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的居住区及住宅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1-04-23 16:21王子荆刘宇鑫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生空间三生

王子荆 刘宇鑫

摘要: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后,居住建筑的新需求开始被人们广泛讨论。通过分析从古至今居住区及居住建筑的发展、新时代居住区不同年龄人群面临的问题,提出新“三生”空间+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住宅概念,即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重新定义为生产空间(学习、工作、产业)、生活空间(居住、娱乐、休闲、卫生)、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观赏、可持续性、内循环)的新“三生”空间,并将重新定义的“三生”空间分别置于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单体内,合理优化各层级的“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做到每一层级都可以有较为完整的“三生”配置,使其可以形成大隔离,小交往的新型“三生”邻里模式,既能够给居民被保护的安全感,又能保证其相对的私密性。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基于“三生”空间的功能复合化居住区及单体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居住区设计;三生空间

引言

“三生”思想始于“三生”农业,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生态制约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后,“三生”思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步被运用到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整体来看,“三生”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实现“三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主体发展需求与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对于城市层面实体空间布局、功能组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三生”视角分析居住区空间宜居性,能够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物质要素在居住区中的有机联系,关注城市居民的办公、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注重要素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生产离散高效,生活灵活多变、生态嵌入多样”,进而提升居住区空间宜居性。

“新三生时代”居住区设计旨在为新一代城市居民和新经济设计三生协同增效场所,探索大隔离,小交往的新型邻里模式,创造可持续的、令人欣悦的生活环境。

“三生空间”的内涵

由生产、生活、生态构成的“三生空间”,反映了物质空间环境之间存在的复合型功能特征,包含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对于這三者之间的功能分析有助于“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及住宅单体空间规划。

生产功能是指为生产产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生产的功能。

生活功能是指由土地提供的各种空间承载、物质和精神保障功能。

生态功能是指为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及功能,发生于生态系统及其发生过程之中。

居住区人群需求分析

通过对需要关怀照顾的老幼病残宠、创业打工人和新型家庭结构下的2+n家庭等社会各层级人群需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社会各层级人群均面临着居住区卫生安全功能缺失和隔离单元过小从而缺乏社交的问题。

(2)老幼病残宠等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自然的互动较少以及缺乏护理等基本生活的帮助。

(3)独居的打工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办公空间的缺失以及强烈的住房需求与短缺的资金相矛盾。

(4)以多个家庭成员为结构单元的人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住宅中缺少生活边界的建立与融合。

基于“三生”视角的设计研究

3.1 基于“三生”视角的居住区空间设计

3.1.1 设计策略

根据居住区的功能复合化演变规律以及居住区人群的需求分析,得到居住区“三生”空间优化塑造和分层级管理模式相结合的设计策略。其中居住区“三生”空间定义为:生产空间(学习、工作、产业)、生活空间(居住、娱乐、休闲、卫生)、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观赏、可持续性、内循环),分层级管理模式将居住区按照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建筑单体分层级防护,设置三级防护模式,应用智能化网络管理人群的活动范围。

3.1.2 分层级管理模式

立体交通分级模式及入口(图1)。

(1)一级防护状态下Ⅰ、Ⅱ、Ⅲ级道路封闭,居住区仅单体内部开放,即以住宅单体为隔离单元,对居民进行保护,居民可使用单体内部的商业、娱乐服务等设施,物流运输全部依靠Ⅳ级地下物流。

(2)二级防护状态下Ⅰ级道路封闭,以居住组团为隔离单元,居民可通过组团内部的Ⅱ级道路在组团内自由活动,同时可使用局部的Ⅲ级地面线性花园。

(3)三级防护状态下Ⅰ级道路封闭,以居住小区为隔离单元,居民可通过Ⅱ级道路在小区内自由活动,同时可使用完整的Ⅲ级地面线性花园。

(4)正常状态下Ⅰ、Ⅱ、Ⅲ、Ⅳ级道路均完全开放。

3.1.3 “三生”空间优化

针对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建筑单体级进行分层级“三生”空间优化。

(1)生产空间优化

居住组团级:生产空间分布于每个组团中心区域。

建筑单体级:职—住一体的套型模式。

(2)生活空间优化

居住小区级:生活空间集约化布置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通畅。

居住组团级:生活空间分布于每个组团中心区域。

建筑单体级:住宅之中的生活模块。

(3)生态空间优化

居住小区级:环形绿色生态走廊串联所有组团。

居住组团级:生态空间节点分布于每个组团内部及组团之间。

建筑单体级:住宅之中的生态模块。

3.2 基于“三生”视角的居住单体设计

3.2.1 “三生”空间节点住宅空间结构化重构

(1)根据调查发现,现有住宅内部空间较为单一,以起居室为中心围绕基本生活需求进行布置,仅有部分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缺少生态空间及“三生”空间之间的协调(图2)。

