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思想在校本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2021-04-07 19:4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孝顺父母孝心孝顺

◎ 丁 杰

引言:“孝”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已出土的殷商时期,就发现“孝”的甲骨文字。“孝”的观念开始在西周时期产生并逐步流行起来。在现留存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古籍中,是这样解释“孝”的:“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1]其中很明确地指出,孝就是儿女侍奉父母、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中学生心中更是一种爱的学问和艺术。

一、确定师生共读《论语》中有关孝道思想的内容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3],由此可知,孝弟是仁之本,孝弟也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为政之本。孝字、从子从老省、和考、老等字有关。老字像弯腰的老人,加根拐杖就是考字。古人对爸爸的称呼称考,为人子的要孝顺爸爸。[4]孝是子事父,现在我们理解为晚辈对长辈,尤其是对父母亲人的孝;弟(同“悌”)是弟事兄。基于此,我和学生们一起查阅、选择、学习《论语》中有关孝道的内容,共同确定学而篇第2、6、11 章,为政篇第5、6、7、8 章,里仁篇18、19、20、21 章,先进篇第5章,子张篇第18 章作为我们研读内容。

1.孝顺

“孝”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表现在孝顺。顺,就是无违。什么是无违呢?“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3]什么是礼? 礼又有何作用? 《通用规范汉字表》把“礼”作为一级字,许慎《说文解字》:“礼,履也。”[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3]礼的作用,使人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顺畅,以礼待人,以礼待父母,就是对父母的孝顺,无论父母在还是不在。

2.孝养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3]说的就是父母健在尽量不要外出远方,在家孝顺父母、赡养父母。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中国的老人,父母健在,能够赡养老人,固然很好。“久病床前无孝子”真正的孝养是父母久病能坚持伺候父母,让父母生病时依旧能体面的生活。

3.孝敬

孝顺和孝养基础上的敬才是真正的孝,要从内心里对父母理解、包含、尊敬,这才是孝的基础。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直接指出不能对父母孝敬和牲畜没有区别。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3]仅仅是替长辈办事,给长辈吃的喝的还不够,一个人的孝顺从脸上就能看出来,内心不敬,脸上不恭,也不能算是孝。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3]闵子骞的这种孝更多的是推己及人,是孝的更高层次。

二、孝道思想在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少年强则国家强,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一味叛逆,不懂得怎样去孝顺父母,孝道观出现了撕裂和断代。笔者在做《论语》校本课程研究时选取孝道思想在班级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切实传承孝道思想,扭转青少年孝道缺失。

1.培养初中学生的孝心孝行

孔子所倡导的孝道思想是培养初中生孝心的重要理论依据。《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论语》109 次提到“仁”。可见“仁”在孔子思想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在个人发展中,只有将孝顺父母、孝养父母、孝敬父母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才能逐渐掌握“仁”的品质。《论语》中把孝视为道德之本,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孝的重视,有利于加强孝道的培养。为了使孝心能够落到实处,笔者引导学生朗诵有关《论语》孝道的内容,表达自己朗诵后的阅读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整合内容,编写、排练、表演孝心小话剧——《爱——从心出发》,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明白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相处时自己做得不足之处,体会到孝顺父母、孝敬长辈是营造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

2.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思想观念的培养,并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积极地人生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共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来抓,通过这样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将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2]学生们对孝心孝行的落实,最终会反应在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上。学而篇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孝是立身之本,“孝”是所有道德规范的基本以及发展的前提。为政篇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行孝的基本,孝就要时时谨记身体是父母所恩赐的而谨慎爱护,注重、保护自己的身体康健,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当代中学生受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差,抗挫能力越来越弱,心理问题、轻生跳楼等各类事情经常发生。

三、《论语》孝道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的认知

《论语》中所提倡的孝道思想在当前的学生个人修养、自我思想意识提升和全面的心理认知发展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来看,其对家庭成员间和谐发展、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孝道文化中所包含的与时代发展相悖的因素、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孝道文化反而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其中的消极因素,弊端日益显现,笔者在研究《论语》时借助于对其历史局限的探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论语》,全方位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论语》对许多孝道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父母或者社会发展对子女的孝的要求,更加强调父亲的权威性。传统孝道中“以老为贵”的思想较为明显,这是受当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影响的,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还是以父亲为主的,这是父系社会的主要特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3]13在这里,孔子主张子女有对父母的过错进行劝谏的权利,但是劝谏的内容与方式等是有要求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这种“孝”是以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为主的,体现的是当今社会抨击的“愚孝”,仅仅是以家庭关系维系社会关系,忽略了子女或者是后辈与父母的平等人格。《论语》中要求的“三年无改父道”的孝道主张,既不利于子女个人的发展,也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孝顺父母孝心孝顺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
排毒孝心汤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孝心歌
怎么孝顺
孝顺的外婆
孝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