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华教授应用耳穴割治法治疗瘾疹经验谈*

2021-03-27 22:14曾婧纯卢立宏肖青娥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疹血分气分

曾婧纯,张 娜,卢立宏,肖青娥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7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林国华教授,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家维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岭南火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针灸治疗痛症及皮肤科相关疾病,尤其对瘾疹的临床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灵枢》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林教授以此为出发点,逐渐形成以耳穴割治法为主,取穴以“风溪,耳中,坐骨神经”为主穴,辨证加减的诊疗方案。而在瘾疹中属气分、血分的热证、实证,以“风溪,耳中,坐骨神经”为主穴割治效果尤其显著。以下试分述之。

1 耳穴割治法

耳和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灵枢·脉度》篇曰 :“肾气通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证治准绳》亦云:“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等;都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是息息相通的。《灵枢》篇中所述十二经脉、经别和络脉等与耳密切相关的就有6条之多,如 “手阳明之脉……其别者入耳”;因此耳部穴位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全息生物理论认为耳部可以看做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各个部位均可在耳廓相应部位找到反应点,中医学认为“有病之于内,必形诸于外”,如果某个脏器发生病变,在耳部其相应的部位可出现异常反应,因此治疗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对应的耳穴位置。

割治法是耳穴刺激方法的一种手段,广义的割治包括耳穴放血法和耳穴敷药法。此处是狭义的耳穴割治,类似于耳穴放血法,就是用三棱针、注射针头或小刀片在耳穴处划破皮肤使之微微渗血,其应用的针具与锋针、铍针类似,操作上取刺络之意,其治疗原则是“血实宜决之”“泻热出血”。具体操作为:常规碘伏消毒后,用5号注射针头分别划破风溪、耳中和坐骨神经3个穴位点的皮肤,深度约1~2 mm,不可过深,微微出血即可,再以95%酒精棉球擦拭令其持续出血数分钟,待瘀血流出自停止或血色变浅变稀为度。林教授认为凡是血热、血瘀所致的病症,都可以选用耳穴割治,此法具有疏经通络、祛瘀生新、镇静泻热和泻火止痛之功,与《黄帝内经》的“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治疗法不谋而合。其作用原理可能与神经-体液学说、生物全息学说和免疫学说等相关。有研究表明[1]耳穴割治法可以降低湿疹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而这些细胞因子在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免疫炎症反应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由于耳廓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因此林教授认为耳穴割治治疗瘾疹的作用机理一方面可能通过神经体液作用来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降低免疫炎症反应,促进荨麻疹的转归;另一方面耳穴割治后在局部穴位上产生的微小瘢痕可达到持续刺激的穴位效应。

2 证治结合

2.1 瘾疹辨证特点

瘾疹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2],相当于现代医学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因皮肤及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的过敏性皮肤病[3],具有皮肤可见形态各异的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和自觉瘙痒等特点[4]。一般病程2周可以停发,临床多以实证、热证为主。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对其有专门论述:“游风者,为肌肤倏然赤肿痛痒感,游走无定。由风热壅滞,营卫不宣,则喜行而数变矣”,指出了本病多由风热外袭、营卫不和导致[5]。本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冬季虽属寒气当令,但如气候反常,应寒反暖,或冬初气候尚温暖多风,亦可形成风温病邪。

林教授根据人体外感温热之邪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并参考温病的发生发展,认为瘾疹的发展可以经历卫、气、营和血4个阶段。卫气营血出自《黄帝内经》,但主要是指生理性概念,具有固护肌表、调节腠理开阖的作用,随着后世温病学发展,卫气营血辨证逐渐成为指导临床的重要理论基础,林教授认为瘾疹发病多因卫外不固、外感风邪导致,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瘾疹发病急骤,进展快速,此时邪气多在卫分、气分;又因风邪多夹杂寒、热或与血相搏,入于营血分,或因禀赋素弱,邪气直中营血分;在临床中多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灵活辨证。

2.2 辨证与论治

叶天士曰:“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6],明确指出了病邪在不同层次部位的治疗原则。吴又可《瘟疫论》明确提出瘟疫病有邪在“气分”和“血分”不同:“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瘾疹如外邪直中气分或血分,均以清气分、血分实热为主要治则。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7],故林教授提出瘾疹的治疗可采用割治耳穴“风溪,耳中,坐骨神经”放血以清泄热毒、凉血透疹,与瘾疹论治相合。耳穴风溪又称过敏区,荨麻疹点,在耳舟上,指与腕两穴间,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能活血祛风、止痒,对瘾疹有较好的疗效。耳中穴,与膈相应,可解痉降逆、止呃止呕和理血祛风,此穴对温邪直入气分,湿热阻滞气机,引起泛恶欲呕,有明显作用。通过此穴位割治、放血,起到清泄膈热、凉血止血的作用。坐骨神经点位于对耳轮下脚上缘前1/2处,具有通经活络、强筋壮骨和消肿止痛的作用。取坐骨神经点、风溪和耳中三穴配合,可兼顾营卫气血,加强凉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

