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和平副主任医师治疗颈椎病临证经验

2021-03-28 17:32范花平杨本群范学斌吴南山范和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外邪营卫主任医师

谢 通 范花平 杨本群 范学斌 吴南山 范和平

湖南省宜章县中医医院,湖南 宜章 424200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多以颈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眩晕、麻木、甚至瘫痪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经过及时、准确的中医药、针灸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其相关症状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花费较少。临床上根据其症状特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及其他型颈椎病等六种类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骨科疾病类型中发病率高,临床常见颈肩背疼痛、活动受限,伴患肢放射性隐隐作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范和平副主任医师为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从事中医骨伤临床研究近四十余年,尊崇中医辨证论治理念,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硕的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其传承工作室的继承人之一,跟师学习多年,通过搜集、整理范和平副主任医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获益不浅,现将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根据颈椎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属于中医学中“痹证”“项痹”“项背痛”等范畴。《证治准绳》曰:“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指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失调,筋络失养,再加上外邪的侵袭、挫闪等,导致经络痹阻不通而发为本病。《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指出该病为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人体,使得颈部等处失去阳气温煦导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张氏医通》曰:“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可见长久过于伏案工作,头颈部长时间过度负荷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范和平副主任医师认为颈椎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肝肾亏损,气血生化不足,筋脉失养,外邪侵犯经脉,导致经脉痹阻不通,营卫失和发为本病。外伤劳损,长期的颈部姿态欠妥导致颈部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2 临证思路

2.1 基于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范和平副主任医师认为治疗颈椎病应该从整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并结合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主张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思维诊治颈椎病。范和平副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成因为太阳中风表虚,外邪乘虚侵入太阳经,之后伤及机体卫阳,出现卫外失司,卫强营弱,营卫失和,使得人体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痉挛收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去营血濡养,阻滞不通,即“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治以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为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舒经活络,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方具有用药缜密,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加减灵活,疗效显著的特点[2]。桂枝加葛根汤原方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由葛根、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组成。《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的阳气作用于体表,功能有三:温煦、司开合、防外邪。太阳病提纲证头项强痛,主要原因为太阳经脉受邪,体表阳气被外来风寒邪气所伤,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肌肤,而导致颈强;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连及背部出现拘紧,不能活动自如。加外邪致经气不利,卫外不固,使营阴外越,见汗出。汗出必导致营阴不足,肌腠疏松,当遇到风则恶。故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在此取葛根的作用一是升阳以助桂枝汤解肌祛风发表之功;二为祛除筋络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三是取其助阳明津液以润燥,缓解经脉拘急痉挛之状。

2.2 善从临证变通,方随证变,自拟加味桂枝加葛根汤 范和平副主任医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灵活化栽,在桂枝加葛根汤原方基础上加味,形成加味桂枝加葛根汤,临床疗效显著。其药物及常用剂量如下:葛根30 g,桂枝10 g,白芍药30 g,炙甘草10 g,大枣12枚,西洋参10 g,细辛3 g,生姜20 g,延胡索15 g,川芎10 g,羌活10 g。此方紧紧围绕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的证治,既包含了太阳中风表虚证之治法——祛风解肌、调和营卫、升津舒经,又增强了调脾胃、补气血养阴液,清热之效,还囊括了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效。葛根善于缓解筋脉失濡养所致的项背强痛。现代研究[3]表明葛根具有抑制炎症介质活性、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桂枝能宣阳气于卫分,温经散寒止痛,与白芍同用,亦养血敛阴,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白芍和桂枝相配伍后,可以提高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其解痉止痛的效果[4];大枣、炙甘草归脾胃经,具有滋阴养血,益气通阳之效,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西洋参取其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细辛辛香走窜,生姜温中解表,祛风散寒止痛,与桂枝同用,以增解表散寒发汗之力;延胡索为行气活血止痛之良药,配用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中药归经是指药物特殊作用于机体某些脏腑和经络,是药效所在[5]。使用羌活一取其归膀胱、肾经作为引经药,二取其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效。范和平副主任医师临床诊疗以此方为基础加以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若寒邪偏盛,颈肩部冷痛者,加片姜黄、淫羊藿、巴戟天等;若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颈软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等;气滞血瘀者,加红花、桃仁等;风邪偏盛,加荆芥、防风等。此外,随症加减,以后天养先天,同时可消除药物不良反应[6]。范和平副主任医师在治疗颈椎病时主张用调和脾胃等药物,调和脾胃以促气血营卫生化,故药物归经多归于脾、胃、肝三经。

3 典型病案

患者某某,女,55岁,2020年3月15日初诊。主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天余。既往体健。自述于1周前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长时间低头伏案后颈肩部疼痛、麻木感放射至双上肢,以右侧为明显,遇冷、遇风时疼痛麻木感明显。夜寐可,时常自汗出,爬楼等稍有活动则汗出加重,偶有咽干。颈椎MRI示C4/5,C5/6,C6/7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右侧神经根受压;颈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为:颈椎病,证属于气虚营卫不和。治法: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药用:葛根30 g,桂枝10 g,白芍药30 g,炙甘草10 g,大枣12枚,西洋参10 g,细辛3 g,生姜20 g(自备),延胡索15 g,川芎10 g,羌活10 g,威灵仙20 g,姜黄10 g,淫羊藿10 g,黄芪30 g,防风10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嘱咐患者避风寒、清淡饮食,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等。3月23日复诊,诉服用前方后颈部疼痛、双上肢麻木感较前明显好转,怕冷怕风症状较前缓解。守方再服用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中老年患者大多气血逐渐衰落亏虚,无力行血,外邪侵入体内伤及机体卫阳,营卫失和,机体肌肤失去温煦,而导致颈强,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连及背部出现拘紧,不能活动自如。桂枝加葛根汤为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最佳方剂。葛根、桂枝、白芍能宣阳气于卫分,缓解筋脉失濡养所致的项背强痛,亦养血敛阴,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大枣、炙甘草、西洋参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细辛、生姜、延胡索、川芎等祛风散寒;威灵仙、姜黄、淫羊藿、黄芪、防风等补阳益气,祛风止痛,使得正气恢复邪气逐渐散去而病愈。

4 小结

颈椎病多由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气血生化不足,导致颈项部经脉痹阻不通而致。范和平副主任医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基于经方的特点,并根据临床辨证,采用《伤寒论》中的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是经方之新用,是中医经典对临床思维的启迪。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面对个案具体运用时,需因人而异,审察病机,紧紧围绕辨证论治,无需拘谨于原条文,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猜你喜欢
外邪营卫主任医师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
孙宏新主任医师治疗肿瘤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