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王 雷,胡 敏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翻转课堂是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制作PPT教案等电子教学材料,通过微信、QQ等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课上答疑,组织讨论,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1-2];将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及知识内化等方面均比传统课堂更具优势。基于实例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强调“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结合临床病例,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其主动探究病因,梳理疾病特点,分析病情变化,辨别症状特征,得出正确诊断,确定诊疗程序,形成临床思维[3-4]。
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订,需要结合患者及疾病阶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并能应用于实践,形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5]。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多为教师课上集中讲授,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理论课结束后统一安排临床实习,间隔时间长,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安排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即见习。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见习阶段采用CBL教学法,将疾病诊断、治疗计划制订、预后评估、医患交流等融入临床案例,使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及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选取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本科1、2班共 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34名学生为实验组,2班36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既往3年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
1.2.1 教学方法(见表1)选取3种常见牙周疾病,即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作为教学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以一对多的方式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理论知识,见习时指导教师根据临床病例讲解疾病诊疗重点。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开课前进行翻转课堂和CBL教学法专题讲座,加深学生认识,提高参与积极性。理论知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若干个微视频,讲授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特点。每个微视频不超过15分钟,重难点明确,包括疾病的概念、临床特征、检查和诊断方法、治疗计划等,设置相关思考题。教师通过微信群上传视频,组织学生学习。(1)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完成相关考核,达到学习目标。(2)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授课程内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并点评、分析、总结。(3)课后知识巩固。
表1 两组教学方法比较
理论课后进入临床见习,应用CBL教学法,将实验组34名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进行两次见习。见习前,指导教师为每个小组各提供一个疾病案例(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与辅助检查结果、口内照片等。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见习。
见习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提炼出患者主诉、疾病诊断及诊断依据、治疗计划、医患沟通注意事项等,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次见习前,教师选择典型案例(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进行问诊、牙周检查及制订治疗计划,学生观察、学习并与自己拟定的治疗计划进行比较。教师结合案例与学生讨论问诊的方法和技巧,牙周检查的方式和顺序,疾病诊断的要点及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计划的制订、调整和完善等。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步步深入,理清牙周疾病临床诊疗思路。
1.2.2 评价指标(1)客观考核。以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为考试内容,满分为100分。
(2)主观评估(教学满意度调查)。学习结束后进行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能否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否提高自学能力、能否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能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能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否增加师生互动、是否占用较多课余时间、是否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后成绩明显优于教学前(P<0.05)。对照组教学前后成绩没有明显变化(P>0.05),见表2。可见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表2 教学前后两组成绩比较(±s,分)
表2 教学前后两组成绩比较(±s,分)
t值P值教学前教学后0.351 8.686 0.727 0.000 t值P值实验组78.73±3.55 84.95±3.56-5.873 0.000对照组78.47±2.68 78.57±2.53-0.167 0.868
实验组学生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加师生互动,形成临床思维,但会占用较多课余时间(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n)
牙周病学是一门理论系统,与修复、正畸、全身疾病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6]。传统教学法采用一对多授课形式,教师即使结合图片、应用多媒体技术也只能对基本知识进行阐述,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仍然比较有限和主观,无法对具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7]。牙周健康是其他口腔治疗的基础,但由于牙周治疗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很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正畸、种植等方向,临床专业牙周医师或具有全面牙周疾病诊治知识的口腔全科医师缺乏[8]。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牙周病系统诊治、综合预后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9]。本研究中理论课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论课后立即进入临床见习,见习时采用CBL教学法,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生进行诊断,制订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形成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10-11],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组理论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可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14]。见习前教师给出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典型案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讨论,明确诊断及诊断依据,制订治疗计划。在第一次见习时,师生共同讨论典型案例,针对主诉、诊断及治疗计划等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参与其中,相比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更有吸引力。案例是真实具体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15]。第二次见习时,针对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典型案例,带教教师与患者沟通、问诊、检查,得出诊断,制订治疗计划,学生观察,找出自己与教师的不同之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这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而且是能力的提升,是医学素质的培养,也正是医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要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医院应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医学生满足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通过临床实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为其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有很多优点,也有不足之处,它以学生为主体,若学生课前学习及查阅资料不充分,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课前学习及查阅资料会占用较多课余时间,若多门课程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的负担会比较重。此外,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如何将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多学科教学,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增加师生负担,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