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资源调查分析

2021-04-13 07:02吴爱琴李云麟杨成梓庄怡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武夷山市续表中草药

吴爱琴 李云麟 杨成梓,3* 李 欣 庄怡雪 孟 静 何 丹 李 敏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卫生院,福建 武夷山 354311;3.福建省级中药原料药质量鉴定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闽赣交界处,界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 -28°04′49″之间,东连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武夷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胜地,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区域[1]。境内三面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为较平坦的山地丘陵。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最高的黄岗山向东南倾斜,地势高低相差大,素称“华东屋脊”[2]。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降水量1960 mm,年均气温19.7℃。全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9.2%[3]。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区域内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同时,武夷山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当地居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对中草药的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地草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4~5]。

武夷山市“柴头会”是当地居民为纪念先人反压迫反剥削斗争而举办的集会,“柴头会”的存在已达上百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是武夷山市“柴头会”的举办时间,在此盛会期间各乡镇居民均会带上果树苗木、竹编篾器、农用工具及常年采集的中草药等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摆摊交易,目前中草药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崇安街道的横街头,参加交易的摊位上百家,交易的品种多为当地采集,岚谷、吴屯等乡镇亦有举办相关的集会,也称“赶会”[1]。为能全面了解武夷山市民间中草药使用情况,2017年起,利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武夷山开展的机会,连续两年对其交易集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鉴定和分析。

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两部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6~11]。笔者在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多次对武夷山市传统中草药进行调查。通过走访民间草药医,草药摊主,草药使用者,特别是“柴头会”期间的中草药材交易市场等,对当地中草药的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邀请当地采药人一同到野外寻找并采集当地常用的中草药标本。了解当地民间传统中草药及应用特点,调查并记录药材的地方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对所调查中草药进行基原鉴定,明确其来源、入药部位等。最后,对调查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及功效 通过实在调查、访问及收集样品后期鉴定确认,共收集到武夷市中草药资源249种,在“柴头会”期间均有销售或交易。鉴定确认了其中231种的中草药,还有18种主要为加工品及大型根或茎劈成的碎块,有待后期进一步鉴定。具体见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2.2 基原特点 通过对231种中草药的基原进行分析,所有中草药均来自于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未发现。而结合全市中药资源普查的外业调查发现,231种中草药中,仅罗汉果和茯苓在野外调查中未见,其他种类在当地均有分布,通过访查得到的结果亦是基本均为当地采集。231种中草药主要来源于89科的228种植物,来源广泛而复杂,其中山鸡椒、栀子均是根与果实均单独入药。市场内还存在同名异物的现象,如白花蛇舌草,既指茜草科的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销售中也有龙胆科的美丽獐牙菜(Swertiaangustifoliavar. pulchella ),两者在当地均用于抗肿瘤,后者价格是前者三四十倍。此外,极具当地特色的青草药“凤凰蛋”,由多种青草药制作而成,它的制作大多数当地人都会,但原料、配比、制作工艺各有不同,制作出来的形状、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其保障疗效的确切和安全稳定,首先就要弄清其原料的基原及加工工艺。

2.3 名称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柴头会”上交易的中草药名称多为当地土名,上百个摊位的摊主也多为当地的农民,大部分仅通当地方言,这给调查带来较大的困扰。通过当地向导的翻译与沟通,初步记录了当地中草药资源的名称,多数为当地广泛应用的地方名,部分为根据形态特征在小范围内应用的名称,还有部分无从可考,再加上入药部位单一,特征不明显等,造成少量资源无法及时鉴定。

2.4 入药部位特点 231种中草药中,入药部位主要集中为全草(株)、根及根茎、茎木、树皮、花、果种等,其中全草(株)类入药最多,达105种,占总数的45%;其次是各种根类入药的药材有69种,占总数的30%;果实种子类入药的有21种,占总数的9%;其入药部位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2.5 功效应用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民间用药的功效主要为对症下药,因此,经常只有主治病症名称,无性味及功能等,或者无法区分其功效与主治,这也是所有民间用药的显著特点。231种中草药中,多数都是单方使用,应用复方的极少,少量复方的配伍也极为简单,仅为2~3味药。在使用过程中,水煎服、煮水当茶饮或加猪脚等炖汤等最为常用,如牛奶根炖猪脚、豆橄榄炖排骨……特别是清热类和祛风湿类的中草药。根据有关文献[12]及访谈过程中记录的民间经验,将将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功效分为14大类,分别为清热类(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 、祛风湿类( 祛风寒湿、祛风湿热、祛风湿强筋骨) 、止血类(凉血止血、化瘀 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 、活血化瘀类(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化痰止咳平喘类( 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补虚类( 补气、 补阳、补血、补阴) 、攻毒杀虫止痒类、利水渗湿类 ( 利水消肿、利水通淋、利湿退黄) 、理气类、解表类 ( 发散风寒、发散风热) 、温里类、健脾消食类、平肝息风类(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肝明目)、驱虫类等。同一种药用植物存在不同药用功效,如白马骨既可清热利湿,又能舒筋活络,因此具有可重复统计。“柴头会”上交易的种类虽多,针对的病症也较多,但流量通过都不大,多数销量都在10kg以下,通常按把销售,极少数用称量的。交易最多的主要是清热药和袪风湿类药。具体见表2。

表2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功效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大力宣传和保护传统医药知识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该地区民间医药文化知识相当丰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利用的部位、方法、用途多样。共鉴定出228种,分属89科。收集到的偏方、验方多为单方,对某些疾病确有独特疗效,且药源易得,使用方便。 当地的医药知识多是以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极少用图文记载,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利于深入挖掘和传播。对此,政府及相关工作者要大力宣传和保护传统医药知识,搭建当地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同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资料,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3.2 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再生能力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大多为全草(株)及根类。从与当地民众交谈中发现,群众普遍认为野生植物药材的疗效比人工栽培的好。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许多药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其掠夺式采挖,其中包括一些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使许多野生药用植物数量急剧下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避免带来生态方面的一些潜在危害,影响物种的多样性[13]。应注意加以控制,开展相关药用植物的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禁止乱采乱挖,让更多的珍稀物种保存下来,使资源得以休养生息。

3.3 打造有当地特色的中草药产业 武夷山是双世遗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统计的数据显示其年接待游客量达1500万以上[1]。“柴头会”是武夷山传统民俗经贸的盛会,2018年已确定为市级民俗商贸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把“柴头会”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进一步规范“柴头会”的管理,并提升其品牌和质量将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武夷山市续表中草药
Analysis of hub genes in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Landslid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Novel analgesic targets and corresponding analgesic leading compounds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Estimation of the Ballistic Effectiveness of 3,4- and 3,5-Dinitro-1-(trinitromethyl)-1H-Pyrazoles as Oxidizers for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