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教师课堂口头评价问题归因分析

2021-04-07 19:4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口头语言评价

◎ 赵 琛 高 倩

教师的课堂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等情境中,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这一载体,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出价值判断的言语活动,其目的在于教师反馈、激励和调整。它的合理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及参与程度。对于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的乡村,教师往往对这一活动不够重视,出现评价缺失、评价语言单调、评价过程盲目、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有失公平等各种问题。造成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各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将追本溯源,探究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现状背后的原因所在。本研究拟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现状的归因进行如下分析。

一、客观因素的制约

1.应试文化的影响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的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依然要选拔人才,这个目的唯有通过考试才能实现。现在的评价制度仍然把考试成绩排在第一位,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关心教师的教学过程怎样,最终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考核成绩。教师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围绕着考试、围绕着成绩进行,对学生的评价花费气力少,越来越漠视。

2.学生学业成绩的压力

学生成绩的优劣也影响着教师的课堂口头评价:学生成绩越好,教师的口头评价更加倾向于正向的、积极的、愉快的;而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在评价上相对要消极一些。

3.课前预设的束缚

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的想法也没错,总是希望教学活动按照教案设计进行。但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着眼于自己制定的答案,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课前预设这只无形的手主宰着。符合预设答案就大加赞赏,不符合则采取冷方式处理,时间久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走入教学误区:重学会而轻会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

4.缺乏专门的研修与考核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参加培训或是研修的主题大多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围绕研究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完善及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也包括教师的师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训,而专门开展针对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的研修活动却几乎没有。

二、主观因素的阻碍

1.思想不重视

教师们由于备课强度大,加上口头评价的即时性、随意性的特点,所以在备课中无论是自己的备课资料还是集体备课的讨论,都不会关注到对学生的课堂口头评价。一些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要提出的问题,却也不会构思在教学流程时预设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愿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的口头评价多数是自己的第一反应,很少用心思考去选择更合适的评价语言。对于课后反思,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不会反思,而在有反思的教师中,教师也多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会与同事交流学生的解题思路,而口头评价却依然被老师们遗忘了。原因在于教师在每堂课中与学生的对话很频繁,教师根本不记得对学生的评价,这给教师反思课堂口头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师既是“劳力”又是“劳神”的职业,所在实施课堂口头评价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不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口头评价。

2.不同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教学风格是每个教师特有的“个人标签”或曰“品牌”,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教学中以什么样的态度与学生交往都有所差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口头评价。“权威型”教师在评价中往往追求答案的“标准化”,缺乏对学生的不同思维、不同言说的尊重,学生必须言听计从。教师缺乏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往,总是以一种封闭的心态面对课堂中的一切,严格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刻板、机械。而教师将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时,他会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在课堂口头评价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不同学生的态度、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细节和差异,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因而会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新教学资源的生成并予以利用。

3.教师的个人偏见

个人偏见会影响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同一个教师会将两个行为表现相似的学生解释的完全两样。

许多教师总以居高临下的状态面对学生,“你看某某,比你强百倍”、“几个班比较,你们班最差”、“别人都能写完,为什么你没写完呢?”诸如此类的评价不绝于耳。虽然教师并没有打骂学生,只是想指出学生的不足,给他施加点压力,让学生能迎头赶上。但是处于“唯我独尊”的年纪,最自我、最敏感的初中生可以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批评,却很难接受老师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教师最平常不过的几句话在叛逆阶段的学生心中会歪曲,认为教师对自己有偏见,看不起自己,教师的评价反而起到负效应。

4.教学技能水平的制约

(1)缺少耐心倾听。笔者在整理课堂实录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不会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总是会打断学生的发言,急于按自己的想法刻意引导,学生的思路便会断断续续,表达只言片语,教师没能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说的看法表达完整之后再作反馈,这样的评价缺乏客观、公正。

(2)语言习惯的牵绊。语言是教师交流思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管理课堂的重要工具,语言之于教师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无可替代的。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课堂口头评价语言单调重复,缺乏差异性,甚至有无效评价。教师在课前没有事先预料评价语言,或者平时缺乏对口头评价语言的深入的学习,在课堂中,这种相似甚至相同的评价语言就会大量出现,这种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评价,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任何帮助,无法起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3)教学机制不足。《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机制的解释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恰当的口头评价,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个人的教学机制的影响。一个具有教学机制的教师在处理任何课上或课外问题时都能够表现得游刃有余。课堂中,教师机智的评价可以将无效或者有害的课堂情境向着有利于课堂和学生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口头语言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写口头通知
语言是刀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