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及对当代的价值探讨

2021-04-01 11:06魏雪晴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

魏雪晴

摘要:西方哲学在传输关于正义的思想时,为生态正义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在马克思主义流行起来之后,关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就引发了对于生态正义思想的爆发。生态正义思想强调的是自然的先在性以及私有制的异化劳动,其崇尚人的自由而平等。当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生态正义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 马克思

马克思在阐释生态正义的问题时主要是从如何实现生态正义入手的,因此这一思想体系的建成最终要依靠当代的思想理论政治家的调查解读。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正义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马克思观念的推崇。马克思生态正义中解释了生态正义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并就如何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上解决生态正义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性思考。例如说,生态正义的解释过程是需要通过生态理论体系构建的,其和当前的现有理论很多是不同的。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生态正义的概念性问题是当前的系统需要解释的一个重要的科学话题。

一、马克思生态正义的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当中,生态正义应运而生,其发展的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自然观、生产关和未来社会觀。首先,自然观指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当中,人类必须要承认自然是独立于人的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就必须要承认人在自然社会生存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自然的约束。自从人类社会开始使用科技开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就不复存在了。人为了自己的科技生产领域必定会使用很多的自然原料。人类会将自然作为一种征服的对象。马克思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表现出的极强的征服欲表明自然是先于人类的存在的。在马克思的观念当中,自然的存在必定是有其内部运行的独特规律的,要顺应这种规律地发展并且坚定认识到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类必须要重视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以征服自然为一个基本的前提来要求人类的发展,若是我们总是想要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胜利,那么自然最终会报复人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并且两者之间的天然关系决定了人类到达自然链的顶端是一个必然现象。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并且不断保持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视为一种双向交换的载体,并且由于人类本身的自我意识才能够在自然当中不断地发展自身。人类在掌握了自然的规律之后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人化自然的行为。但是,由于自然是可以独立于人类之外而存在的,但是人类的发展却脱离不了自然,这就使得自然与人类之间会产生一种自然制约的关系。马克思观念当中所提到的欲望的对象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更是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辩证地统一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人与自然之间最基础的关系。其次,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异化自然观成为了人类经常讨论的对象。马克思认为的劳动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已经将人类与自然相分离开来。人类在社会主义阶段所表现得都是对自然的崇拜与地方性发展观念。在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人类发展的过程即价值产生的过程,这使得人类资本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了历史发展的进步。但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仍然想要通过征服自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产生了异化劳动现象。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现象本身指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疏远,人类必将走向一条不归路。在人类打破自然关系的那一刻,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若是对自然的敬畏感消失,则意味着其将失去自己的底线,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尽管资本主义并没有故意的来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劣根性使得人类必将消耗自然,最终消耗自己。第三,在社会形态理论中其重视人类的生态正义意识。马克思强调在人类发展的同时应当要求自由、平等的生态社会。马克思的主导思想是要重新定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来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异化关系。因此,马克思认为要重视生态正义,打破资本主义存在的劣根性并赋予人与自然一条更加和谐之道来发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将自然置于与人类平等的地位来要求人与自然的一同发展。

二、生态正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培养全民生态意识,提升全民生态道德建设

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够解决生态的问题,只有加强全民的生态意识才能够解决生态环保问题。政府应当重视社会媒介的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媒介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且在必要时加上一定的法律政策来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成员处于一定的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相关思想的熏陶,从而自觉的养成环保的意识。同时,对于环保的宣传内容也应当更加全面与多样化,让科学自然环境本身更多地成为宣传的手段,让人类学会自己想办法应对日常的环保问题。政府也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让人类接收与自然环保相关的知识,这样能够帮助更好的解决生态环保的问题。每个公民也应当从自身出发,积极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二)完善生态文明立法,保护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与整个全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视野。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是加大惩戒力度。对那些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人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样能够让污染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并且以儆效尤。第二,应当强化相关的监管力度。只有让环保监管部门不断地加强监督,才能制约人们的日常活动,保证其生产活动符合环保的需要。第三是要加强对环保的财政支出。只有在环保中配备相应的社会,才能更加快速有效地处理相关的额问题。第四是要启动与环保相关的政绩考核。要将环保与每个公民的业绩、薪资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强化大多数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其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还要加大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让其代替污染性的能源,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资本主义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很容易让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引发生态危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处理人与自然异化的问题。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要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多强化绿色项目,并且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扶持相关的绿色发展的企业。同时,还需要惩罚对环保问题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企业,这样能够制约与环保相关地污染问题。不仅如此,政府还应当推进“两型”社会的理念,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方式。

(四)在科学化的模式当中发展生态民主

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当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关系是必须要通过民主的决策过程来实现的。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因此,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生态环保思想的教育,让人们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关注西方国家由于生态问题所引发的动乱,并结合相关的国情来建设富有生态意义的文明国家。我们应当牢记西方国家的历史,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且政府也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大与环保相关的政策支持,并且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问题中来。让公众拥有更多关于环保的决策与发言权,也就能够更加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并且加强生态文明决策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岚公.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

[2]孙兰欣.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下绿色发展理念的省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8,(8).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