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奇经辨证规律探析*

2021-03-27 14:52韩佳芮吴兆利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带脉循行胞宫

韩佳芮 吴兆利

1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47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4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1]。迄今,PCO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在中医学中并没有PCOS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肥胖”“癥瘕”等病证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产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而致。本病病机复杂,笔者认为,仅从脏腑、病因、气血角度辨证剖析PCOS并不完善,难以全面阐释疾病传变规律。本文以奇经辨证为核心,从PCOS脏腑病机与奇经系统的关系角度出发,对PCOS的奇经辨治规律进行深入探析,以期拓展临床辨证论治PCOS的思路。

1 奇经辨证的内涵

奇经辨证是经络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归属于经络辨证,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辨证方法。《难经·二十八难》指出“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入于八脉,而不还周”,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脏腑均联系紧密,而八脉为病不仅与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相交织,奇经辨证是将八脉生理功能及其所系奇恒之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津液的病变而反映于外的症状、体征全面综合分析[2]。故奇经辨证将脏腑、六经、气血、八纲等辨证方法融于一体,是临床诊治各科病证时不可忽视的一种辨证方法。

《黄帝内经》提出“督脉为病,女子不孕”,诸多妇科病症均与奇经病变有关。宋代陈自明认为“妇女病三十六种,昔因冲任劳损所致”,妇科疾病的诊治本就重视冲任气血的调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崩漏》云“思经水必诸路之血,贮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脉为之约束。刚维跷脉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统摄”。由此可知,奇经八脉以冲、任、督三脉为核心,以带脉为诸经之约束,阳维以维诸阳、阴维以维诸阴,阴跷入于阳、阳跷入于阴,阴阳和合,经脉气血蓄溢有序,而妇人生理活动得以正常维系。故妇科疾病的诊治应尤其注重奇经病变上的辨治。

2 PCOS的奇经辨证规律

PCOS病位在胞宫,包含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其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即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儒门事亲·证妇人带下赤白错分寒热解六》言“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直接相通。其中,冲、任均为隶属于脑的生殖之经[3];而督脉主司生殖,又与冲任二脉相通,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与脑直接相连,这与现代医学认为PCOS与肾上腺的分泌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失常不谋而合。督脉得肾中命门之火温煦,“属肾贯心”,总督一身之阳;而冲、任二脉主阴,三脉共同调节一身气血,使阴阳协调。奇经三脉与全身经络相连,又循行女性生殖器官,“冲、任、督三脉……皆络带脉……统于篡户,巡阴器,行廷孔、溺孔上端……以带脉束之”,三脉均受带脉之约束,若带脉为病,也会导致奇经三脉功能失常并累及女性生殖器官。PCOS以肾虚为本,冲、任、督同源于胞宫,均交通于肾,又为肾所主,为带脉约束,这是PCOS奇经辨证规律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辨证核心。

2.1 肝肾不足,累及冲任之脉:“女子以肝为先天”,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到“冲任本属肝经……其根在肾也”,PCOS的发病应同时考虑肝肾。肾主闭藏,为月经之主,肾精亏虚,则经血化生无源。“肝司血海”,一方面肝主藏血,肝木需得肾水之滋养,才可实现“肝血有余,下注于血海”,变化为月经;同时,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之疏泄守职才可使血脉通畅,月经应期。《临证指南医案·调经》云“八脉隶乎肝肾”,肝肾脏腑气血不足,必然会导致冲任气血失调。另从经络循行角度而言,肝肾经脉均与冲任之脉相通,肝肾与冲任之间可通过经络连属发生疾病传变:冲脉之循行除第二支脉“伏膂之脉”由会阴穴向后上循脊里外,另外两支或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而挟脐循腹上行,或出于腹气街后,向下注入足少阴肾经与之并行;而任脉主干循行于腹部,亦与足少阴肾经相会。故PCOS之肝肾不足常累及冲任,临床可见冲任不足证与冲任瘀阻证。

PCOS除有女性生殖系统临床表现外,还会发生多毛、痤疮、黑棘皮等,这些外在变化是脏腑经络内部病变反映于外的表现。若任脉不通,冲脉气血上逆,气血不得按时疏泄于血室反循经络上行外泄于肌肤毫毛,则出现口唇多毛之症,此亦为冲任瘀阻证的表现。有研究发现,黑棘皮的分布属阴的部位发生频率高于属阳的部位[4],阴脉病变,阳亢而阴弱。痤疮多分布于面额部与下颌部,多为任脉循行部位,有研究显示合并痤疮患者体质多为气虚质和血瘀质[5]。以上都间接提示了冲任不足证与冲任瘀阻证之病理变化。

