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间眉勒纹样的构成形式及其意向性研究

2021-03-28 02:46王忆雯许悦
丝绸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向性近代纹样

王忆雯 许悦

摘要: 眉勒是佩戴于额间的传统服饰品,其形成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并以其装饰纹样最具艺术表现力。民间眉勒纹样样式精美,构成要素丰富,构成形式相对稳定,其搭配呈现程式化的特征,带有含蓄隐喻的意向表达。文章通过对近代民间眉勒纹样的研究分析,旨在得出纹样的构成特征与规律。对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眉勒实物纹样的描摹绘制和构成分析,发现民间眉勒纹样的构成形式在纹样组合、纹样与造型的关系等方面呈现对称与均衡,“适”形与“破”形的节奏和秩序美感,因此提出民间眉勒纹样存在隐喻的吉祥寓意和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

关键词: 近代;民间眉勒;纹样;构成形式;意向性

Abstract: Meile is a traditional clothing ornament for wearing on the forehead.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various types, and its of artistic expressive force for its decorative patterns. The folk Meile pattern is exquisite in style, contains rich elements and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form. Its matching shows stylized features, and expresses implicit metaphorical intention.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figure out the formation features and rules of the pattern b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folk Meile patterns in modern times. Through depicting and drawing of real Meile patter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s folk clothing inheritance culture institution of Jiangnan University and formation analysis thereof,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folk Meile patterns appear to be symmetrical and balanced in respect of pattern combin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tern and shape, and rhythmed and ordered in respect of "suitable" shape and "broken" shape. On this basis, it is inferred that folk Meile patterns contain auspicious implication and the thought of nature unity.

Key words: modern; folk Meile; pattern; form of constitution; intentionality

眉勒又称“抹额”“头箍”“缠头”,是中国女性传统的一种佩戴于额前的头箍状饰物,其具有约束头发、保暖御寒、便于劳作的功能。眉勒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頍”,頍由丝帛制成。秦汉以后,男子流行用布帛将额头围住[1],成为“抹额”的滥觞。至明清,南北方妇女冬季皆戴暖额。常用的眉勒造型有船形、蝙蝠形、哑铃形、眼罩形、双叶形等。

目前学界对眉勒的关注和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散落在服饰史的部分章节,鲜有专门的深入研究,其中涉及眉勒的相关文献多从语言学、地理学、民族学、艺术学和史学等学科视角出发,溯源眉勒的名称及引申语义[2]、形制工艺[3]、审美价值[4]、与物质文化的关系[5]等内容,对眉勒纹样构成及意向性的研究较缺乏。眉勒纹样的题材多样,象征意义丰富,体现出当时女性的审美诉求与艺术品位[6]。本文从近代民间眉勒的装饰纹样出发,通过对其布局形式、分布样式等分析,探究纹样的意向性表达,以期传承民间女性群体智慧和传统文化精髓,对民间服饰品纹样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1 民间眉勒纹样的构成形式

眉勒纹样以单独纹样和组合纹样为主,单独纹样大多采用刺绣工艺,构成与四周没有联系的獨立完整纹样[7],其中少数以暗纹的形式出现,在表现形式美感的同时,采用均衡的构图形式,使纹样呈现较强的装饰效果。组合纹样多以各类元素组合形式出现,通过纹样的变化组合,实现纹样“形”的相互制约与“意”的相互关联。花卉、蝴蝶、鱼、荷花等动植物的自然意向出现频率较高。单独纹样以寓意富贵美满的花卉纹样为主要内容,组合纹样在双叶形、鱼形、桥形等造型中应用较广泛。

民间眉勒纹样在组织布局上多运用独枝花、适合纹样或满地分散的纹样形式,纹样题材丰富,或呈现单独的花朵、花枝、动物等,或以动植物组合、文字、器物等表现纹样的节奏与秩序感。在纹样的分布安排上体现对称与均衡相结合的特点,通过“适”形与“破”形表现出纹样的灵活性和巧妙性。

1.1 节奏与秩序美感的纹样布局

眉勒作为装饰在人头部的服饰品,呈现出以带形为基本样式的多种造型形式,在带形的平面空间内,制作眉勒的民间妇女将设计的智慧融入纹样的布局和构成中。例如通过装饰纹样数量和体量的区别,或将植物纹样在两端简洁装饰,或将其作为满底纹,营造眉勒装饰纹样的疏密对比和节奏美感[8](图1)。

