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教学模式下家国情怀涵养的路径研究

2021-04-07 19:4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 邓 茹

历史新课标指出,在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做好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信息的传授工作,而且也要积极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以此来彰显本学科的育人优势。[1]而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因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涵养有着不可代替的价值,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探索其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家国情怀教育涵养的必要性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十八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了凝聚力极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家国情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强调的是对学生民族情感、爱国精神等一时的培养。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该教育理念,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铺路搭桥,进一步推动学生在文化、制度以及民族等方面的自信,而这不管是对于他们良好学习来说,还是对于他们的健全成长来说都将大有裨益。[2]

2.助力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都处于一个趋于成型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做好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过是很有必要的。而家国情怀教育当中蕴含着良好的德育元素,不但能够让学生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的提升,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能够树立正向化、健康化的三观意识,而且还能为其良好品质以及健全心理的发展奠基。所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符合德育教育的需求。

3.促进当前历史应试化教育的改革。

在新课改旗帜下,虽然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帷幕已经徐徐拉开,但结合教育实情来看,应试化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教师缺乏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视度,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本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家国情怀教育的思想,这也使得本学科的育人优势没有办法得到重复过彰显,既影响了教学实效又阻碍了学生成长。所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扭转应试教育的必然需求。

二、四化模式下涵养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1.课内外历史资源挖掘深刻化

对于包括历史在内的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教材作为其根本所在,是体现其育人价值的重要抓手,历史亦是如此。这也说明,家国情怀教育的推进离不开优良教材以及内容的支撑,对此,教师有必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积极备课,在课堂上为家国情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外历史纲要(上)》)这一课中,课本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家国情怀资源,如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的重大胜利、民族企业、高校内迁的悲壮史诗,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深度挖掘的素材。同样许多课外素材也是值得引入借鉴的,比如地方史料、口述史和书信等。抗日英雄赵一曼、抗日将军张自忠、左权、戴安澜的饱含深情的亲笔家书都可以作为升华学生情感,更广泛了解抗战爱国精神的教学资源。针对课内外历史资源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合理处理,可以制作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目标的导学案,也可以以专题或者时序的方式整合、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滋养孕育家国情怀。

2.历史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也使得家国情怀教育受阻,学生常常无法对相关家国情怀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性的理解,即使他们有这方面的意识,而言往往因为教学方法单一或者滞后的问题,使得其认知意识停留于表面。所以,为了落实好家国情怀教育工作,做好教育方法以及策略的革新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重视信息手段的引入,立足信息化的时代教育发展形势将多媒体、希沃白板以及微课等多种视听一体、趣味灵活的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并且喜爱的教辅工具推动下,深刻把握其中的家国情怀内涵。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外历史纲要(上)》)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情思造境,渲染氛围,让学生通过影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革命胜利的艰辛,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为其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意识的有序化培养奠基。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内外相关活动,也是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合适方式。在课内活动方面,教师要充分认清活动对于家国情怀教育的促进效能,在历史讲堂中,积极促成生与生之间的探讨与思考,指引他们在集思广益和广抒己见当中去感受家国情怀。而课外活动则更加丰富多彩,如结合相关节日开展主题演讲报告、历史学科周的知识大赛、朗诵比赛、服饰展演、历史剧配音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将家国情怀逐渐吸收、并内化到自己的品格中。

再次,走进历史现场,感悟家国情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师生研学旅行、场馆参观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发生的现场去触摸去体悟。例如,在讲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历史纲要(上)》)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带领学生前往东莞虎门销烟炮台和虎门销烟博物馆实地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研究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大义,有利于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现实国家成就关注高度化

从客观角度来看,现实属于我们历史的延续。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现实时政或者生活之上,通过由今溯古或者是以古鉴今的方法来推进教育的话,必然能够助力家国情况教育的落实。回首望去,祖国母亲自诞生以来,便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多个领域不断奋进和频创佳绩,积极引入这些内容,能够起到由今溯古或者是以古鉴今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的知识点时,我们不妨将“复兴号”列车、“天宫”空间站、“海水稻”项目以及量子通讯试验等现实中的成就引入到课堂中来,和学生一同在探讨科技发展之便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深刻体悟到国家的强大,以此来激起他们的红色热情。又如,在讲授古代部分的历史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同回顾一下孔子、司马迁、宋应星、郦道元以及祖冲之等人物事迹,以此来让他们能够在对比他国相关成就的过程中,逐步生成浓厚的家国庆。所以,在教学时,若想保证家国情怀教育实效的话,我们有必要将现实国家成就引入到历史讲堂,通过由今溯古或以古鉴今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的味道,从而坚定他们的红色家国心。

4.历史课堂训练聚焦时效化

四化教学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一定时段的课堂训练,提升学生对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内化与检测。《课程标准》是我们研究家国情怀素养终结性评价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纸笔命题考查。[3]由此可知,我们教师要在历史课堂开展家国情怀的纸笔式的考查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这几年的高考题也开始向着这一方向开始靠拢,很多考题都映射了家国情怀元素。对此,我们也要结合相关习题来落实家国情怀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得、收获更多。例如,2020 年的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当中的27 题: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这道题以家训、族规为主线,考察了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认知与素养,是一种将家国情怀考题化的一种表现,这也凸显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着眼于习题教学和考察当中,做好习题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元素的挖掘工作,从而进一步助力学生家国情怀的发展。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中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以及爱国主义精神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历史学科作为最具有人文特点的学科,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借助四化教学模式拓宽家国情怀教育的涵养路径,具体而言立足教学目标,深刻化备课资源;多样化教学活动;高度化国家现实成就;实效化历史课堂训练,努力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精神内核,将其内化为自觉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