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纤维桩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07 08:35陈国辉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牙周指数成组牙根

陈国辉

济宁市人民医院泗水院区口腔科,山东济宁 273200

牙齿缺损和继发漏齿属于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牙齿缺损严重,影响进食[1-2]。由于以往医疗水平有限,传统上通过拔除患牙来预防继发感染,对患者口腔的美观和的咀嚼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的质量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功能的恢复上,还比较注重修复后牙齿的美观[3]。随着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及口腔修复材料的发展,口腔修复技术逐渐在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既保持了牙齿的美观又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给口腔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4-5]。口腔修复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其修复效果的关键在于修复材料质量和修复技术的提高[6]。以往口腔修复治疗是使用传统金属桩冠对患牙进行修复,虽然疗效确切但金属桩冠容易发生冠桩脱落、折断等不良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便。随着口腔修复材料的不断发展,目前,纤维桩冠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生物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制做简单易操作,修复方便耐腐蚀等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金属桩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该研究通过对该院于 2017 年 5 月—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 286例(1 286 颗患牙)口腔修复患者分组分别使用预成桩和可塑桩进行进行口腔修复,来探讨两种材料在提高口腔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 286 例(1 286 颗患牙)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可塑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与预成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每组 643 例(643 颗患牙)。其中可塑组患者中男 320 例,女 323 例;年龄 17~58 岁,平均年龄(35.26±4.38)岁;患牙情况:前牙 293 颗,前磨牙 240 颗,磨牙 110 颗。预成组患者中男 312 例,女 331 例;年龄15~60 岁,平均年龄(32.75±5.29)岁;患牙情况:前牙 302颗,前磨牙225 颗,磨牙116 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牙情况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该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可塑组应用可塑纤维桩进行治疗。首先要对牙根填充情况及口腔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牙周、牙槽、周围软组织及牙齿咬合关系进行全面地检查,根据掌握情况制作义齿模型,充分暴露出牙根管,根据X 线检查结果对纤维桩做标记,修剪多余纤维桩结使之残根长度相符,然后对修剪后的纤维桩进行光滑处理。

应用预成纤维桩对预成组患者开展治疗。首先要对牙根填充情况及口腔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患牙损坏程度做仔细的评估,让后使用根管钻对牙根管进行扩大,结合牙根管长度选择适宜的纤维桩,使纤维桩的长度为牙根长度的1/2,纤维桩的宽度为牙根宽度的1/3,纤维桩与牙尖保持5 mm 大小的距离,然后将纤维桩插入扩大后的牙根管并进行固定,彻底清除牙根内的多余牙本质,用吸水纸吸干牙本质液体后开展光照、固化。

主治医师需要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两组患者,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诊。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纤维桩安装耗时、患者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修复成功和失败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咀嚼功能已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修复体稳定,边缘密合性好,无松动、渗漏、脱落情况发生,经X 线检查显示牙根尖颜色正常无阴影,病变部位较之前有显著好转,判定为修复成功;患者在治疗后有不适症状存在,咀嚼功能不好,修复体出现松动、脱落、渗漏等情况,通过X 线检查发现牙根尖颜色异常,有阴影,病变部位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判定为修复失败。

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4 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患者牙周指数包括 PLI(菌斑指数)、BI(出血指数)、PD(牙周探诊深度)及松动度。两组牙松动度及BI采用牙周探诊方法进行测定,将探针沿牙长轴方向插入牙龈沟底,然后测量探诊深度。PLI 使用目测和探查的方式对牙龈边缘菌斑的厚度和数量进行计算测定。并发症包括:牙龈炎、疼痛、压根折裂、冠松动、桩核松动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纤维桩安装所需时间对比

预成组的纤维桩安装所用时间为 (96.74±8.15)min明显短于可塑组的(125.38±10.67)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89,P<0.05)。

2.2 两组修复效果和修复总满意度对比

预成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94.87%(610/643)、96.11% (618/643) 均 明 显 高 于 可 塑 组 的70.92%(456/643)、72.01%(463/6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8、139.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总满意度和修复效果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数对比

治疗前, 两组松动度、BI、PD、PLI 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松动度、BI、PD、PLI 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预成组松动度(0.39±0.12)mm、BI(0.52±0.16)、PD(2.08±0.26)mm、PLI(0.36±0.08)情况均优于可塑组的 (0.66±0.23)mm、(1.39±0.35)、(3.74±0.68)mm、(1.15±0.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数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数对比(±s)

注:治疗后与可塑组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松动度(mm)BI PD牙周探诊深度(mm) PLI预成组(n=643)可塑组(n=64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0.85±0.23 0.39±0.12 0.84±0.25 0.66±0.23 3.39±0.55 0.52±0.16 3.36±0.58 1.39±0.35 5.33±0.64 2.08±0.26 5.32±0.65 3.74±0.68 2.35±0.32 0.36±0.08 2.37±0.28 1.15±0.3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后,预成组1 年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5%均显著低于可塑组的39.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44,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临床对于口腔修复治疗以往的方式是使用传统金属桩冠对患牙进行修复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金属桩冠容易发生冠桩脱落、折断等不良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便[7-10]。随着口腔修复材料的不断发展,目前,纤维桩冠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生物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制做简单易操作、修复方便耐腐蚀等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金属桩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11-13]。纤维桩修复材料也逐渐成为口腔修复专业医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对其加以研究[14-16]。可塑纤维桩和预成纤维桩都是口腔修复治疗中比较常用的纤维桩, 在临床治疗中选用率比较高,而临床上有关二者的优劣性比较上研究较少,还没有比较成文的说法。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1 286 例(1 286 颗患牙)口腔修复患者分组分别使用纤维桩和可塑桩进行进行口腔修复,来探讨两种材料在提高口腔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预成组的纤维桩安装所用时间为 (96.74±8.15)min 明显短于可塑组的 (125.38±10.67)min(P<0.05);预成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94.87%、96.11%均明显高于可塑组的70.92%、72.01%(P<0.05)。这与赵文[17]的研究结果“与可塑纤维桩相比,预成纤维桩安装时间较短,修复率和总满意度明显较高”这一论点相似。预成组1 年内牙龈治疗前,两组松动度、BI、PD、PLI 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成组松动度(0.39±0.12)mm、BI(0.52±0.16)、PD(2.08±0.26)mm、PLI (0.36±0.08) 情况均优于可塑组的(0.66±0.23)mm、(1.39±0.35)、(3.74±0.68)mm、(1.15±0.33)(P<0.05)。预成组 1 年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7.15%均显著低于可塑组的39.81%(χ2=190.844,P<0.05)。

综上所述,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缩短纤维桩安装时间,对牙周指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较高,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牙周指数成组牙根
航天典型结构件成组加工工艺方法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基牙牙周指数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差异研究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成组集中策略下滚装汽车堆场车位分配优化
成组条件下的研制批产混合调度方法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