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中师道思想与现代教育浅谈

2021-04-12 22:46鲁文婧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

鲁文婧

内容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国富民强的根本,因此古今中外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核心之一,更是人们长期讨论的话题。本文基于解读《师说》,從何以为师、何以择师、何以学习几方面来浅谈关于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师说》 为师 择师 学习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国富民强的根本。正确的教师观、师生观、以及学习观对于培养合格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是必须的基本条件。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分别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活动内容。关于教与学的问题古往今来论述甚多,韩愈所著的《师说》则是其中最精彩的文章。

韩愈所处的唐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衰弱,师道观也在人们心中已经逐渐淡漠,世人皆不以拜师为荣,反耻学于师。韩愈试图改变这种“轻师道”的社会风气,故作《师说》这一篇精彩深刻的文章,以激发人们尊师重道的精神,乐于拜师,敢于拜师,善于拜师。在当今,尊师重道仍然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风尚。当然,教与学也应该适应新的形势,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人才。

一.何以为师

正如《师说》[1]开宗明义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就首先肯定了教师在教与学中的地位,这是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尖锐批评。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和学生是不对等的地位,学生必须完全服从老师,不能跟老师讨论,甚至争论,师生应是平等的关系。韩愈紧接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他提出的身为老师必备的三个基本职责。

老师的首要的职责就是“传道”,即老师是“道”的传承者。“师之所存,道之所存。”这一句乃《师说》的核心思想。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老师的传授,没有学生的学习,那么“道”是无法得到传承的。当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韩愈所说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其核心是“仁”。“仁”是指人内心的仁爱、善等美好的品德,这是儒家认为的普世价值观。韩愈认为,通过“道”的传承,使每个人能成为具有“仁”的人,那么人人具有平天下、服务社会的思想,社会就会安宁和发展[2]。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传道”应该是指传授自然和社会普遍规律,使学生建立为人之道的理念,建立当代的世界观、价值观;懂得自然发展规律,能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难题,成为一个合格的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现代公民。

“授业”是要传授课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对韩愈来说。“授业”就说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的经典。他认为这些经典是载道的工具。通过这些经典书籍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并实践儒家之“道”。现在教师的所授之“业”,是指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以及各种技能,使学生不仅具有学习的能力,还能在接受的知识基础上具有创新的能力。古人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要求具有创新能力,这应该是教和学的灵魂。现在科技发展迅猛,处于知识爆炸年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随时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并在教学中将最新的人文和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通过“授业”,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一个懂得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人。

韩愈所谓“解惑”原指解答学生在学习和实践“道”和“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今天的教师所解之“惑”,不仅包含学业之惑,即在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遇到的难题,而且还应该包括身心之“惑”,是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3]。因此韩愈认为传道是根本,授业、解惑是达到传道目的的辅佐。

韩愈提出“师不必贤于弟子”,即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自己并非已掌握一切知识,害怕学生超过自己,而是要不断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4]。在当前以及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一定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应该更具个性化,要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实现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的精准供给,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使其能潜能充分发挥。更具创造性。由于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便利,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象以前那样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获取知识、如何利用知识、如何辨别是非真伪、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等等。

韩愈还认为教师要有“精于传道”的良好素质,就必须要重视师道,为人师表是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应该能以身作则,自身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能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何以择师

韩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圣人无常师”,即学生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掌握的知识的需要所产生的变化来选择相适应的老师,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并不断进步。因此能主动择师,善于择师是快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等各种必备能力的有效途径。韩愈在《师说》中对择师标准有很精妙的阐述[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即韩愈认为谁懂“道”,就择谁为师,与社会地位、年龄等无关。

韩愈还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也就是说,老师不必以弟子超过自己为耻,弟子也不必甘心落后于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师生相互成就,即“教学相长”。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自要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只要谁有比自己在某方面擅长的,就可以拜其为师。韩愈以孔子为例[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特别对此进行了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工作或研究或兴趣的不同,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老师。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则是否懂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否懂得诚信友爱等人类基本道德等等,是我们择师的标准。随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老师。作为学生要善于择师,选择真正具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老师,将会终身受益。

三.何以学习

一个人要有好的学习氛围、合适的老师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这就要求必须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韩愈提出的为师的职责之一“解惑”即肯定了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对立和冲突的。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信息,而且要与学生通过双向互动的对话和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实际困惑,学生真正领悟老师的思想。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网络高度发达,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更广泛,教师面对的不再是无知的学生,而是具有相当知识面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学相长[5]。

“解惑”既是对教师“教”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能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疑惑之处,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向教师请教和讨论。通过师生间的这种双向互动,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学生不仅要注重“学”,向老师学、向大自然学、利用互联网学等等,还需要注重“习”,不断地实践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

即便是当前,韩愈的《师说》对现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积极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观念、平等的师生观念、終生学习的观念、都对教与学有着指导作用,他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领会[6]。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段可以用于教育和学习,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在教室内通过简单的装备进行,目前已经用于驾驶训练等教学;也用于结构设计类课程如建筑结构、人体结构剖析等,这使得教与学变得方便、节省。网络的互联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使学生随时方便地学习网络课程,如慕课、公开课等。脑科学的发展则可能使教育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因为当弄清楚了脑功能分区,就可以在学习某项科技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个脑区;在弄清楚了脑关于记忆、分析、判断的机制后,就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国富民强的根本。正确的教师观、师生观、以及学习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是必备条件。为师必须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必须能够为人师表的品质。作为学生,应该选择真正具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老师;同时还要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终生学习的观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好、学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唐)韩愈.昌黎先生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才智颖,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212-214

[3]胡朝阳,刘旭,教师是一种资格:“以何为师与“何以为师”--韩愈“师说"的教学论阐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8):103-107

[4]王茹,从《师说》看韩愈的教师理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37-38

[5]孙磊,论《师说》的“师道观”--兼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当代教育论坛,2008,3:66-67

[6]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21-23)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传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茶叶浸提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