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28 09:45于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嗳气多潘立酮浅表性

于铭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后可受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后引发胃黏膜损伤、胆汁反流等慢性炎症改变,且随年龄增加,发病风险逐渐上升,且目前随着内镜诊断技术在消化科应用程度的提升,临床诊断效果日渐显著。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本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故质子泵抑制剂的单一治疗,虽具有较好胃黏膜损伤症状缓解作用,但无法根治病因,远期疗效较差[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特纳入86 例患者,对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 年3~12 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配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41.05±5.35)岁;病程2~13 个月,平均病程(7.54±1.85)个月;经消化镜检后确诊轻度患者7 例、中度患者22 例、重度患者14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龄26~59 岁,平均年龄(42.51±5.51)岁;病程2~12 个月,平均病程(7.08±1.70)个月;经消化镜检后确诊轻度患者8 例、中度患者21 例、重度患者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研究经本院伦理会监督开展;②患者入院经消化内镜检查后均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在确认治疗方案后,同意参与,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者;②合并研究用药禁忌证或过敏反应者;③合并胃部恶性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83,规格:10 mg/片)口服,晨服,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基本剂量为10~20 mg/d。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雷贝拉唑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取多潘立酮片(黑龙江诺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77,规格:10 mg/片)口服,餐前15~30 min 时服用,10 m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需连续治疗4 周,4 周后入院复查,期间患者均需保持清淡饮食、良好生活习惯及服药依从性,若患者服药2 周后症状无缓解迹象或加重则需及时入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胃镜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症状积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表现进行评估,无/有症状积分分别为1、2 分,轻、中、重度症状积分分别为1、2、3 分,两项分值相加所得总数则为该症状积分,取各症状评估积分均数进行组间对比。②胃镜积分根据患者消化内镜检查后胃黏膜损伤、胃黏膜色泽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总分为0~10 分,积分越低则表明患者胃黏膜健康程度越好。③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基本缓解,胃镜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50%;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胃镜积分较治疗前改善幅度在20%~50%;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进展,胃镜积分改善幅度<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患者服药后各类症状自感首次减轻时间为准,取各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数参与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积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分别为(3.71±0.44)、(3.85±0.35)、(3.75±0.42)、(3.81±0.39)、(8.52±1.15) 分,观察组分别为(3.70±0.42)、(3.87±0.39)、(3.78±0.46)、(3.85±0.41)、(8.48±1.09)分;两组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78、0.2503、0.3158、0.4635、0.1655,P=0.9144、0.8030、0.7529、0.6442、0.8689>0.05)。治疗后,对照组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分别为(2.16±0.32)、(2.35±0.36)、(2.36±0.51)、(2.39±0.35)、(5.03±0.75)分,观察组分别为(1.44±0.29)、(1.51±0.32)、(1.49±0.31)、(1.48±0.35)、(2.98±0.58) 分;两组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饱、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327、11.4359、9.5589、12.0557、14.1786,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对照组早饱缓解时间为(4.05±1.25)d、反酸缓解时间为(3.98±1.44)d、嗳气缓解时间为(4.23±1.31)d、食欲减退时间为(5.08±1.52)d,观察组早饱缓解时间为(2.54±1.12)d、反酸缓解时间为(2.39±1.08)d、嗳气缓解时间为(2.41±0.97)d、食欲减退时间为(3.54±1.22)d;观察组早饱、反酸、嗳气缓解时间及食欲减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996、5.7924、7.3217、5.1812,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中显效16 例、有效21 例、无效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37/43);观察组中显效19 例、有效23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9,P=0.0486<0.05)。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头晕1 例、口干1 例、倦怠0 例、皮肤反应0 例,共计2 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口1 例、倦怠1 例、皮肤反应1 例,共计4 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7,P=0.3972>0.05)。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临床占比及发病率均较高,发病后患者除伴有反酸、嗳气等常见胃炎症状外,还可伴上腹部疼痛症状,症状具有长期反复性发作特征,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不良影响。临床治疗中,由于疾病发病诱因较多,故针对此类疾病以缓解临床症状、胃黏膜保护为治疗原则,并辅以生活饮食习惯改善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此类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可在药物成分作用后抑制患者胃酸分泌,以减慢胃容物消化及排空速度,积极保护患者胃黏膜,但此类疗法虽具有较好即时效果,远期疗效及症状改善则仍存在局限,需采取联合用药方式予以提升[2,3]。

本次研究中以雷贝拉唑及多潘立酮为研究药物,分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效果。雷贝拉唑为临床常见质子泵抑制剂,其成分虽无抗胆碱能及抗H2组胺特性,但可在进入胃部后附着于胃壁组织,经胃壁细胞实现对H+-K+-ATP 酶的选择性拮抗作用,进而实现对患者胃酸分泌情况的改善、抑制作用,药物起效较快,服药后4 h 内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胃酸抑制效果可在服药23 h 后实现,且半衰期较长,可在长期作用后,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但药物稳定时间较短,停药后患者易复发,故远期疗效相对较差。多潘立酮的联合应用,则可在雷贝拉唑治疗基础上,借助药物中所含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成分,在人体胃肠壁直接作用后,促进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的有效提升,可有效降低胃容物反流风险,实现对食道及胃黏膜的有效保护,且此类药物所具有的肠胃蠕动促进效果,还可积极促进胃排空,改善患者消化水平降低所致症状,并在不影响胃液正常分泌情况下,抑制胆汁反流症状,强化患者症状缓解效果,稳定治疗效果。上述两类药物均具有较高人体代谢率,故服药后毒性成分在人体内累积较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诱发风险较低,轻微不良反应也可在停药后1 周内自愈,联合用药安全性显著[4,5]。

综上所述,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方案,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缓解,促进病情转归,且安全性显著,可在临床中酌情应用。

猜你喜欢
嗳气多潘立酮浅表性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