眉勒的佩戴对女性的面部也起到了极强的装饰效果。其装饰纹样的构成分布也较好利用人的视觉习惯,通过纹样之间的形状组合、纹样的骨式走向等内容,引导人的视觉重心,如图2所示。眉勒纹样通过植物花朵和枝叶的密集组合,将人的视觉重心集中在眉勒的正中位置,将观者的注意力转移到眉勒下方的面部,不规则的边缘线条也对人的额头起到了较强的修饰作用。相似的眉勒装饰布局在民国时期妇女眉勒中盛行,如图3中傅斯年母亲何老夫人民国时期的照片[9],头戴黑色眉勒,前中位置装饰玉石和珍珠,同样将人的视角重心集中在面部区域。又如图4中的眉勒纹样,利用纹样的骨式走向,将人的视角重心转移到眉勒两侧,并通过枝叶的蔓延缠绕,引导人的视角遍及眉勒的带形区域,形成视角重心“收”与“放”的有机统一,在兼顾纹样美观性的同时营造了秩序美感。

1.2 对称与均衡相结合的纹样分布

眉勒由于其装饰部位在人的额上,其外在形制与人的容貌以鼻梁为中线呈现左右对称的特点相符,以中轴线为对称轴,两侧完全相同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遵循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对称均衡的形式规律,也符合民间视觉审美习惯,眉勒的对称造型在民国时期的眉勒中也可见一斑(图5)。与眉勒形制之相搭配的纹样,也大多按照眉勒外形的对称轴,分布在眉勒两侧,呈现对称与均衡之美[10](图6)。除此之外,眉勒纹样的分布也常打破完全对称的固有模式,通过纹样元素与走向的细微差异,形成均衡中的有序变化、统一中的非对称协调。如图7所示,眉勒下缘的图案装饰中,虽大小相仿,但形态各异,均依照下缘弧度有序分布,在追求变化和差异的同时并未破坏眉勒整体纹样布局的对称形式,表现了眉勒纹样装饰的灵活性,其均衡式的纹样分布也使眉勒的表现效果更加灵活多变。

1.3 “适”形与“破”形的纹样填充

民间眉勒的装饰纹样与眉勒造型相辅相成,呈现装饰形式的多样化和纹样布局的灵活性。如图8中的眉勒纹样,采用多种装饰元素,将线条的“曲”与“直”相融合,并巧妙地将云纹、植物纹和器物纹穿插其中,完美地契合了眉勒的外形。眉勒纹样的排布还巧妙地利用在弧形边缘和角隅中的转角与填充,实现纹样与外形的高度匹配。如图9所示,金鱼图案的大小和外形弧度与眉勒外形的适度贴合,蝴蝶纹在眉勒两端转角处的处理,既填充了不规则形状中装饰空间的空白,又保证了图案的完整与美观。除纹样的“适”形之外,制作者还将纹样的外形打破眉勒的固有形态,出现纹样的“破”形现象(图10),避免了外形的僵硬感,构思巧妙。

2 民间眉勒纹样的意向性

眉勒上的装饰纹样在满足人们观赏美观性的同时,也带有制作者的美好企盼与意向象征。如通过事物的外在形态、典型形象、发音与谐音等特征,将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活中的物品器物等通过联想与想象,赋予其特定的文化象征、关联内涵或隐喻表达。眉勒纹样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搭配组合与构成排布,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在满足装饰目的的同时,表达创作者和使用者的内心情感诉求。通过图形的象征性和符号化,诉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与精神世界。

2.1 民间眉勒纹样隐喻的吉祥寓意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深刻影响了女性在造物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在长期的父权、夫权社会及宗法和礼教的约束下,女性更多地处于从属地位。在服饰纹样的创造中,通过较为含蓄和隐晦的方式寄托情感,这一现象在民间眉勒纹样中也得以体现。民间妇女在眉勒纹样的制作中,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形象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出色的“女红”技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在眉勒上。民间眉勒纹样的表现手法并无固定范式,长期的积累创造和技艺沉淀,使民间女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带有隐喻特征的纹样,纹样中关于吉祥寓意、求福求富、平安延年的企盼成为贯穿于眉勒纹样的永恒主题,如表1所示。

眉勒纹样以符号化的视觉语言所呈现,其吉祥寓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眉勒纹样寄托了民间女性个人的精神世界,使纹样寓意带有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其二,眉勒纹样中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构成元素融入其中,是纹样寓意带有地域吉祥文化的典型配色。以上两种呈现方式,均借助各种联想、想象、谐音、类比、比喻等多种手法,受到民间信仰、社会风俗、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等影响,通过不同的纹样和图形的指代及隐喻,赋予眉勒纹样情感、经验、观点、理想的升华,表现出融合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的造物情感体验。

眉勒纹样始终贯穿着吉祥、富贵、平安、祈福长寿及婚姻幸福的观念,其表现手法多样,如谐音、比拟、象征、寓意、表号、嵌字等。通过对眉勒纹样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民间眉勒纹样中大量运用植物和动物纹样来表达象征意向,动植物纹样本身所独有的生命力与视觉美感,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同时其形态与名称也为人们留下了众多联想空间和情感抒发,折射出眉勒制作者含蓄委婉、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2.2 民间眉勒纹样中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

