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与多维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2021-04-09 14:37王金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医疗

王金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患协调办,北京 100026

医院是医护人员奋战对抗疾病的重要场所。目前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1-2]。但纵观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目前医患关系仍较紧张,而作为医院体制内的管理人员,更应深刻认识到转型期导致投诉、纠纷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及正确应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对策[3-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的投诉案例,重点分析不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并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自2019年1月起开展多维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管理方案,至2020年6月结束,观察其应用效果,旨在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抛砖引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9年1月起开展多维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管理方案,至2020年6月结束,选择该时间段门诊及住院接收的700例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41.52±6.84)岁。同期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未实施该管理方案的10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年龄17~63岁,平均(40.48±7.26)岁,手术时间29~435 min,平均(161.38±22.43)min。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精神智力正常,无听力及交流功能障碍;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与出血性疾病患者;②昏迷、神志不清者;③精神障碍,无法交流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各类科室的500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名,女474名,医生99名,护士401名,年龄21~56岁,平均(35.56±4.28)岁,工作时间1~22年,平均(10.35±6.24)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结束后结合患者意愿为对照组提供相同干预。

1.2 方法

1.2.1 原因分析 ①信任缺失:为医患关系紧张最直接的原因,在医务工作者中,存在一部分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过度开具大处方、频繁开具检查单、收取红包等情况,导致公众对医疗行业出现误解[5];媒体的不实报道将医务人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舆论,从而产生医患信任危机[6]。②沟通存在问题:知情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且当前存在的方法及内容千篇一律,未能详细告知患者与病情有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医生说了很多,但患者不理解医生所讲的内容,这就需要让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诊疗信息并理解医护人员告知的内容[7-8]。③医疗服务存在缺陷:如部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意识差。护理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缺乏耐心以及对患者的关心,并且操作时不规范,引起纠纷[9]。④患者方面:部分患者由于医疗费用的问题导致心理失衡,认为医院以盈利为目的,增加了医患纠纷发生率[10]。患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医院一直主张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尽管大张旗鼓,内容丰富,但未能持之以恒,部分仍处于观望状态;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因对医学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加上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医患双方在认识问题上存在差距[11]。

1.2.2 多维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有关机制,对医疗风险加强监控:由医院管理人员协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科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按照岗位和功能分成不同小组,每组除需完成本职工作以外,每周还需对不良事件与工作量进行统计,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会,就工作中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及时向科室质控员汇报。每月开展医疗安全会议一次,每季度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及职责学习,同时年终认真分析规章制度并加以改进[12]。②“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就诊需求:医务人员在治疗前应及时和患者开展交流沟通,获得其信任,并给其讲解疾病可治愈性、科室仪器先进性、医生技术精湛性以及手术必要性等,使其更进一步了解疾病,进而减轻其误解和对未知的恐惧感;告知家属应多陪伴患者,分散其注意力,给其讲解以往患者治愈经历,进而减轻其不良情绪,采取正确心态面对手术[13]。提倡热情接待患者,为其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室环境,引导患者之间相关交流,缓解陌生环境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应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高质量诊疗服务,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就医安全[14]。③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十分重要,医务人员要加以重视,努力探讨提升沟通技巧,并将沟通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同时沟通应结合不同人群、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并让患者充分知情积极参与诊疗方案的决策并选择可接受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签字了事[15];善于应用非语言方式沟通: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医务人员可以面带微笑的方式与其打招呼,通过亲切、温柔的语言交流,以及通过拥抱或是爱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1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①比较两组患者口头与书面投诉与表扬情况,其余人数则为不做评价。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通过填调查问卷获得,对护理工作进行了三级评价,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17],在患者出院当天由科室进行现场调查,出院后3 d左右由医院打电话随访,再由科室与医院交替电话回访。③采用院内自制的评估量表对所有医务人员满意度、工作业绩增长、身体健康状态、同事关系和睦度等方面进行调查。④采用职业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18],表中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等9个维度,共计4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头及书面表扬与投诉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对医护人员通过口头或书面进行表扬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口头及书面表扬与投诉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医务人员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医务人员对医院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明显提高,工作业绩较前增长,身体健康状态较佳,同事关系和睦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

2.4 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实施后,本组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正处于转型阶段,而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日益增加,造成医患双方在纠纷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使医患关系越发紧张[19];同时随着医疗体系的变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并且患者与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导致医患之间相互不信任,使事态越来越严重,如何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并做到公平、合理,成为当今时代医院管理的重点[20-21]。

为了更好的缓解医患纠纷,本文中的投诉案例,共78起,其中包括45例口头投诉与33例书面投诉,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人民群众对医院的不信任,院方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医疗服务存在缺陷,患者自身原因等多方面有关[22-23],针对以上原因展开对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且医务人员对医院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明显提高,工作业绩较前增长,身体健康状态较佳,同事关系和睦度提高,职业幸福感较前明显升高。提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医院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研究自己能够解决、且应该解决的医患矛盾问题的措施、方法、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医患关系而努力[24-25]。

表4 实施前后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比较(±s,分)

?

综上所述,积极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多维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使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对科室竞争力增强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使得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化和科学化。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医疗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