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例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2021-05-07 08:35耿海芹王三南杨祖铭蔡燕冯宗太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败血症克雷伯氧氟沙星

耿海芹,王三南,杨祖铭,蔡燕,冯宗太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江苏苏州 215002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尤其是影响早产儿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谱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我国肺炎克雷伯菌是导致早产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之一[2]。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日益增多,近年来国外报道含有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超级细菌[3],给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治疗带来新的难题。为进一步降低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其临床预后,该研究拟对 2015 年1 月—2019 年 12 月该院新生儿科确诊的59 例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59 例;①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7 周;生后24 h 内入院;血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全部已获得家属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①一般情况:患母分娩方式、是否多胎、妊娠并发症及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有无出生窒息史等;②感染相关情况:感染前抗生素联合应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留置胃管,感染时出生日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药敏实验、并发症及预后。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该研究共纳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早产儿59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产ESBLs 组46 例,平均胎龄为(30.5±2.5)周,平均体重为(1 389±419)g;非产 ESBLs组13 例,平均胎龄为(30.2±1.7)周,平均体重分别为(1 316±272)g,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对感染前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产ESBLs 组早产儿感染前的抗生素联合应用率(58.69%)明显高于非产ESBLs 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儿在感染前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感染时的实验室检查比较提示,非产ESBLs 组血糖>7.0 mmol/L 者发生率69.23%,明显高于产ESBLs组血糖>7.0 mmol/L 者发生率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见表2。

对感染后的治疗及预后分析提示,产ESBLs 组需应用1 种以上抗生素发生率为60.8%(28/46)明显高于非产ESBLs 组15.4%(2/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 ESBLs 组机械通气发生率 50.00%(23/4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15.21%(7/46)、感染性休克 19.56%(9/46)、 化脓性脑膜炎15.21%(7/4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34%(2/46)、住院时间(43.4±21.0)d、治愈率 76.08%(35/46),与非产 ESBLs 组46.15%(6/13)、15.38% (2/13)、23.07% (3/13)、15.38% (2/13)、15.38%(2/13)、(39.4±19.0)d、76.92%(10/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感染前危险因素比较[n(%)]

表2 两组败血症发生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

2.3 产ESBLs 组与非产ESBLs 组的药敏分析比较

产ESBLs 组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 阿莫西林/棒酸、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呋肟、氨曲南敏 感 率 为 2.17% (10/46)、10.86% (5/46)、30.43% (14/46)、0.00% (0/46)、0.00% (0/46)、0.00% (0/46)、8.69% ,显 著 低 于 非 ESBLs 组 53.84% (7/13)、53.84%(7/13)、69.23%(9/13)、38.46%(5/13)、38.46%(5/13)、38.46%(5/13)、61.5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9.05、4.88、14.69、14.69、14.69、14.36,P<0.05);两组对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达100.00%。

3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多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较差,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大[4-6]。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早产儿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心率不稳定、呕吐胃潴留、腹胀、血便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7],对其最佳治疗需依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血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较慢,临床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针对性差[8-9]。此外,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导致了致病菌选择性耐药的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0]。

该研究发现,与非产ESBLs 组相比,产ESBLs 组在败血症发生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更大,提示长期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与相关学者[11]研究结果一致。产ESBLs 菌组对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敏感,非产ESBLs菌组对头孢类敏感率相对较高,提示对于非产ESBLs菌组可依据血培养结果适当减少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产ESBLs 菌株与非产ESBLs 菌株对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达100%。提示两组肺炎克雷伯菌对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 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较为敏感。这与杜逸亭等[12]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其研究中指出,非产ESBLs 菌株对左旋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为89.47%,产ESBLs 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为86.67%。该次研究中两组对左旋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达100.00%,提示左旋氧氟沙星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主要药物之一。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发现,产ESBLs 组PH 值<7.35者为 76.08%,C 反应蛋白>10 mg/L 占 67.39%,非产ESB Ls 组 C 反应蛋白>10 mg/L 占 84.61%,血糖>7.0 mmol/L 占69.23%,提示PH、CRP 及血糖作为非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为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3-14]。在临床中如存在败血症表现且不能排除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良反应大,不作为推荐药物,故早期治疗一般首选美罗培南,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病死率,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5-16]。

综上所述,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无异常,但产ESBLs 菌败血症组与非产ESBLs 菌组相比,感染前联合使用抗生素更多,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更高,对早产儿健康发育与疾病治愈较为不利,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猜你喜欢
败血症克雷伯氧氟沙星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