90.

[5]蔡兆梅,李晓梅,李思涵.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0(01):42-44+67.

[6]刘友福,王玥,刘程程,等.词之情感美融入思政课教学探析[J].山西青年,2020(03):23+25.

[7]刘书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的有机融合策略[J].艺术品鉴,2019(30):116-117.

[8]刘菲儿.新时代用艺术表现形式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春岁月,2019(09):209.

[9]汤玮琳.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欣赏结合的必要性及策略[J].艺术评鉴,2017(20):75-76.

[10]张家璇,宋超.音乐素养培养结合德育工作实现双赢发展[J].通俗歌曲,2015(08):107-108.

猜你喜欢
渗透探究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