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4-09 09:53贾林艳左明辉韩俊凤陈玉锋邵长斌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思政实验

贾林艳,左明辉,韩俊凤,陈玉锋,邵长斌

(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开启了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新局面,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在思政课程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坚持“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新时代要求我们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源,需要重视并重新定位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2],要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放在首位,在工作中不能只谈“教学”,而是要脚踏实地关注“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忽略了“育人”乃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物理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我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该门课程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理论、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和数据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实验技能的培养,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引领。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我们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认真贯彻执行课程思政改革号召,在我校2018级物理化学实验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实践,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把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有机结合起来[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 思政团队建设

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教师。“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甚至偏颇[4]。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1.1 理念转变 提升思政水平

为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原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基础上建立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团队,教师通过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深入学习体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与思政课老师合作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以此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1.2 协作分工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物理化学实验共开设16个实验,结合每个团队成员教师的优势,细化课程思政工作,将每个实验落实到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再进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案例,修改完善教学大纲,探索课程思政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实施的形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功申报校级物理化学(含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2 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找出适宜思政元素,以适宜方式将其融入课程中。所以,思政元素的挖掘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起关键作用。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化学的研究遵循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学生通过物理化学实验验证抽象深奥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利用实验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实验中,学生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更深入理解了Clausius-Clapeyron方程,掌握沸点、饱和蒸气压、摩尔汽化热等概念;而且通过该实验举一反三,对可逆相变、相平衡、相变热都有更深的理解。

2.2 诚信求实,尊重科学

与其他基础实验相比,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深奥、操作复杂、数据处理繁琐,所以实验结果往往与标准值产生很大的偏差甚至失败。如何对待实验失败,有些同学为了实验结果看起来“更好看”,甚至会编造实验数据,也有些同学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找出失败的原因,探索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或消除方法,注重对学生诚心求实、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给学生讲一些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与造假丑闻事件,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无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应遵守诚心求实的科学作风。

2.3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思政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是挂在我校实验室走廊的宣传版画内容。教学中根据实验相关内容通过实验拓展等项目融入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不仅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而且使相关内容记忆理解深刻。例如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5],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在麻省理工求学期间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准确度的影响,并对实验装置做出改进,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并且发表了论文。同时还对他在其他方面的伟大成就进行介绍,如热力学温标水的三项点的测定值,国际上以此为标准确定绝对零度为273.15K。科学家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立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4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电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各领域均有重要应用,所以对高性能电池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电池的相关文献,了解电池的种类、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和电池材料的研究前沿。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平时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水电,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实验中制备锌汞齐电极需用的硝酸亚汞溶液,学生认识到硝酸亚汞废液及擦拭电极后的棉花随意丢弃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了解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2.5 团结协作,互助共赢

当今社会若想取得大的成绩仅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团队、集体的力量。而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小皇帝”,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合作意识。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性培养这种能力,如针对设计性实验,采取分组形式共同完成文献检索、小组成员互相商量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要分工协作、遇到问题要共同探索解决,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 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思政元素不能生硬、突兀引入课堂教学中,否则会起到相反效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自然展开,才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4]。

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承载的立德树人的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秉承“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课前教师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明确蕴含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在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基本知识等基础上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思政教育内容。

其次,课程思政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物理化学实验目前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课前和课后线上的学习。为此,我们针对实验内容布置相应的讨论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完成提交,充分利用该形式在讨论题目中溶入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学习双液系相图实验中,布置题目为:“生活在极地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为什么在每年特定时间通过取回冰融化能够得到淡水呢?利用相图知识作出解释”。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知问题答案。经过课堂上实验完成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相图的绘制和课后问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理论之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

4 结 语

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从教师转变观念着手,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突出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找到思政元素切合的融入方式,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切实落实“全面育人”的方针政策。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思政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