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技术问题的一点思考

2021-03-28 14:23于静怡
学理论·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马克思技术

于静怡

摘 要:在现代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技术在高速发展,面对这种境况,思考技术成为一种必然的事情。本文从阐述现代社会遭遇技术的必然性的角度切入,同时讨论了“技术决定论”是否合理,进而阐述马克思的理论在面对这个技术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关键词:技术;现代社会;技术决定论;马克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时代之好在于我们遇见了技术,时代之坏在于我们遭遇了技术。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技术又要再一次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个时代,在今天,人们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技术,谈论技术,思考技术已然成为一种正确的事情。毋庸置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一方面,技术带给我们伯林所说的一种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去做某事的自由(free to do);但是另一方面,现代的技术遮蔽了人们对世界的观看,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体悟,从而使人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也即斯蒂格勒在《意外地哲学思考》中所说的“造成谎言和错误的忘记则是技术(失忆)的结果”[2]。以上这些,都迫使我们去思考在技术的时代,人类究竟应该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路,以现代遭遇技术的必然性、“技术决定论”是否合理、以及马克思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面对技术时的启示为视角,对当代的技术问题进行一点思考。

一、现代遭遇技术的必然性

在笔者看来,现代遭遇技术具有必然性。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缘起于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那里,人与技术相遇,或者说人遭遇技术,是人所命定的“天数”,没有逃避的可能性。海德格尔曾经这样说道,“技术乃我们时代的天数,天数又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进程之不可避免性。”[3]这虽然有些悲观主义的色彩,但是却在无奈中为我们“澄明”了这一技术必然会出现的事实。从笔者的角度看,阐述现代遭遇技术的必然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讲,作为人而存在于世间的我们总是具有有限性的,所以,为了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为了奠定生存之基,人天然地对于自然的无限性有一种追求与渴望。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得自身更好地满足需求,从而使得生活着的世界有了一种保障。所以,在这种稳定性的驱使下,技术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确立了下来。更进一步,在对技术的使用中,人们又获得了一种控制感实现的精神上的满足,与控制感的满足一起到来的是无法舍弃的“依赖”之感,所以,技术毫无悬念地在人类生活中得到了延续。人们在利用技术或者说技术在带领人们从有限走向无限,满足了人们需求的过程中,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伤害。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康德对身处于现代的我们的警示。康德在“批判”中告诉我们要有划界的意识,只有在划界中,人作为人而存在才得以可能。但是当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之时,人们对于技术逐渐抱有愈来愈大的期望,在这种境况下,划界的意识早已被膨胀的欲望挤压。所以,尼采高呼着“上帝死了”,并且要重估一切价值。海德格尔同样也是这样一种思路。当海德格尔得知,人类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将人类自身送到月球上的时候,海德格尔所表达的只有叹息。因为人类通过技术又突破了自身的界限,当人类不断突破界限,失去划界意识,并且还以此为傲时,人类的命运值得去担忧。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遭遇技术具有必然性,遭遇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具有必然性。

其次,从人类社会一直以来发展的主题——“现代化”来看,我们遭遇技术具有必然性。其技术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深刻影响的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理论大师德里达的得意门生斯蒂格勒,在2018年出版的新书《意外地哲学思考》中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显露”出了这个问题。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译者许煜这样总结斯蒂格勒对技术的思考,“斯蒂格勒的哲学思考正是来自对意外的思考,这个意外即是技术之于存在的意外”[2]。笔者并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西方重视外形、重视功能的思维似乎早就注定了西方思想的技术走向,因而对技术的思考并不能说是“意外的”,而应该是一种必然。西语中的理论(theory)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有观看的含义,即理论是将事物独立出人,然后人以一种外在的姿态去观看,这种人独立于事物之外的外在观看就强调了事物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从而从源头上逐渐导致了西方文化重视事物的外形的思维的延续。在德语中,对象(Gegenstand)一词有站在事物的对面观看之意,这也体现出西方文化对外形的重视。例如,古希腊讲究雕塑的技艺,注重雕塑,雕塑意在向人展现,所以,可以说雕塑本身就是外形极尽完美的一种展现。功能化的思维集中体现在西医中。在西医的话语体系中,人并不是被当作人而存在,而是被当作如机器一般的零件组合而存在,人的各个器官即是各种零件,所以,在这里,人已经成为一种功能化的集合。再例如,现在德国有一种叫作“包豪斯”的建筑,在这种建筑中,各种功能非常齐全,人不与外界接触就可以完成生存所必需的活动,这满足了西方文化对于世界功能化的全部想象。在上述的重视外形、重视功能的基础上,技术成为实现这种思想最好的“工具”,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西方思想、西方文化中蕴含着技术的走向变得合理。斯蒂格勒在《意外地哲学思考》中批评柏拉图没有将西方文化所“显露”出来的技术倾向放在重要的地位。但是,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柏拉图看到了这种技术的倾向,并且明晰了它的内在优势,以及它有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危险,所以才有意掩盖或者说隐藏这种倾向。综上,因为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技术思想的影响,所以,现代社会,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在这种意义上遭遇技術也就具有了必然性。

