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路径探析

2021-04-01 11:06李丽娜徐晓梅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李丽娜 徐晓梅

摘要: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相关性、内容具有关联性,在实施路径的方式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目前,二者的双向融合研究日益引起学界关注,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文拟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双向融合机制,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水平。

关键词: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双向融合

1.引言

一段时期以来,在国民教育中,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劳动的育人价值一度被忽略。当今,很多劳动形式已经被机器取代,更使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产生疑惑。2020 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劳动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亟需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2.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相关性、内容具有关联性,在实施路径的方式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

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高等教育不仅是黑板上的教育,而且是实践、创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联系知识与实践的纽带。大学生既需要在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体察国情民情。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在手和脑的协调配合下,身和心对专业有了更深地体验领悟,才能在具体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同时,针对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的现象,出现了单纯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甚至还存在“渴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倾向。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道德引领和精神塑造。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任务。针对过去一段时间,劳动教育被家庭、学校、社会所忽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的现实,高校有必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中起到确立和坚定社会政治方向的主导性作用,讲清、阐明、释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推动劳动教育本质回归,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合理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

3.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在高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层面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拓展空间。

3.1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滞后于时代要求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依然滞后于时代需要,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依然以阐释文件精神为主,一些高校尚未根据《意见》要求,开设劳动必修课程,劳动教育与现有教育内容结合不紧密,尚未打通融通壁垒,存在“两张皮”现象。

3.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育人元素有待深入挖掘

加强劳动教育,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中蕴含的劳育精神实质和元素,从哲学、历史、伦理道德、中外比较等多方面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意见》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存在固守原有教学模式的情况,未能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亟需加强《意见》学习,落实《意见》要求,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劳动教育中铸魂领航的重要作用。

3.3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要做的事,主要从思政课角度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滞后于时代要求。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认知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对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建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条件保障不到位,难以形成一支充分掌握劳动教育特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传授劳动技能,还能进行劳动思想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双向融合的育人机制难以形成。

4.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双向融合路径探析

构建双向融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天然优势,多方面入手,通过“三位一体”双向融合路径,实现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

4.1 構建“融合性”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通过开设专门的劳育类通识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要在劳动教育必修课讲授中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劳动课的指导地位,讲清讲明劳动教育的理论溯源。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强化本专业劳动伦理和劳动发展趋势教育,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在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强化劳动知识和技能训练。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劳动教育不仅表现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更作为一种学科思想,决定和影响着学习者对课程的理解和实践。通过“基础”课程学习,使大学生理解劳动对人的自我唤醒与重新塑造。通过“概论”课程学习,使大学生理解劳动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通过“原理”课程学习,使大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对提升劳动技能的认同。

4.2 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实景式教育实践场域是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意见》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成立劳动教育联盟。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最大化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升融合教育的教育水平。高校要明确实施部门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弘扬 “四最”劳动精神。

4.3 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

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体系中,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互借性。因此,可以将两支队伍打造成为合二为一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将劳动教育师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提升计划,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劳动教育实践开展调研学习,“使两门学科的教师知识和能力由‘片面型向‘全面型轉变” 。同时,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使专业教师既能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传递劳动和思政育人理念。还可以聘请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构建兼职教师常态化育人机制。

5.总结

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整体观念,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基层实践;既要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又要在文化价值上有所作为。当下,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高校要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全域视角审视双向融合开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既是落实《意见》的有力举措,也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积极探索,为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课题项目:本成果受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编号:2020/38),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SJG483)、2019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融合开发和利用研究与实践”(编号19SZA-009)和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思政专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研究”(编号2019SJB7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0-03-20/2020-09-1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3]刘向兵,彭维锋,李冰之.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思考[J].劳动文化研究,2019(5):5-1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