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法的运用

2021-04-13 16:03杨殿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文章着眼于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对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展开了分析。先后分析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情境教学是如何发挥价值解决相关问题的,并且围绕情景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提出了几点策略建议。策略分别指向对导入、生活、问题、讨论、活动、竞争、总结、实践情境的构建,希望能够为同仁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法  运用价值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064-02

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氛围沉闷、环境刻板。大多数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内容上,并且将自身视为课堂主导者。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往往采取“灌输式”方法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地位尤为被动,使其无法真正感受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氛围越来越沉闷、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强人意。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运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突出价值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最终将其学习收获提升到新的层次。以教师精心构建的多元情境为支持,新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很好地突破傳统模式下的刻板环境、沉闷氛围限制,变得更加生动,充满动态特征和活泼气息。而这种动态特征、活泼气息,与小学生的性格是十分符合的,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使其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更主动配合教师工作[1]。

三、情境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导入情境,促进知识了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它与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距离也就不再遥远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是打造良好开端的重要手段,能够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对新知的了解。因此在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将注意力最先放在对导入情境的构建中。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对课堂导入的合理设计,甚至根本不在课堂上设计导入环节,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讲解新知。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与新知之间的陌生的,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新知以及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而难以达成高效学习。这再次提醒了教师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法,应关注对导入环节的设计,将其与新知导入工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助情境降低学生与新知之间的陌生感,同时使其更好地熟悉课堂节奏、进入学习状态。

(二)构建生活情境,促进迁移理解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大多数小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源自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从生活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其熟悉的生活元素解释数学知识,往往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法,教师还可以尝试构建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寻找能够支持学生学习、解释数学规律的现象,将其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身参与相关生活活动的真实经历,循序渐进地促进其迁移学习,自然而然地能够提高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效率[2]。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都不是十分理想,他们有时会在选择生活材料方面陷入误区,将一些不符合学生真实经历的生活现象进行利用,在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难度。这意味着,为更好地发挥生活情境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迁移自身经历理解知识,教师应在选择生活材料时更加仔细,先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分析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生活现象,再在这些内容中寻找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支持材料。这样一来,在面对情境时,学生能够更迅速地形成迁移思维、理解知识。

(三)构建问题情境,促进思考分析

除迁移生活理解外,问答也是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问题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习和思考方向,建立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探究目标,从而更主动地对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同时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究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法,教师还可以着力构建问题情境。但是,现阶段的问题情境构建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教师更习惯以“教师提问”的方式构建问题情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积极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在该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学习地位较为被动,他们极易对“回答问题”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消极思考行为。对此,教师必须重新调整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适当给予学生一定提问权利,鼓励他们积极提出数学问题。

(四)构建讨论情境,促进交流互动

事实上,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知识问答,就是一种师生互动,是在发挥互动交流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而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互动,远远不止师生问答一种,还包括生生之间的知识讨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情境法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选择构建讨论情境,以具有讨论价值的数学话题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其在交流和互动中加强知识理解[3]。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思维特点和交流能力存在明显区别的同学放在一起,让他们围绕话题展开互动。在这样的状态下,面对思维活跃、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的观点,思维水平较低、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会出现无法理解的困惑,也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想法,互动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构建讨论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对讨论小组的合理安排,尽可能让学生与自身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相一致的学生进行互动,以保证交流、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构建活动情境,促进动手实践

学以致用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知识运用实践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学实践。对此,构建活动情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活动情境的支持下,学生不再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探究中,他们更多的是在尝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毫无疑问,在该过程中,其综合学习能力和质量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然而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都并未对活动情境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他们草草地向学生提出“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但并未对活动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导致学生只知道要进行动手实践,却不知道围绕哪些内容展开动手实践,使其出现了“手足无措”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构建活动情境时,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具体活动,并将其清楚地告诉给学生,使其不仅知道要动手实践,还能准确定位实践对象。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动手操作目标更加明确,其活动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六)构建竞争情境,促进竞相成长

小学生虽然思维尚不成熟,但已经形成了一定竞争意识,良好的竞争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知识探究欲望,进而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竞相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时,有必要构建竞争情境。而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氛围沉闷的表现,也与竞争情境的缺乏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紧张感,也无法从赢得竞争中获得成就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相对降低。反之,若良性竞争环境出现,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渴望胜利情绪被激发,他們自然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并运用知识[4]。这再次证明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必要重视对竞争情境的构建,为学生创造竞争和证明自己的机会,使其在竞争心理的影响下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在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成长。

(七)构建总结情境,促进系统学习

小学生会在传统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上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学习现象,在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在课堂上及时总结知识,导致他们出现了遗忘知识的问题。为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规避这一问题,重视对总结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也就是说,构建总结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等工具加以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带领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如此,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旧内容的复习、总结、巩固,目标在无形中实现,整体教学效果自然更理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具有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价值,对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大有裨益。小学数学教师们应正确认识该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主动摒弃传统的刻板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打造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更轻松的环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付玲,张付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0(23):85-86.

[2]戴乐君.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2):69-70.

[3]邓剑清.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82+88.

[4]朱笑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教学情境[J].读写算,2020(15):70.

作者简介:

杨殿英(1981年-),男,汉族,甘肃甘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