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鲈鱼常见疾病及发病原因

2021-03-25 23:04陈灼均
江西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出血病鳜鱼鲈鱼

陈灼均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鳜鱼又被称为桂花鱼,属于鮨科鱼类,身体呈侧扁样,背部隆起,头较尖。鲈鱼是一种较为名贵的肉食性鱼类,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且肉质较为鲜美[1]。近年来,这两种鱼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养殖规模日益庞大,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性较为类似,且疾病防控和养殖方法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综合对两者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鳜鱼、鲈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1.1 锚头鳋病 锚头鳋病是一种寄生性甲壳动物病,通常会寄生于鱼的眼部、头部、口腔部等,肉眼能看到鱼体表有一根根类似于针状的虫体。由于鳜鱼、鲈鱼对杀虫剂较为敏感,因此在治疗这一疾病时不能大量使用杀虫剂,可在每667 m2水体水深1 m 处用25 ~35 mL 的虫鳋净,如果存在复发情况,可重复使用1 次。这样不仅能将水体中的锚头鳋杀灭干净,而且不会对鱼类造成伤害[2]。

1.2 斜管虫病、车轮虫病 这两种病一般发生在池塘面积较小、养殖密度较高且水位较浅的区域中,如果水体过于清瘦或有机质过多也易发生此病,尤其是阴雨天气更易出现这两种疾病。种苗阶段车轮虫病的发生较为严重,危害较大,通过镜检会发现鱼体体表寄生有大量虫体,为有效预防这种疾病,则应科学管理水质,确保水质清新。如果遇阴雨天气,则要及时采用对应的药品对底质进行改良,促使池底有机物有效分解,且还要在雨后第1 d 和第3 d 运用消毒剂在全池泼洒消毒。

1.3 暴发性出血病 这种疾病一般发生于鳜鱼身上,病原体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一旦感染这种疾病,鳜鱼会嘴张大、呼吸加深加快,且失去平衡,同时脾脏还会溃烂、肿大、充血等,鳃丝发白。在防治这种疾病时,要采用较为温和的消毒剂,如复合碘溶液、渔丰碘等,对整个池塘消毒两三次,还要定期改底调水,确保水体较为优良,同时在气候变化较快或气温快速升高时,要及时进行预防,因为此时是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期。此外,可在饲养饵料鱼时加入一些大蒜素粉、杜原康等,以使饵料鱼体质得到增强,避免出现饵料鱼带菌、带毒的情况[3]。

1.4 鳜鱼指环虫病 鳜鱼指环虫病是较为普遍的病种,往往发生出血病时,镜检鳜鱼鳃丝均有指环虫寄生。感染这种病的鳜鱼往往会体质消瘦,体色发黑,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首先,用20 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 ~20 min;其次,用鑫氯50 全池泼洒消毒,每隔15 d 消毒1 次;最后,在全池中泼洒指环虫杀星,并于3 d 后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处理。

1.5 鲈鱼溃疡病 这种疾病的引起原因较多,可能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也可能是由诺卡氏或屈挠杆病菌引起,一旦感染这种疾病,鲈鱼体表鳞片会脱落,且会出血发炎,肌肉也会出现腐烂的情况,甚至会显露出鲈鱼的骨骼。对这种疾病进行防治时,要注重保持水体的良好交换,且要科学设置网箱位置,换网时不能损伤鱼体,同时确保投喂的饲料新鲜。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观察鲈鱼摄食量,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治疗,必要时可用药物治疗。

1.6 鲈鱼肠炎病 鲈鱼感染这种病后会出现鱼体发黑、肠壁充血变红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肛门、腹部肿胀的情况,流出黄色粘液。一般情况下,鲈鱼肠炎病多在初秋和夏末时发生,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鲈鱼食欲不振,鱼体体质变差,进而致使病原菌快速入侵。防治这种疾病有2 种途径:一是,要确保投喂的饲料新鲜,必要时可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粉和出血肠炎宁,喂药3 ~5 d;二是,拌料时可定期使用乳酸菌发酵产品,以促进鲈鱼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降低食欲不振的概率,同时还可对其肠道进行护理,使鲈鱼的抗应激能力、抗病能力等得到提升,促使其更好地生长[3]。

2 鳜鱼、鲈鱼发病的原因

鳜鱼、鲈鱼发病原因较多,不仅与鱼类本身抵抗力有关,还与养殖方式及生活环境有关,要想更好地预防疾病,则应深入分析发病原因,从发病原因入手制定针对性措施。

2.1 水源和水质 鳜鱼、鲈鱼喜欢生活于水质清新的环境中,且对溶氧要求较高,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要想满足其需求,则应选择在湖泊、江河等大型水域中养殖。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很多水源受到了污染,加之清塘消毒不彻底、池塘老化、换水不及时等,导致水体中集聚了较多的有害物质,水质不断恶化,鳜鱼、鲈鱼长期生活在其中易发生疾病。同时,温度也是影响鳜鱼、鲈鱼生存的重要因素,鳜鱼虽然耐变温,但本身调节能力并不强,一旦水温大幅变化,则易出现鱼类死亡的情况。因此,要将水温控制在23℃~28℃,同时要注重水源治理,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并及时换水,以确保水质达到鳜鱼、鲈鱼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2.2 管理不当 管理不当是导致鳜鱼、鲈鱼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不当、机械损伤、越冬管理不当、消毒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例如,在拉网和运输中鱼体易受损伤,损伤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理,则会导致霉菌、细菌等感染,致使疾病加剧,难以治疗。部分养殖场在养殖时片面追求产量,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类活动空间变小,长此以往影响其活动力,易出现缺氧的情况,从而导致抗病力下降,易患病。对此,应注重养殖管理工作,要确保放养密度适宜,且一旦发现鱼体受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免感染病菌[4]。

2.3 近亲繁殖导致种质退化 据相关调查可知,很多养殖场为了短期利益在繁殖鳜鱼、鲈鱼时,均会进行近亲繁殖,大多数亲鱼均来源于同一池塘,本身父、母同源,不注重亲鱼选择及种质复壮工作,从而导致后代体质不断下降,种质出现退化。现阶段,种质退化已成为鳜鱼、鲈鱼抗病力下降、出现爆发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为预防疾病,应避免近亲繁殖,要根据鱼类具体生活习性及繁殖要求设置池塘[5]。

2.4 饵料鱼规格不合理,不注重消毒 养殖鳜鱼、鲈鱼过程中,饵料鱼规格十分重要,如果所使用的饵料鱼规格偏大,则小鳜鱼、鲈鱼就难以摄食,无法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鱼体消瘦,体质虚弱,易患疾病。如果饵料鱼数量不足,则会导致鳜鱼、鲈鱼摄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出现争抢食物的情况,导致鱼类生长速度不统一,竞争力低的鱼会出现食物不够的情况,身体会逐渐消瘦,易患疾病。因此,要通过投放合理的饵料鱼规格、加强消毒等措施预防鳜鱼、鲈鱼感病。

3 结语

锚头鳋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暴发性出血病等是鳜鱼、鲈鱼最易发生的疾病,对这些疾病进行预防尤为必要。鳜鱼、鲈鱼疾病发生原因多样,与水质、养殖技术、管理手段等有直接关系,因此饲养员要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优化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预防疾病。

猜你喜欢
出血病鳜鱼鲈鱼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2019是瑞士“鲈鱼年”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