沿着这种思路向下,似乎可以进一步解释,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遭遇技术的境况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所要面对的困难似乎更多。因为,对于技术,庄子的思想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国人有着影响。庄子在《天地》篇中这样讲道:“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4]。(《庄子·天地》)这也就是说,庄子认为,在技术中,人的初心即会被放逐,人也会在这种放逐中迷失,走向一种虚无的状态。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人对于技术的不敏感。并且,中国文化讲究整体性、讲究通透性,这与西方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技术导向的重视外形、重视功能化的理论根基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我们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在拒绝中迎接技术的矛盾状态。所以,在现代,技术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那种想退回到技术产生之前的思想从逻辑上和时间上说都是不现实的,这只能是一种逃避,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回溯。

二、“技术决定论”是否合理

在上文中,我们谈到了在现代社会中遭遇技术的必然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决定论”,即将现代社会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技术具有合理性。相反,笔者认为,“技术决定论”是不合理的。下面笔者将从现代社会中谈论技术时具有代表性,并且思想中带有“技术决定论”倾向的思想家的思想中展开这个问题。

首先是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思想。海德格尔曾经这样说道:“技术是一个座驾”[5]。在现代,因为技术的高度发达,人们高度依赖技术,所以技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就像一个坐标系一样而存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规定在这个坐标系之中,无法逃离,且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在技术的笼罩下,或者说在技术的控制下,我们就像一个个冰冷的技术中的坐标、数字,按照技术所提供给我们的必然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既不是指达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也不仅指人的活动,技术是把一切纳入它的框架,使之在其框架中出场的方式,成为一种展现的途径,并且技术自身就是这个框架——座架”。[6]因此,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它规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以美国为典型,对拥有高度发达工业和技术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研究。通过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的描述,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在技术的统治下,人们已经失去了否定性的思维,剩下的只有对现存秩序顺从的肯定性思维。单向度的人形成于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单向度的文化与艺术中。马尔库塞在对单向度的人进行描述的时候,将所有负面的原因都归咎于技术,从而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中。同样的还有《人类简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这三部简史中,通过对现代社会中正在面对着的问题的描述与分析,尤瓦尔·赫拉利也流露出“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上述的思想家对于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影响的描述鞭辟入里,我们也看到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他者,社会现实就像猫鼠游戏一样掩盖了“自我”展现之可能性。上述的思想家透过这些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考现代工业社会、思考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处境的视角。但是,把社会中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技术,认为技术是造成社会罪恶和人性异化的根本原因真的合理吗?因为,在这种思想的理路中,潜藏着一种我们应该彻底放弃技术,回到前技术时代的倾向与危险。但是,放弃技术,这从时间和逻辑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回到过去,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回溯。这或许是西方思想中偏好外部反思的体现。进一步说,后技术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堪忧,那么前技术时代就一定会好吗?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下人的生存状态似乎也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希望。技术或许并不是中立的,或许会带有一种价值倾向,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它们与人性协调起来,如何将它们与现代社会协调起来。就像现在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其实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并不是担忧这项技术本身,而是担忧可以控制人工智能的人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有效、更隐蔽地控制其他人,从而社会固化得更加厉害。而在思想史、在哲学史上大部分关注技术的人都会和上述的思想家一样陷入一种悲观主义。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这方面很进步,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结成了一个体系,于是科学技术便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也就是说,一切科学技术都有合理的可利用价值,关键在于如何把它们与人性、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笔者并不认为“技术决定论”具有合理性。

