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传播研究

2021-03-28 14:23卜东东刘卫军吴凯
学理论·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习近平微信

卜东东 刘卫军 吴凯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借助微传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夯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微传播的概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传播的可行性,介绍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的经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传播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群体;微传播

《求是》杂志2019年第6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中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一、微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一)微传播的概念

“广义的微传播是指以微博客、手机短信、彩信、飞信、QQ、MSN、户外显示屏、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狭义的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2]

(二)微传播的特征

微传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微”。传播内容是微内容,实现形式是微行为。传播以碎片化的微内容形式呈现,通过手机按键、点赞、投票等微动作互动方式得以实现。传播载体和渠道依赖“微介质”,如智能手机等。“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微传播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即時性、互动性,将微博打造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2]微传播表现出信息碎片化、信息传递及时性、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受众易接受等突出特点。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

体微传播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传播平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提供了全新网络传播载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丰富、创新和发展,收获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党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科学理论体系。“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重大作用,既要关注思想内容本身,也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的执政思路和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3]微信、短视频等微传播载体采用信息碎片化传播模式,集思想性、及时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短文、图片和微视频能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展示作品核心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全新平台和载体。

(二)大学生群体对各类微传播平台的依赖与喜爱为思想传播提供了受众基础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10-30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4]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群体愿意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热衷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社交媒体,这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微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受众基础。

(三)高校借助微传播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微传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都注册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一些思政教师或辅导员也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及时给学生分享热点时评和学校科学研究动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校友事迹、学子风采,将微传播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借助微信、抖音等小视频App,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学生剖析当前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传播中的经验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和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借助、挖掘微传播资源,自2015年以来相继注册开通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飞说微语、青春成中医等微信公众号,借助各类网络载体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飞说晓世事,微语送幽香”。飞说微语公众号由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飞老师团队创立。公众号自2018年开通以来,重视作品创作,已登载原创文章139篇。围绕舆情监督、价值引导、身心培育、学风促进等核心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初步形成了“两翼齐飞、三位一体、四度育人”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分别从常态化输出教育内容、稳步扩容平台体量、释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持续性实践探索。2019年微信平台阅读量达到348 219人次,关注人次14 541人。平台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与日俱增,实现了从“价值引导”再到“打造品牌”的深化。

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发表了“九个数字,一图读懂习近平最新讲话要点”“成中医学生讲自己的故事,看中国变化”“请回答,为什么她们的眼中饱含深情”“数说你我共同走过的高光时刻”等原创推文。面对中美贸易战,为教育学生理性认识,科学对待,发布了“一张图看懂《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国态度”“请理性站稳中国立场”等。为引导教育学生夯实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自信,发表“《朗读者》吴孟超:愿善尽治病救人的天职”“不只感动中国:白求恩遗书曝光”“医学生的专业术语表白指南”“中医,你凭什么传承5 000年”等推文。为宣传抗疫事迹,诉说身边感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发表“那些生命中的摆渡人”“数字为证”“成中医人在武汉:只为12年前的情谊”“you滴答滴答me,I哗啦哗啦you”“64字,破解中国战‘疫密码”等作品。推送内容做到了主题鲜明,贴近学生,擅于剖析当前热点问题,行文多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彰显了微传播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传播的建设路径思考

(一)重视队伍建设,发挥育人合力

当前很多高校都注册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视频App等微传播平台,但负责推文、策划和发布的人员多为学校辅导员或思政教师,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应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建立思想理论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合力机制。”[5]可以尝试通过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方式,由学校学工部、宣传部联合牵头组建,选拔优秀辅导员、思政教师和学生干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通过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网络平台运用能力,探索培养一批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效果。

(二)选择优势平台,整合教育资源

在微传播载体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学生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社交通信软件和视频App传播平台。在平台传播内容有所积累,初具规模的时候发布。另外,结合院校专业和学生个性需求,挖掘、整合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微传播载体,充分把握开学季、毕业季、求职季、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创建如话说新时代、思政科普、网络文化小事等网络专题,精选素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文化微产品,不断提高吸引力和引领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明确传播主题,把握更新速度

网络微载体使用时应明确主题,弘扬新时代主旋律,无论发布的推文、照片或小视频都应该蕴含育人内容,寓教育于微传播之中,不能偏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使命。发布内容应结合热点,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其次,把握好作品的更新速度。更新周期为2~3天为益,更新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学生受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增进交流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学生对推文等作品的回复与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在微信公众号等微传播载体上的留言和建议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存在不回复或回复滞后的情况,网上互动交流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应高度重视,及时回复学生留言,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解释和引导,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打造尊重、平等、互动、和谐的微传播空间。

(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作动力

为调动参与积极性,高校应给予网络思政团队经费和场地的支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政工作室,购置硬件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制定网络思政作品创作激励机制,将老师发布的微信、小视频作品质量、数量、点赞量、关注度和留言交流回复情况指标统计量化,通过专项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奖励,充分激发网络思政团队创作动力和灵感,带给学生更多优秀的微传播作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1-2.

[2]微传播[EB/OL].[2020-06-15].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4%BC%A0%E6%92%AD/3880643?fr=aladdin.

[3]董丽娇,陈文斌.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07-110.

[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EB/OL].[2020-06-15].http://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704601221.

[5]刑鵬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J].兰州学刊,2019(9):17-26.

猜你喜欢
思政习近平微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微信
标题党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