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04-21 03:43潘晨珺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社会性发展幼儿

【摘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认知能力提高,他们会慢慢的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走向社会,并与同伴、教师及社会其他群体进行交往,其中,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相关,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同伴交往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社会性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的发展相关联,同伴互动能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与同伴合作可使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给幼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同伴那里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同伴沟通时练习他们的思维,丰富孩子们的社会认知经验。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只有为幼儿创设自由、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一、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体现着幼儿社会能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受同伴欢迎有关,而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与被同伴拒绝、排斥有关。社会行为特征是影响受欢迎儿童、被拒斥儿童和被忽视儿童重要原因。受欢迎儿童的社会行为特征是主动、快乐,外表吸引人、有很多交往,愿有分享、合作的态度,有共情性;被拒斥儿童的社会行为特征是极度活跃,多破坏行为,好争抢,合作分享行为少,有很多单独活动,常有不适当行为;而被忽视儿童容易害羞,很少攻击,对他人的攻击常表现出退缩,不敢自我表现,有许多单独活动。

(二)性格特征

性格是个性中的重要部分;同伴关系是影响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受同伴欢迎的儿童性格一般比較外向,活泼好动,主动交往,少攻击性行为并敢于自我表现;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话语较多,但是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和发脾气,攻击性行为多,好表现是被同伴拒斥性儿童的典型特点,攻击性行为较多;被同伴忽视的儿童一般性格内向,比较安静,性子慢,脾气好,不经常兴奋和冲动,表达能力较弱,内敛,不敢自我表现。

(三)外貌特征

外貌特征也是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幼儿园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外貌比较可爱的幼儿是很受教师和同伴喜爱的,由此看来,外貌有吸引

力是被同伴接纳的有利因素。不管是幼儿同伴之间,还是家长和教师常常会根据幼儿外貌上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四)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幼儿主要的交往在家庭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交际老师,因此,幼儿社会性交往的态度、方式和行为受父母影响。亲子交往幼儿其他交往的前提与基础,父母自身的交往能力,父母的教养观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良好好的师幼关系影响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在良好和谐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逐渐掌握各种同伴交往的技巧,如分享、合作、协调等,从而为同伴之间的交往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提高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交往能力是在不断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与提高,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可能拥有比较丰富的玩具、图书等,但是缺少同龄的玩伴,缺乏语言的运用环境,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日常活动、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时,要多为幼儿创设良好、适宜的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尽量多的组织共同活动,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如:可以组织幼儿游戏,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游戏。面对比较内向的幼儿,尽量鼓励他们参与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慢慢地他就会参与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在幼儿园的指导,还需要家长为此创设环境,例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到同伴家里做客,也可以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学会做客和待客之道,又可以帮助幼儿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二)指导有效的交往方法

在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前,首先,要帮助幼儿掌握同伴交往的方法。例如:如何加入集体游戏中、如何在游戏中恰当的解决冲突等等,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游戏活动时,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在“娃娃家”中,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公交车”的游戏了解社会规则,组织幼儿进行合作、冲突、帮助等各种角色游戏。引导幼儿向别人微笑、分享玩具和其它事物、主动交谈、发起积极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参与到游戏之中。

(三)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良好或不良的交往行为。面对这些交往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与评价。只要教师发现、注意到幼儿有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勇气、幼儿在交往中有良好的交往行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体验到了愉快与满足、幼儿能自觉遵守交往规则等良好交往行为时,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评价,使幼儿有交往的意识。同时,对于一些不良的交往行为,如:骂人、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时,也要及时指正,以改掉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四)建立家园合作

在很多时候,父母与幼儿及他人的交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同伴的交往,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着早期的亲子交往,而早期亲子之间的交往经验也会影响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因此,在幼儿同伴交往方面,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所以要建立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为了幼儿的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状况。当幼儿有不良的交往行为时,如,有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寻找造成幼儿不良交往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幼儿同伴之间的不良交往行为,以促进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

三、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作用

(一)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指儿童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皮亚杰在早期研究儿童思维和语言及道德判断发展时指出,社会交往使幼儿在真实场景关系中获得经验与能力,从而促影响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游戏时,由于对同一玩具、角色的争执往往会引起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会尝试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促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更多的交往技能,促进其社会认知的发展。

(二)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社会情感是指儿童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情感体验。幼儿与同伴游戏时,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幼儿共同玩耍可以使他们体会到积极情绪,但是如果两个幼儿都想扮演“妈妈”这个角色,并为此而争吵;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上的沟通技巧,让两个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会让幼儿加深认识体验,使已有的社会情感得到强化;在角色游戏中体会不同角色承载的情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中体会到依赖感、愉快感、责任感等,从而促进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儿童在与人交往和参与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技能。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幼儿倾听交谈的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技能,在合作、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获得合作、分享、轮流、协商等技能;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从而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学会接受新环境,处理社会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四)同伴關系促进幼儿的个性表现

良好的同伴关系会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共同协商、交流、合作,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遇到谁当“医生”,谁当“患者”时,幼儿们就会互相协商,统一意见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游戏。幼儿在这样的交往中学会了彼此分工、合作,促进了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幼儿的性格开始形成和趋于稳定的时期,父母和教师要结合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热情开朗、勇敢自信的性格品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潘晨珺(1995.05),女,汉族,青海海东人,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社会性发展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