2.2 肾虚为本,累及督脉:PCOS发病病机以肾虚为本,肾脏与督脉相通,督脉为“阳脉之海”,主司生殖,运行肾气,得命门之火温煦,总督一身之阳。古人早有认知,督脉病变与女子不孕密切相关,《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若肾阳不足,必然累及督脉,影响女子生殖功能,而致督脉阳虚证,临床表现多为形体肥胖,经行量少;或重阴难以转阳,卵子排出无力,难以摄精成孕,常伴性欲淡漠、怕冷、阴道分泌物少等症。

2.3 脾肾虚弱,累及带脉:肥胖是PCOS患者的典型表现,“肥人多痰湿”,而“湿”多从脾肾虚而生,PCOS患者之肾阳虚衰,使脾土不得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日久则积生痰湿。唐荣川于《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云:“带脉出于肾中,以周行脾位,由先天交于后天脾者也。”带脉系于脾,属络肾,受脾肾先后天之精的滋养,若脾肾虚弱,则会累及带脉。有研究显示80%的PCOS肥胖患者为腹型肥胖,分布于腹部皮下和腹腔内的脂肪组织是导致PCOS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殖功能异常的重要发生风险因素[6],这种特异性部位表现与带脉的经脉循行相符。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曰:“带脉也……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若痰湿阻滞腹部,腰脐不利,致带脉失约,不能固摄胞宫,临床可见崩漏、带下、胞胎不固等表现,此为带脉失约证。若痰湿阻滞日久,胞宫气血疏泄受阻,或痰浊与气血互结,痰凝血瘀,冲任督之气血亦难通畅,可见月经量少、闭经,甚则精卵难合而致不孕,此为带脉瘀滞证。

2.4 冲任督带损伤,累及胞脉: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理论,吴以岭认为疾病病变部位“由经脉继及络脉”,物质病理改变“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7],而PCOS病位在胞宫,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均出于胞宫,带脉“下系于胞宫”,胞脉为隶属于胞宫的血脉,其细小脉络为胞络,能将脏腑汇聚于冲任二脉的阴血下注于胞宫,胞宫络于胞脉,依赖于胞脉气血的濡养,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若冲脉不盛、任脉不通、督阳不振,日久入络,则会累及胞脉受损。经主气,络主血,“女子以气为用,以血为本”,胞脉及胞络络体细小迂曲,胞络气血环流缓慢,病则“易滞易瘀”;由气入血,病则“易积成形”;同时胞络为阴络,为脏腑之络,病久入深,病则“易入难出”[8],病理进展中冲任督带损伤而致胞脉气血阻滞与络病学说的“久病入络伤血”相一致。PCOS早期形成的卵巢多囊样改变之形态结局以及PCOS远期高危并发症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也体现了该思想。

3 PCOS奇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奇经辨证思想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叶天士继承《黄帝内经》等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认为“任脉为之担任,带脉为之约束,刚维跷脉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统摄”,明确提出奇经八脉与月经的关系,又提出了奇经专用药,“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河车血肉温养,同石英收镇冲脉”。叶氏对于奇经的治疗以“通补”为主,强调流通气血、通经达络之意[9],PCOS据奇经辨证的上述分析,其辨证分型可为:冲任不足、冲任瘀阻、督脉阳虚、带脉失约、带脉瘀滞,因此对PCOS的治疗也应为通补兼施。

针灸治疗PCOS临床疗效越来越被认可,虽然暂无相关文献系统报道有关奇经辨证应用于针灸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但大多医家在使用针灸治疗该病时,选穴结果均考虑到了任、督脉等奇经穴位,可见奇经辨证的思想在针灸临床应用中早已有所体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PCOS之奇经辨证可概括为冲任不足证、冲任瘀阻证、督脉阳虚证、带脉失约证、带脉瘀滞证五个证型,其补充和丰富了PCOS辨证论治的内容。奇经辨证的依据并不脱离于“肾虚为本”之脏腑病机,同时符合现代医学肾上腺的分泌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轴失调的病理变化,不论是PCOS内在脏腑病变,包括胞宫病变,还是PCOS的外在形体及皮肤表现,都可从经脉络属角度进一步说明其中复杂病机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探析PCOS的奇经辨证规律,进一步发挥奇经论治,无论在针灸治疗及中药治疗中均可以拓展临床诊疗思路,为PCOS的针灸和针药系统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带脉循行胞宫
胞宫源流考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带脉循行浅议❋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督脉循行考
八字诀养好带脉
胞宫源流浅考
关于月经病气血辨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