3 变证

林教授认为临床上瘾疹的辨证,不仅仅是卫、气、营和血4个阶段。也有不少特殊情况。如有的病在卫分、气分,经治疗邪从外解而病愈,不再内传营、血;或初起不见卫分证,一发病即在气分,甚至径见病入营血之证;以“风溪,耳中”为主穴,清泻气分、血分实热,凉血活血;或卫分证未罢,又兼见气分证而致“卫气同病”,除表现流涕、鼻塞和恶风症状,还表现气分证肺热出疹,皮肤见散在红疹,逐渐融合成片,伴见咳嗽、黄痰和恶热症状,舌红,脉滑数,以“风溪,耳中”清泄气分热毒的基础上,加耳穴肺,宣肺透热,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甚至气分证尚在,同时出现营分证或血分证,而成“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病情严重者,割治穴位可加耳尖、耳背沟,加强通泄里热的作用。

4 病案二则

4.1 验案一

彭某,女性,39岁,2018年10月15日初诊,因全身广泛红色风团瘙痒10余天来就诊,现症见躯干、四肢泛发红色风团,瘙痒甚,伴有胸脘痞满,口苦,大便溏,烦躁,辗转难眠,尿赤,舌红,脉滑数。诊断为瘾疹;辨证为湿热搏结气分证,入营灼伤血络。治疗宜以清热利湿、凉血散血为法。选取双侧耳中、坐骨点和风溪3个穴位,给予耳穴割治1次;10月17日再诊,诉全身风团基本消退,现症见右侧胁肋区仍有红疹融合成片,大小约1.0 cm×1.5 cm,数个,散在分布,局部瘙痒,胸脘痞满,口苦,大便溏较前减轻,全身皮肤瘙痒较前明显好转,舌淡红,脉滑。又行耳穴割治1次,10月24日三诊,患者全身红疹、风团消退,也无皮肤瘙痒,胃纳一般,二便可,舌淡,苔白,脉弱。

按语:患者泛发红色风团,瘙痒感明显,为湿热搏结于皮肤表现,湿性重浊粘滞,与热相合,困阻于脾胃,则伴有胸腕痞满、大便溏等表现,结合患者舌脉,辨证属气分证,气分始入营阶段。治疗以清泄气分热毒、清营凉血为治则。方中耳穴风溪位于耳舟腕区与指区之间,为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疾病的经验效穴,按全息理论来讲,此穴与手掌部相对应,而具有清热泻邪作用的荥输穴多位于手掌或掌指关节附近,从而起到泻热祛风的作用,配合耳中、坐骨神经点进行割治放血,可以起到清气泻血分热、祛风止痒的作用。

4.2 验案二

黄某,女性,57岁,2019年10月22日初诊,4 d前双侧前臂、下肢和胸前皮肤红疹伴有瘙痒、皮肤灼热感,出现高出皮肤的红疹,直径约4 mm×5 mm,散在分布,伴发热恶风,咽红,舌苔薄白边尖红,脉浮数。曾先后口服氯雷他定及左旋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物,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就诊诉风团伴瘙痒症状加重,红疹增多,出现发热,咳嗽,黄痰,口干欲饮,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瘾疹;辨证为:风热犯卫兼肺热内盛。治宜解表清里、凉血活血。选用单侧耳穴风溪、耳中、坐骨神经和肺为主穴,割治1次。10月31日复诊,患者双侧前臂、下肢和胸前红疹瘙痒较前明显好转,偶有咽痒,咳吐白痰,大便可,无发热,舌稍红,脉滑。给予对侧耳穴风溪、耳中和坐骨神经点割治1次。11月21日三诊,红疹基本消退,无再发皮疹,瘙痒明显减轻,无咳嗽,发热,舌淡红,脉弱。

按语:患者全身皮疹伴瘙痒、灼热感,有恶风发热的表现,为风热之邪偏胜,结合舌脉,证属风热外袭,卫气同病,在清泄肺热的同时,泻血祛邪外出。方中耳穴耳中位于耳轮脚处,处于耳穴胸腹腔的分界之膈处,具有活血祛风清热之功,配合耳穴风溪、坐骨神经行穴位割治,清泄气分实热,热随血出,达到祛风止痒之效。

5 小结

瘾疹,西医多称之为荨麻疹,其病因复杂,多认为与食物、药物、化学等因素以及全身性疾病有关[8],而病机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自身反应性、感染、变态反应和假变态反应等有关[9]。由于发病期间,患者机体处于高敏感状态,即使是应用刺激性较弱的中药,都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使用西药治疗过敏反应将会更加激烈,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10]。中医认为该病发病部位在于肌表营卫,其发病机制是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外感六淫和肺卫不固;或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厚、脾胃失调、化热动风、感受风邪、灼伤津液和正邪互搏,发为瘾疹[11]。

林国华教授擅长运用耳穴割治治疗瘾疹,凡属气分、血分的实证和热证瘾疹患者,均可选取耳穴“风溪、耳中、坐骨神经点”为主穴治疗,可取得迅速止痒消疹的疗效,具有简、便、廉和效之益,扩展了中医外治法在瘙痒过敏性皮肤病中的运用,其取穴及操作简单,可作为基层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目前临床观察发现耳穴割治法对急性发作的荨麻疹止痒疗效显著,而病程延绵、反复发作的患者还需持续配合其他疗法,方能奏效。

猜你喜欢
红疹血分气分
过敏起红疹的防治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基于气分装置案例的LDAR减排效果影响因素识别
血分证探析
温柔呵护
温柔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