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莫成为孩子的三种“机”

2021-05-08 05:31王莉
江西教育B 2021年3期
关键词:陪伴家长生活

王莉

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写作十多年来,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五个“本”——本质、本职、本分、本来和本然: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长的本职是什么?本分又是什么?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

思考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当下中国,太多的家长忘记了家庭教育的“本”,也就是忽略了家长本来该做的事情,却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今天笔者就列举这些“不应该做的事”中的三个方面:家长莫成为孩子的三种“机”。

不要当司机,要当孩子的朋友

上个礼拜五,我和一位朋友会面。他因为工作调动,从大连来到上海已经一年多了。我问他,他长期在上海,那大连的老婆、孩子怎么办?他说他每周末都飞回去团聚。我说那就好,回去一定要多陪陪孩子。谁知他却说,回去两天就是当满满两天的司机,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原来他的孩子一到周末就要赶场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补习班,根本没时间和外地回来的爸爸好好玩一玩、聊一聊。

看,这是多么本末倒置的事情!本来这个爸爸平时都在外地,陪伴孩子的时间已经太少。好不容易周末回到家,就应该借这个时机和孩子多多交流,把一周“缺席”的父亲责任补回来,把一周缺失的父爱找回来。结果呢,他每周花大价钱买往返机票,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奔波在南北辗转的路上,结果回到家却完全没有机会陪伴自己的孩子,最多只能给孩子当司机。这是什么事儿!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问朋友。他草率地扔给我三个字“没办法”,就匆匆忙忙赶飞机去了。我看着他无奈而疲惫的背影和这一年来陡增的白发,默默地说:“当然有办法。家长千万不要沦为孩子的司机,而要当孩子的朋友。”

办法就是,清醒地意识到家长的责任,高度重视陪伴孩子这件事,下决心减掉一些本就未必有益的兴趣班、补习班,把时间夺回来,把孩子从培训班接回来,自己担起陪伴孩子的责任。家长不要当孩子的司机,而要当孩子的朋友,津津有味地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的滋养。

家长要当孩子的书友,每个周末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哪怕只是读几页书。有这样一段固定、持续的亲子阅读时间,孩子的阅读习惯还怕养不好吗?家长要当孩子的球友,每个周末和孩子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你和孩子一起运动的时光一定会成为孩子最美好的回忆,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力量。家长要当孩子的棋友,每个周末和孩子下下棋,输赢不重要,下棋的过程中你和孩子的交流是多么宝贵。家长要当孩子的票友、玩友,每个周末和孩子一起看电影,看演出,玩游戏……

良好的亲子关系、融洽的亲子感情就是这样在陪伴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孩子的乐观性格、健康人格就是在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从长远看,这些东西不比去培训班学的那点知识重要多了?关键是当父母的要有自己的觉醒和决断,要有智慧地取舍。世间万事从来就不会“没办法”,关键看你的决心。

不要当取款机,要当孩子的精神导师

一些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对孩子在物质方面有求必应,和孩子之间交流最多的就是“买买买”和“给钱花”,这样的取款机父母不可取。

10岁的男孩羽羽小小年纪就一身名牌了,几千元钱一双的“潮鞋”一周要换好几双。羽羽所在的学校不用穿校服,所以他的衣着讲究在学校已经出了名。不仅讲究穿戴,羽羽对同学也出手阔绰,送同学礼物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可是最近羽羽的父母被请到了学校,老师批评羽羽过于讲究外表,却对学习一点儿也不上心,最近成绩又退步了;还批评羽羽花钱大手大脚给班级造成不良风气,同班同学中出现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虚荣风、攀比风等。羽羽的父母很委屈:对自己的宝贝儿子在物质上好一点也有错吗?

