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要“精准下药”

2021-04-28 17:37杨启锋
江西教育A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杨启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吹响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号角。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由于城市和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乡村教育一直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软肋”和短板,乡村教育亟需“脱贫致富”。

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只有加快补好乡村教育这块短板,才能解决城乡教育“一头重一头轻”的难题。当前,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社会地位低,治理效能低,政策作用弱等。乡村教育扶贫的对象大都是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脱贫难度大。喊破嗓子不如找准路子,乡村扶贫和振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和难题,“精准下药”。通过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扩效应,让乡村教育在脱贫攻坚中“脱胎换骨”,走上发展快车道。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教育事业的社会关注度低,很多地方唯城市教育马首是瞻,乡村學校总是沦为城市学校的替补,丢掉了自身应有的主体功能和特色。乡村教育发展必须加大扶贫力度,积聚发展人气,唤醒乡村师生的归属感和尊严。政策是撬动乡村教育振兴的最好杠杆,必须充分发挥好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打牢政策扶持基石。

乡村教育事业因教师而兴,乡村教师因教育事业而聚。“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乡村教育振兴,人才是“先行官”,只有破解乡村教育振兴的人才瓶颈,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向制订乡村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资待遇、生活补助、农岗补贴等专属政策,加大倾斜力度,并及时落实到位。用政策吸引人才、激励教师,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向心力,有效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并能长期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形成人人向往乡村、人人愿留乡村的磁场。

随着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要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格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学校布局调整,形成优质校和薄弱校交织的“品”字型布局,就近实行片区化、集团化的捆绑式发展,协调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资源流动,教育才兴盛。区域教育应推动教育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激活乡村教育振兴的内动力。尤其要打通优秀校长和教师流动的“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搅活“长流水”,驱动师资大范围流动,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使教师的个性、特长与教学岗位和学校需要相匹配,最大限度释放每个乡村教师的教育潜能。特别要在区域内遴选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乡村学校校长,发挥“头雁”效应,提升乡村教育治理效能。

教育扶贫是一项精准活动,必须对准乡村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定向发力。要完善和优化扶贫方式,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帮扶的方式,打通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及时补上特色和创新的“断点”,真正让乡村薄弱学校脱贫摘帽。

扶贫更要注重扶思想和立志向,重视对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思想扶贫”,加大对乡村学校先进教育观念、职业信念、课改理念、创新精神的输送,通过学术研讨、读书交流、协同教研等方式,提升乡村校长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增强他们在课程改革和创新中的脑力、眼力和脚力。◆(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齐福小学)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