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乳磨牙龋不同修复方式的有效性对照分析

2021-05-07 08:35刘磊金巍金叶杨蕙瑛
中外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龋齿患牙磨牙

刘磊,金巍,金叶,杨蕙瑛

齐齐哈尔五官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也是导致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疾病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1]显示,我国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显示5 岁儿童龋病发生率在50%左右。临床对于龋病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在患牙上涂抹药物,在局麻情况下去除腐质后采取复合树脂或者乳牙预备进行修复。临床临床修复方式主要为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传统预成冠、Hall技术,而何种技术效果较为理想为医学研究研究重点。此外儿童龋病临床治疗中会造成儿童较大心理负担,因采取何种治疗技术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其配合度为注意力的标准。根据以上情况该次对2017年8 月—2018 年8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乳磨牙龋齿修复的90 例患儿(166 颗患牙)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乳磨牙龋齿修复的90 例患儿(166 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标准:X 线检查显示龋损达到牙本质层的颌面;临床检查或者线显示牙髓已经出现暴露或者存在根尖周疾病;前后邻牙无明显疼痛;患儿家属同意该次治疗。排除标准:不能配合治疗,治疗后失访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牙髓炎或者根尖脓肿患者;存在的牙体组织较少;不接受金属冠治疗。按照随机数据模式分为 3 组,A 组 30 例患儿 52 颗患牙,男 16 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7.3±1.8)岁;上下颌乳磨牙分别为32 颗以及20 颗。B 组30 例患儿50 颗患牙,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范围(7.3±1.2)岁;上下颌乳磨牙分别为 30 颗以及20 颗。C 组 30 例患儿 64 颗患牙,男 1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7.1±1.0)岁;上下颌乳磨牙分别为36 颗以及28 颗,分析3 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果均衡可比。该次研究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 组为直接数值填充: 局麻下去除全部的龋损组织,棉卷隔湿并吹干牙面,使用复合树脂填充,并进行抛光等工作。

B 组采取传统预成冠治疗:如果具有足够的空间直接戴冠,位置不足则分牙圈将牙间隙扩大。局麻下将龋损组织去除,预备后牙体后使近远面平行或者牙体稍微向牙合方向聚拢,远近中轴角应该光滑而圆钝,牙颈不预备至龈下1 mm,预备完成后止血。试戴合适大小的金属预成冠,并将边缘修整和抛光,使得边缘在龈缘或者龈下1 mm 位置。粘结玻璃离子后,使用棉球咬紧2 min,检查戴冠情况,并将多余的玻璃离子去除,使用牙线将牙间隙内的玻璃离子清理干净。

C 组采取Hall 技术治疗治疗:空间足够可直接戴冠,空间不足则分牙圈将牙间隙扩大。选取合适预成冠试戴,并修成边缘,玻璃离子粘结使用棉球咬紧2 min,之后操作与预成冠治疗一致。

1.3 观察指标

治疗6 个月以及12 个月分析情况。成功:无明显疼痛以及不适,牙龈正常或者稍微肿胀,使用探针检查未出血;失败:发生不可逆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牙龈红肿明显,探针检查有出现情况,修复脱落体或者穿孔,修复的边缘出现龋损[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成功率

治疗6 个月后3 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2 个月后 B 组和 C 组的成果率明显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修复成功对比[n(%)]

2.2 乳牙修复失败原因分析

12 个月随访显示,采取数值填充后乳磨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性的龋齿,其次为填充体的脱落,冠修失败原因主要为冠边缘不光滑或者过长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见表2。

表2 不同修复失败原因[n(%)]

3 讨论

儿童口腔疾病中磨牙缺损是常见的问题,主要发生原因是外伤或者牙齿出现龋齿等[3]。出现以上情况一些患儿会采取根管治疗,但根管治疗会造成剩余牙体较为单薄,或者填充体折断等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合适的治疗方式。

对于儿童牙龋齿治疗临床研究已久,相关研究认为[4],对于该类儿童的临床治疗主要理想效果是患儿不出现明显的紧张情绪,配合度较好。但治疗中由于机械的原因加上患儿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使得患儿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相关学者研究显示[5],5~7 岁的儿童在口腔科就诊时有15%以上的儿童会出现明显的恐惧,而恐惧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要求在口腔治疗技术中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需要降低治疗疼痛性。复合树脂修复是常见的治疗模式,该种治疗模式虽然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操作,但操作时间较长,患儿很难完全配合医生操作,并且治疗的粘合度以及咬合情况均不够理想。采用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模式能够保留根冠,保持完整的牙齿解剖外形结构,但是术后也容易发生穿孔以及牙龈炎,在该次的临床资料中1 例患儿术后发生牙龈炎,进一步说明金属预成冠修复的缺陷。但金属预成冠修复对于正常咬合关系以及咀嚼功能的恢复具有理想效果。在金属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采用简介预成冠制造方法,从而保证合适的边缘密度,提高制造精准度。在临床操作中尽量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牙体准备是应该在正常解剖高度基础上减少0.5 mm,保证放置后能够保持良好的咬合关系。英格兰医生Dr.Norna Hall 于20 世纪80年代发明了HALL 技术,该种治疗模式无需牙体预备,采用玻璃离子直接将金属预成冠,粘结在需要修复的磨牙上,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6-7]。HALL 技术因无需牙体准备,金属预成冠戴上之后会形成咬合高点,甚至将咬合抬高,该种情况下不会影响患儿的关节情况,不会出现关节疼痛以及弹响等情况,因此临床治疗安全性较好。对于儿童磨牙进行修复后,由于口腔存在天然的菌群,菌群会附着在牙面上,会破坏牙齿。采用HALL技术治疗后玻璃离子会将牙齿和口腔的环境分开,此外该种技术使用的氟化物释放还利于减缓口腔中龋齿破损速度,对于牙齿保护具有积极意义[8-9]。但采取HALL技术治疗也会有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患儿在治疗初期出现咬合不适,治疗后是否会造成第一恒磨牙的阻生,还有待考察[10-11]。

该次临床研究采取对比分析研究模式,A 组采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B 组采取传统预成冠治疗,C 组采取Hall 技术治疗,结果治疗6 个月内3 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都在90%以上,说明以上3 种治疗模式短期效果均理想;治疗12 个月后B 组和C 组的成果率明显高于A 组;而B 组与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技术远期效果不理想。李伯琦等[12]同样将 91 例患儿(168 颗患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 个月后直接复合树脂填充的成功率为94.40%、 金属预成冠的成功率为98.11%、Hall 技术成功率为98.18%,结果与该次基本一致。根据失败原因可知,树脂填充后乳磨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性的龋齿,其次为填充体的脱落,冠修失败原因主要为冠边缘不光滑或者过长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提示后续治疗中需要加强治疗,尽可能的规避以上失败原因。

综上所述,儿童乳磨牙龋修复治疗中采取传统预成冠、Hall 技术治疗明显优于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技术,临床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龋齿患牙磨牙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预防龋齿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为什么有人睡觉会磨牙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