“天人合一”首见于北宋张载《正蒙·乾称上》:“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11]中国传统思想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天与人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升到哲学层面。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古代造物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眉勒纹样的创作者取自然之物寓于人道,在总结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活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或有意地主观加工创造,或无意地将传统的天人观念内化其中,均成为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在传统眉勒中的典型体现。如表1中,民间眉勒中祈求“子孙满堂”的生命繁衍的渴望,以及隐喻在纹样中的生殖崇拜等主题。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将对生命的崇拜和敬畏转移到自然、宇宙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客体中,希望通过对自然的膜拜敬告,消灾降福并获得佑护。这种现象反映在民间眉勒纹样中,民间眉勒纹样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表现在对传统图腾的崇拜及对人的个体关怀,将图腾纹样运用在眉勒中常常引申出崇高又独特的审美观念。如传统的龙凤崇拜,民间眉勒纹样中多以“凤穿牡丹”“凤戏牡丹”等纹样组合来表达这一思想。其次还包括对山与水等自然事物的崇拜,并赋予其更为宏大的家国情怀,如暗八仙纹之“家族兴旺”“富贵吉祥”,山水纹之“国泰民安”“江山永驻”,日月星辰之“江山社稷”等。眉勒纹樣中的个体关怀体现在纹样对于制作者情感的寄托和对使用者精神的护佑,并搭配眉勒材质、工艺、形制和色彩等多重要素,以具体的纹样形象将人的精神世界转化为物化形态,并在制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形成认知和情感的有形承接,使得纹样成为人美好祈愿的外在寄托。

3 结 语

近代民间眉勒纹样是中国传统服饰品纹样的典型代表,其题材丰富、构成要素多样,是中国民间女性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眉勒纹样的构成形式多样,并与眉勒造型相辅相成,采用对称与均衡的纹样分布形式,通过“适”形与“破”形的纹样填充,呈现节奏与秩序的美感。民间眉勒纹样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通过动植物纹样、器物纹样等元素的组合搭配,表现出隐喻的“吉祥寓意”和“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反映民间女性对生命的热切期盼和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参考文献:

[1]高春明. 中国历代服饰艺术[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78.

GAO Chunming. Chinese Costume Art of Past Dynasties[M]. Beijing: China Youth Press, 2009: 78.

[2]白雁南. 河南方言词“抹儿”探源[J]. 语文学刊, 2009(9): 71-72.

BAI Yannan. On the origin of the word "Maoer" in Henan dialect[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09(9): 71-72.

[3]王靜, 梁惠娥. 眉勒的装饰工艺及文化内涵[J]. 丝绸, 2008(3): 50-52.

WANG Jing, LIANG Huie. Decorat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eile[J]. Journal of Silk, 2008(3): 50-52.

[4]梁惠娥, 王静. 论近代中国传统首服之眉勒[J]. 装饰, 2006(10): 18-19.

LIANG Huie, WANG Jing. On Meile, the first traditional costume in modern China[J]. ZHUANGSHI, 2006(10): 18-19.

[5]陈芳. 晚明女子头饰“卧兔儿”考释[J]. 艺术设计研究, 2012(3): 25-33.

CHEN Fang. Textual research on "Wotu" as a female headdres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J]. Art & Design Research, 2012(3): 25-33.

[6]牛犁, 崔荣荣, 王忆雯. 清代女褂的纹饰艺术: 以石青色江崖海水牡丹纹女褂为例[J]. 纺织导报, 2018(11): 99-101.

NIU Li, CUI Rongrong, WANG Yiwen. The art of decor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womens dragonflies: take the stone-colored river cliff sea peony pattern female dragonfly as an example[J]. Textile Guide, 2018(11): 99-101.

[7]涂乐, 辛艺华. 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的构成形式及审美特征[J]. 齐鲁艺苑, 2011(4): 62-65.

TU Le, XIN Yihua. The composition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lue calico patterns[J]. Qilu Realm of Arts, 2011(4): 62-65.

[8]路永泽.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构成形式研究[J]. 装饰, 2006(11): 91.

LU Yongze. Study of the decorative pattern construction on bronze wares in the Shang and the Zhou dynasties[J]. ZHUANGSHI, 2006(11): 91.

[9]岱峻. 民国衣冠: 风雨中研院[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64.

DAI Jun. Republic of China Crown: Wind and Rain Research Institute[M]. Beijing: Beijing United Publishing Co., Ltd., 2012: 64.

[10]张北霞, 吴卫, 张红颖. 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5(4): 126-129.

ZHANG Beixia, WU Wei, ZHANG Hongying. The composition form and deco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rling grass decorative pattern[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0, 15(4): 126-129.

[11]于民雄. “道法自然”新解[J]. 贵州社会科学, 2005(5): 75-77.

YU Minxiong.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ao follows nature"[J].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2005(5): 75-77.

猜你喜欢
意向性近代纹样
音乐表演中的现象学问题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对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感知与意向性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