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效果

2021-03-26 19:43王小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螺旋斑块

徐 铭,王小东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该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偏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症状[1]。尽早对该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其病情,有利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保障其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内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该技术具有成像的清晰度高、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点[3]。本文以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128层螺旋CT对该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在诊断其颈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存在一侧肢体麻木、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2)疑似存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内动脉斑块。3)临床资料完整。4)治疗结束后能接受随访。5)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有碘对比剂的过敏史。2)合并有严重的心功能障碍。3)合并有糖尿病、恶性肿瘤。在200例患者中,有男121例,女79例;其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59.55±3.54)岁;其体重为42~79 kg,平均体重(58.58±3.56)kg。

1.2 方法

采用128层螺旋CT对200例患者进行CTA检查。用西门子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肘静脉穿刺。将患者的头部与肩部固定在床上,嘱其保持不动。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血管平扫,扫描的速度为0.35 s/周,有效层厚为5 mm。从主动脉弓的上缘开始,逐渐向颅顶扫描。经患者的肘静脉注入45 mL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碘浓度为370 mg/mL)和20 mL的生理盐水,将注射的速度保持在3.5~5.0 mL/s。待患者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达到峰值时,对其头颈部的血管进行造影检查。扫描的位置与进行平扫的位置相一致,扫描阈值为150 HU,有效层厚为1.25 mm,螺距为0.528 mm,球管的旋转时间为0.35 s,延迟时间为4~6 s,管电压为120~140 kV。检查完毕后,将获得的数据传输至西门子Syngo工作站,用3D技术对减影图像进行处理,并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及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等CT三维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在完成图像重建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医师进行阅片,对患者各颈内动脉段病变的分布情况、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颈内动脉斑块的数量、形态及性质等特征进行观察,并运用公式对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00例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及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率(%)=(1-狭窄处动脉直径/远端正常动脉直径)×100%。将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动脉闭塞。其中,轻度狭窄:指颈内动脉狭窄率≤29%。中度狭窄:指颈内动脉狭窄率介于30%~69%之间。重度狭窄:指颈内动脉狭窄率介于70%~99%之间。动脉闭塞:指颈内动脉狭窄率达到100%。记录200例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数量、形态及性质。

2 结果

2.1 用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结果

进行CTA检查的结果显示,在200例患者中,有42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其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21.00%(42/200)。在42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有20例(占47.62%)轻度狭窄患者,有14例(占33.33%)中度狭窄患者,有6例(占14.29%)重度狭窄患者,有2例(占4.67%)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

2.2 用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斑块的结果

进行CTA检查的结果显示,在200例患者中,有185例(占92.50%)存在颈内动脉斑块的患者(共检出260块颈内动脉斑块)。在260块颈内动脉斑块中,有170块(占65.38%)钙化斑块,有62块(占23.85%)脂质斑块,有28块(占10.77%)混合斑块。

3 讨论

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尽早明确该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助于及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4]。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但其图像分辨率较低,易导致患者的病情被漏诊。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放射剂量小、图像分辨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该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实践证明,采用128层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该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检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患者的接受度较高。2)该检查方法不受金属植入物等造影检查禁忌证的限制,可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血管发生病变的程度、钙化的程度及残余管腔的直径。且该检查方法对操作者操作技能的要求较低,可大范围地在临床上推广[5]。3)用该检查方法进行扫描的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即可结束扫描(可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静脉显影对图像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4)在进行该检查时,扫描仪的层厚较薄、覆盖面积较大,可有效地提高病变部位影像的清晰度[6]。5)在进行该检查的过程中,可通过为患者注射对比剂,及时获取其颈动脉的血管图像。6)在检查结束后,利用扫描仪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及时地明确患者动静脉血管的解剖形态、管腔的狭窄程度、狭窄范围及管壁微小的钙化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血管狭窄的检出率[7-8]。7)进行该检查的速度较快,在显示病变处结构和病理情况时图像的分辨率较高,有利于鉴别血管内是否存在斑块及斑块的成分,并可对斑块的危险程度进行预警分析[9-10]。不过,该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临床上可联合采用其他的影像学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以提高其血管狭窄、血管内斑块的检出率[11-12]。

综上所述,采用128层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可及时明确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颈内动脉斑块的数量及性质。临床上可将该检查方法作为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发生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脑血管螺旋斑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旋风“螺旋丸”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