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1-03-28 09:45方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胞磷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方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进程,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极快,因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及时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受到脑卒中影响,在急救治疗之后患者容易多发并发症,常见的有偏瘫、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这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2]。如何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以改善病情成了临床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就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可行的治疗参考信息,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 例。其中,实验组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8~82 岁,平均年龄(69.2±4.5)岁。对照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57~81 岁,平均年龄(69.1±4.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在本院磁共振成像(MR)检查中确诊;均在72 h 内发病;确诊为首次脑卒中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实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原发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功能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肾肝功能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脑出血、脑癌等疾病患者;合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合并脑卒中后昏迷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胞磷胆碱钠胶囊(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0)进行治疗,用法用量:采用口服方式给药,3 次/d,1~2 粒/次,温开水送服。稳定期一般为1 粒/次,3 次/d。在用药期间,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以及用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用药配合性。连续治疗14 d。

1.3.2 实验组 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进行治疗,胞磷胆碱钠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丁苯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的用法用量:0.2 g/次,3 次/d,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在用药期间,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以及用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用药配合性。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显著:患者认知功能症状表现极大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0%,病残程度为0~1 级;有效:患者认知功能症状表现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79%,病残程度为2~3 级;无效:患者认知功能症状表现持续,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病残程度>3 级。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反之越低则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更好。

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好,反之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

1.4.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反之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著38 例(63.3%),有效20 例(33.3%),无效2 例(3.3%),总有效率为96.7%(5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著22 例(36.7%),有效28 例(46.7%),无效10 例(16.7%),总有效率为83.3%(50/6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2.3)分,治疗后为(7.1±1.2)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9±2.2)分,治疗后为(10.7±2.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6,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为(22.3±3.5)分,治疗后为(28.7±1.6)分;对照组治疗前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为(22.1±3.7)分,治疗后为(25.6±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27,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1.3±2.2)分,治疗后为(61.3±3.4)分;对照组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0.9±2.1)分,治疗后为(52.2±1.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43,P<0.05)。

3 讨论

丁苯酚是治疗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常用药物,并且是我国近年来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该药物在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时,起到明显的代谢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管阻力,增强脑部血流来促进脑物质的代谢,首先改善患者脑循环。除此之外,丁苯酚在应用于病例缓解中的时候,能够有效提高前列环素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钙离子向细胞内流的程度、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对线粒体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达到保护血管内皮完整,减少神经细胞死亡,促进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3,4]。

胞磷胆碱钠是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一种中间体,该药物在治疗脑卒中时,主要是通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来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也可增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机能,增强椎体系统的功能,改善运动麻痹,故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胞磷胆碱钠可迅速进入血液,有部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胆碱部分在体内成为良好的甲基化供体,可对多种化合物有转甲基化作用,约1%的胆碱从尿排出[5]。本研究将丁苯酚与胞磷胆碱钠联合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并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发生,同时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中,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实施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1±1.2)分低于对照组的(10.7±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28.7±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1.3±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6±2.2)、(52.2±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严重的脑血管重症,在治疗之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偏瘫、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预后较差,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威胁生存质量,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认知功能缺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胞磷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法舒地尔联合疏血通、胞磷胆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胞磷胆碱注射液致哮喘发作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