(2)根据调查新时代下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行为变化,从“三生”空间的角度对住宅空间进行结构化重组,定义新“三生”时代住宅内部属性及其重要性。将“三生”空间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耦合,形成住宅内的生活空间—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生态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等七种空间性质(图2)。

3.2.2 结构与材料

(1)单体结构生成

建筑单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辅助以楼板和装配式模块化体系,既可满足基本的安全条件,又可保证灵活多变,以实现多种空间使用方式。

(2)模块化及结构优势

建筑整体选用可满足防疫要求距离的3m*3m的基本模数。

建筑模块采用预制装配式,灵活多变,组装便捷,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研究,可极大提高效率和生活品质。

3.2.3 “三生”模块产品开发

根据新“三生”时代住宅内部“三生”结构的重构设想,进行多种“三生”模块的产品开发,再根据需求对其进行组合。

3.2.4 家庭全龄住宅

(1)目标人群:2长者+2父母+1子女

通过分析一家五口三个年龄节点的一天预计“三生”行为以及公共私密的划分,得到2长者+2父母+1子女家庭的全龄住宅“三生”划分及变化过程(图3)。

第一阶段:

老年人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模块,幼儿注重生态模块和游戏活动模块。

第二阶段:

青少年注重学习模块,父母注重工作生产模块。白天室内生活空间主要为长者使用,夜晚公共生活空间全家共享。

第三阶段:

长者与子女共同生活,互养互助,生活更加集中。

(2)单元组合

家庭全生命周期单元组合由两层五户组成,其中每三户拥有一个位于中心的公共植物模块和交流共享区。

建筑单体即为单元组合的堆叠。

3.2.5 单身公寓

(1)基本空间组合

以3m为基本模数设计,结合核心筒结构尺寸,进行装配式住宅单体布局。

户内私人“三生”空间与户间公共“三生”空间结合,户间公共空间的“三生”结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而户内的私人空间具有更多的私密性。公共使用空间以共享的方式减小住房压力,居民可以通过交流互助缓解独居(封闭期间)的孤独感。

户间生活空间包括洗消空间、储存空间、共享餐厅空间和兴趣主题空间等,生产空间包括商业空间和交通空间等,生态空间包括温室花园、露天种植和绿化阳台等。

户内私人生活空间包括卫生间、餐厅、厨房、卧室和起居室等,生产空间包括工作空间和交通空间等,生态空间可为阳台种植空间。

(2)单体结构

以独居创客区双核心筒11层住宅为例,由4种生活模块与3种生产(办公)模块组合,形成12种套型,结合竖向交通物流核心筒布置,每4个套型组合成1个组团(图4),共形成3种组团,每个组团适应空间形成不同主题,充分考虑独居者在工作与生活模块方面的需求,从“三生”空间的角度对户内空间及户间空间进行结构化置入,组成了单身公寓的“三生”框架。独居创客可以根据工作性质与生活兴趣,选择组团入住,如阅读组团、健身组团、舞蹈组团等。

结论

曾经的居住区与城市中的其他部分是功能界限明确的,仅满足居住的基本功能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居民“住”的基本需求。但是公共卫生事件之后,随时随地的隔离让物理上的距离与界限更加明显,人们开始对自己最熟悉,也是最能掌控的住区有了更多的期待,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从属关系,还是精神层面上的归属感。

新三生时代居住区设计,基于“三生”的视角重新定义并生成了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单体这一居住系统内部的结构。划定“新三生”居住空间并对其进行小单元的组合,重新划定了住宅的空间性质,既能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多元的环境里,又增强了小群体间(小单元)的集体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程婷. 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分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2]高星,刘泽伟,李晨曦,查理思,宋昭颖,张学儒.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0,40(20):7113-7122.

[3]劉凯.基于健康要素下后疫情时代住宅品质全面升级的探究[J].中外建筑,2020(05):56-57.

猜你喜欢
三生空间三生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滨海新区“三生”空间系统仿真及优化调控研究
珠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乡村“三生”空间布局优化对策研究
试论马克思的生态生活思想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朱胜萱的“三生”一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