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

2021-04-12 15:09姜晓霞
杭州 2021年3期
关键词:监管局市场主体杭州市

姜晓霞

一流的营商环境,必须以市场化为基础。市场化就是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在杭州,一次次的深化改革、一项项的创新举措,让市场释放出澎湃活力。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留有空间的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杭州的气度和温度。

一纸罚单变一句“谢谢”

“感谢你们,不仅没有罚钱,还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这下营业执照都能办下来了,我也安心了!”原以为的一纸罚单,却化为了一句由衷的感谢。

原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钱塘新区分局在巡查中发现好几家商铺存在无照经营行为,经查这几家商铺的所有权人都是杭州某置业公司,该公司由于未能如期缴纳本年度土地收益金导致商铺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构成了明知属于无照经营而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的违法行为。然而市场监管部门并没有一罚了之,而是进一步了解到该公司在前几年都如期缴纳了土地收益金,这次没有按时缴纳是由于政策变动,虽多次前去办理仍未缴纳成功。于是,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约谈企业,加强行政指导,增强其守法经营意识,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沟通,协调解决土地收益金缴纳问题,这些商铺终于在年底前办理出了合法有效的证照。违法行为纠正后,市场监管部门考虑到危害后果和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按照包容审慎监管的精神,最终对该公司作出免予处罚决定。

这是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钱塘新区分局适用《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加强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指导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意见》的第一案,该指导意见对市场主体设置不超过2年的“观察期”,采用重点企业行政指导、违法事项提示告诫、行政处罚回访帮扶等柔性监管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对入库市场主体在“观察期”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从轻和轻微免罚。这一探索突破了原有“三新”经济局限,将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扩大到新区内所有市场主体,使所有市场主体可以共享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红利。

一座“云桥”创建异地协作

所谓“包容”,就是对新的事物,要允许它发展,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所谓“审慎”,就是要严守安全底线,坚守法治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行政执法的人性化。法治经济下,所有市场行为必须循法而行,但这不意味着市场主体的所有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特别是那些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很多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个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如果监管缺乏包容和审慎,不能做到宽严相济,就会让小微企业的生存难上加难,也很容易把新业态扼杀在摇篮里。

对待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是杭州市政府及监管部门这些年来一直秉持的监管理念。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较早确立了“包容审慎、企业主体、协同治理、智慧应用”的治理理念,构建了“政企合作、异地协作、部门协同、消费者监督”的协同治理网络,对“三新”经济采用“三多三不”的监管思路。

早在2017年,杭州就建立了全国首个政企数据智能协作项目“红盾云桥”。“红盾云桥”就如一座云端上的桥,连起了政企、部门间的数据通道,是全国最大的异地协作网络,累计对接异地监管部门203家并签署协作协议,覆盖20余个省市,开通在线异地协作账号近500个,推广在线协查和在线移送。这为加强政企互动,支持平台成为市场规则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提供了杭州经验。

如何在互联网行政执法办案中充分“包容”?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累计处理网络违法案源1.17万件,针对宣传瑕疵、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涉及产品本身质量等轻微违法行为,及经营者首次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或者下达责令整改通知,总比率超过50%,充分体现了对“三新”经济、中小微主体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

“一体化、数字管”新型监管机制

不仅仅局限于“三新”经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将“包容审慎”的理念扩展至所有市场主体。2020年,杭州在全省率先开始积极探索“一体化、数字管”新型监管机制试点。对照“互联网+监管”的要求,杭州已完成市场监管系统领域监管检查事项的全面梳理,形成了重点领域“红码”事项、双随机“黄码”事项和柔性监管“綠码”事项“三张清单”。

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检查事项标记为“红码”;除“红码”事项外,其他事项原则上都按比例实行“双随机”抽查,属于“黄码”事项;其中,杭州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绿码”,就是将“黄码”事项中,法律法规没有设定日常主动检查要求,或是虽有日常监管要求,但经大数据分析近三年监管秩序合规情况良好或是经审慎评估后认为企业违法危害轻微的监管检查事项,进一步转化为以柔性监管为主的“绿码”,通过举报投诉处理、转办交办的“事件触发式”检查来替代主动发起的日常检查,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查”。

目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共梳理出市级及以下的监管检查事项218个,分类优化为重点领域监管事项(“红码”事项)30个,占比13.8%,双随机监管事项(“黄码”事项)134个,占比61.4%,由双随机监管进一步转化为柔性监管事项(“绿码”事项)54个,占比24.8%。通过试点,原46个重点领域监管事项转为双随机抽查范围,双随机抽查和柔性监管占比达到86.3%,较改革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猜你喜欢
监管局市场主体杭州市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潍坊市场监管局开展假冒伪劣食品集中销毁活动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