三、当马克思“遭遇”技术时代

马克思似乎是“被动”卷入关于技术的讨论的,在马克思的时代,并没有如此直接以及强烈地遭遇过技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些关于技术的讨论中,马克思的理论却并不是过时的,相反,马克思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地面对技术的态度与方法。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马克思的批判熔解了资产阶级社会关于现代性、关于人的生活的虚假平庸理想,将人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社会中受资本和技术宰制的真实生存状况赤裸展现。基于此,我们在对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科学技术进行批判时,不应该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或者沿用一种美文学的风格来掩盖真正问题之所在,从而以一种主观的方式忽视或者误解了马克思思想的高度。例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机器,并不是单向度、极端地反对机器,而是反对机器对人造成的强制、异化。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不反对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而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承载着资本使得时间和空间都商品化之后对人的戕害——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从而变得焦虑与畏惧,在现代性的困厄中无处可逃。

用马克思的思想来看待现代社会所面对的技术思想具有重要性与可能性。因为,第一,马克思的思想植根于现代的社会。德里达曾经这样说到,马克思的思想就像《哈姆雷特》中的幽灵一样飘荡在现代社会的上空,只要谈论现代社会,谈论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就一定绕不开马克思。现代社会的两大理论支柱,一个是资本、一个是现代形而上学。马克思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抓住了资本这一点。这就以一种直接的方式给予我们面对现代社会的方法与力量。同时,马克思提纲挈领所抓住的资本这一点,也可以作为反驳上述“技术决定论”的直接有力证据,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是简单地由技术全部造成的,“技术决定论”的思想并不十分合理。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遭遇这个技术占有如此重要性的时代,但是,其思想的洞穿力却不会减弱,这也是马克思在当代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第二,正如阿尔都塞与萨特所说的那样,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断裂”与“空场”,马克思的思想从来就不是一个坚如磐石的完整、宏大的体系,所以,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的思想在其中具有了发展的可能性。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让马克思的思想进入技术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用马克思的理论来看待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性与可能性。第三,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我们,在面对这个充斥着技术的时代,聆听马克思的教诲是一件正确且合理的事情。首先,因为马克思思想具有内在的魅力。例如,在实践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教导我们要以“人化的自然”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打交道,即不要在纯粹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下,将自然当作纯粹外在于主体人之外的客体。在人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与自然是一起发生着改变的。在这种理论的教导下,我们在面对现代技术时应该抛弃西方那种将技术只作为一种外在的工具而利用的想法,因为这种想法只能使人走向异化。再例如,在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提示我们,当社会的生产力发生变化时,生产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从而人的价值观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所以,当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力时,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那么,此时,重构人的价值,探索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次,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我们,既不拥有“两希文明”,所以我们无法直接用后工业时代中的西方的理论来面对技术;也不能完全拥有孔孟老庄,因为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也很难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理论指向现实,指向实践的马克思的思想结合着中国发展着的具体的实际,才是我们面对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的合理的向度。

四、结语

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第三部的结尾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着真实世界与机器世界达成和解的愿望,进而反映出人类合理利用技术,与技术“和平相处”的承诺和信心。这对于当下正直接面对技术的我们也是一种启迪。目前,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但是,我们与技术“和平相处”的承诺和信心是否建立起来了呢?我们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建立起来了呢?2018年11月发生的“基因编辑”事件以一种消極的方式给所有的中国人以警示。正如周其仁在《改革的逻辑》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制度性的变量改得过慢,老不到位,正在激发越来越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7]。技术正在中国蓬勃发展,那么,如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我们该如何确定涉及技术的“法外现象”不会再发生?我们该如何确定技术正在被合理地使用着?因而,如何面对技术,如何规范地使用技术就是我们现在所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宋兆霖,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2][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意外地哲学思考[M].许煜,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3][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6]童恒萍.以人文主义之柔克技术异化之刚——论庄子“道”“技”合一技术论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2).

[7]周其仁.改革的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马克思技术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