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策略探究

2021-04-06 14:23贺明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贺明山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愈来愈高,其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再是之前的单纯的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手,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本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德育实施

随着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授课本知识,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德育知识,将德育教学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知识水平和个人道德素养。同时,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小学语文也有了新的教学观点,教师纷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学习道德知识,提高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重要性

核心素养主要着眼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他们具备成长所需的必备品质,在这之中,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是要突出强调的,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要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我们还需要遵循几点:第一,要注重科学性;第二,要强化时代性;第三,要坚持民族性。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有迹可循、合情合理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师应该寻找恰当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改善学生德育工作,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现状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进入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教学,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教师德育观念较为薄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教师的教学重点都在课本知识上,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德育方面的知识拓展较少,学生接触的也少,不利于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大都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和平时行为习惯关注得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在校园内,德育的教学就会慢慢淡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视野。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教师的讲授,教师对德育教学不重视,将直接导致学生在德育相关知识方面的缺失。

第二,教师德育教学过于孤立。在实际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德育的教学大都是开辟了单独的时间和课程来进行的,教师不应将语文学科与道德教育孤立开来,而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并且可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使用学生更加喜欢的授课方式进行道德,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对德育的学习相对忽视。这个问题主要来源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和家长对于这一方面知識的忽视。小学生自己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较弱,他们的认知能力基本上都源于教师和家长,如若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学有所忽视,学生自然关注得少。其次,在应试化的大背景下,小学生更在意其学习成绩是否达标,是否优秀,更关心怎样提高其学习成绩,对思想道德的相关知识学习投入的时间会相对减少,不利于教师德育教学的全面展开。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师不能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孤立起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将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例如,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课思想道德渗透教学。

(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就在课堂上,因此做好德育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可能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课,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道德教学更好地展开。在讲到古诗文相关内容时,除去讲当节课的古诗词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诗词的发展,让学生对诗词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这些让学生领悟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这一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对某个朝代或某一位诗人、作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他们的影响,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德育教学效果。

(二)渗透到校园活动中

对小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们的第二学习场所,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个场所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丰富有趣的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举办活动的形式也是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更容易开展德育教学,使学生基于核心素养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种类的活动,如歌唱比赛、趣味运动会、主持人比赛,等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去报名参与,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相关专业技能也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失败的同学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小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培养他们坚韧的品质。

总之,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是一个很好地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盛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让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品格。

(三)渗透到主题班会中

想要更好地进行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主题班会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定期在班内举办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踊跃上台发言。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好人好事主题班会,让学生纷纷上台讲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形成互相影响,在小学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主题班会,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班上组织和母亲或者家庭相关的主题班会。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渗透到实践活动中

小学阶段可以组织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等,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在教师或监护人的陪同下完成。组织和参加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对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社区的敬老院,通过表演节目或做手工给老人带来欢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优良品格。

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是最能检验德育教学成果的一个方式,学生的实际行动是对所学知识最直接的反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优点加以表扬、缺点加以批评,让他们对于思想道德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总的说来,德育是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加以重点培养,放宽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加以引导。通过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玉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8(18):27-28.

[2]陈秀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6).

[3]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