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3-28 09:45李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舒巴坦头孢哌酮抗菌

李娜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临床上是第3 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药物成分是头孢哌酮与β-内酰氨酶根据适当的比例进行配置而形成的复合制剂。这种药物在临床用药过程当中所发挥的药物效果比头孢哌酮更强,所以在临床抗炎治疗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功效更好。因为传统治疗过程中应用头孢哌酮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随着头孢哌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使得头孢哌酮在临床用药中存在一定的影响[1]。所以很多医生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对头孢哌酮都存在着顾虑,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出现合理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药物提升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虽然也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对于头孢哌酮而言大大减少。本文针对于此主要研究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应用在临床炎症治疗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74 例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20 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4.52±10.33)岁;上呼吸道感染5 例,下呼吸道感染4 例,上尿道感染6 例,下尿道感染4 例,腹腔内感染5 例,脑膜炎4 例,皮肤和软组织感染5 例,骨骼和关节感染4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21 例;年龄22~62 岁,平均年龄(43.47±11.02)岁;上呼吸道感染4 例、下呼吸道感染5 例,上尿道感染5 例,下尿道感染5 例,腹腔内感染6 例,脑膜炎3 例,皮肤和软组织感染4 例,骨骼和关节感染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为到本院门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炎症患者;②患者意识清醒,存在正常的沟通能力;③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病变的患者;②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的患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④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相关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⑤无法完成本文的研究工作而退出研究组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抗炎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用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等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加入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用药2 次/d,持续用药1 周作为1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治疗时将2.0 g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入到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当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隔12 h 对患者进行1 次用药,注意单日用药最高剂量≤4.0 g。持续对患者用药1 周作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标准》当中的相关原则,结合患者的细菌学检验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临床表现等情况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3 个等级,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炎症症状完全消失,白细胞水平恢复到正常标准,为显效;②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白细胞水平恢复,但没有达到正常的标准,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存在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增多。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量表进行治疗依从性的评定,分值为0~100 分,90~100 分为依从,60~89 分为基本依从,0~60 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炎症消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8 例、有效16 例、无效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1 例、无效1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29,P=0.0093<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 例、皮疹2 例、血小板减少1 例、血肌酐增多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5,P=0.0413<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30 例、基本依从6 例、不依从1 例,治疗依从性为97.30%;对照组治疗依从22 例、基本依从5 例、不依从10 例,治疗依从性为72.97%。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94,P=0.0033<0.05)。

2.4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炎症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炎症消退时间为(3.58±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35±1.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845,P=0.0000<0.05)。

3 讨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临床上较常应用的一种广谱特点的复合制剂,这种药物是通过两种成分而制成的一种复合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和舒巴坦[2]。这两种药物经过有机的合成以后可以实现对各种酶的降解能力,临床用药的时候就能够强化头孢哌酮的作用效果,提升抗炎的作用。

舒巴坦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不可逆的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这种药物能够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抗菌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β-内酰胺酶遭到破坏,所以有效提升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对于各类感染等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头孢哌酮属于第3 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4]。体外试验中头孢哌酮对广泛的临床常见的细菌有杀菌作用而且能抗拒多种β-内酰胺酶的水解[5]。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属于一种复方制剂。前面提到,头孢哌酮为第3 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除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舒巴坦对其它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两者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由于舒巴坦可与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因此敏感菌株通常对本复方制剂的敏感性较单用头孢哌酮时更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其他的抗生素进行联用,比如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临床研究表明,对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特殊敏感的细菌,通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也能够发挥理想的抗菌作用。但是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这种药物可能和一些抗生素之间会出现反应,所以要注意一些生物性的配伍禁忌,避免相关药物联合应用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加重患者躯体症状。如果必须应用相关的药物时,为避免不良反应出现,需要间隔开药物使用的时间,静脉用药的过程当中,在药物用完以后必须进行冲管。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应用在各类炎症病症的治疗当中能够有效发挥抗炎的作用,抗炎效果明显,而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患者的耐受良好,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良好的用药方式。

猜你喜欢
舒巴坦头孢哌酮抗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