羽羽的父母当然有错,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取款机,养出了一个小小年纪就挥霍无度的孩子,让孩子在金钱上从小就毫无节制,在消费上也不知道适度,这样只会害了孩子。我们都知道“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凡是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过度养尊处优的人,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为孩子购物方面如果不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至少会有三个坏处:一是让孩子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就像羽羽,心思都在衣着打扮方面,却对学习一点儿也不上心;二是让孩子对物质过度崇拜,缺少精神追求,就像羽羽,认为友谊也可以用金钱买来,通过给同学送贵重礼物来换取所谓的友情和尊重;三是养成孩子好吃懒做的习惯,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就像羽羽,長此以往,将来很可能就变成花花公子,不仅不能对家庭履行责任,恐怕连自食其力都难。家长要想孩子长大后不“啃老”,就要让孩子从小时候开始消费有度,否则就会害了孩子一生。

所以,家长切不可当孩子的取款机,要当孩子的人生导师,除了必要、适度的物质付出之外,要特别重视与孩子的精神交流、情感互动、思想碰撞。家长要当孩子“三观”的引路人,家长与孩子之间除了金钱、消费的话题与行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可以做,比如在平时就淡化物质享受,多一些精神乐趣。家长应成为孩子的审美导航人。人活一辈子除了身份地位、房子车子这些物质的、外在的追求之外,不要忘了还有很重要的审美追求、艺术情趣。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就不能少了审美追求与艺术情趣。在这焦虑的时代,家长应成为孩子的审美导航人,从小就带孩子感受艺术美,让孩子与庸俗生活保持距离,不管钱多钱少,生活情趣不能少,这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高贵的人。

要让孩子的兴趣点从金钱、物质、消费方面抽离出来,家长还应该成为孩子的人生参谋长。最有资格成为孩子人生参谋长的人就是家长,因为家长对自己孩子最熟悉、最了解。但注意不要越俎代庖,参谋只是参谋,不要越界。读懂自家孩子,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未来是家长的必修课。一方面,家长要坚持读书、学习,学习家教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孩子一同成长;另一方面,家长要读懂自家孩子,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要熟知孩子的长处、短处,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未来,定下目标,鼓励孩子向着目标努力。

不要当陪读机,要当孩子的生活指导师

去年年底,一家教育刊物约我写“21世纪前20年中国家庭教育的观察与思考”话题,我在文中客观地写道:21世纪的前20年过去了,恕我直言,中国家庭教育的状况较20年前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焦虑到处“贩卖”的大背景之下,大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依然局限于陪读、陪练、陪考,除此之外难有其他内容。

是的,很多家长成了孩子的陪读机,督促甚至逼迫孩子上课、刷题,不惜让孩子成为学习机器。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危险。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所言:“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家庭教育的功能已被异化。学校教育则被窄化为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又被扭曲为应试训练。其后果是,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延长,家长异化为应试教育的陪练,抽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

家长不要当陪读机,要当孩子的生活指导师,成为孩子的生活照料者。这话听起来很平常,不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吗,为何要单独拿出來说?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并不过问,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所以生活照料方面其实作为家长他们什么也没做;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虽然自己照料孩子的生活,但是在饮食、睡眠、安全方面却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指点和督促。所以家长应成为孩子的生活照料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

家长要多教教孩子生活,要和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做家务,一起旅行,谈谈心,聊聊天,成为孩子的知心好友。如果你不想孩子青春期和你没话说,那就要和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如果你希望亲子关系和谐愉快,那就要和孩子成为知心好友。成为知心好友的前提是你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来源于陪伴。

回到文章开头的五问,我的回答是: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的本职是当好孩子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和支持者;家长的本分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过正常人的生活,过一种温暖的家庭生活;为了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我们应该坚持陪伴孩子吃饭、阅读、运动、谈心、旅行。

要想家庭教育不忘本,家长就不能成为孩子的三种“机”。要与孩子亦师亦友,共同生活,在陪伴中逐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融洽的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与健康人格,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家长要回到家庭教育的本源,为孩子的心灵健康、人格健全切切实实、坚持不懈地做点事。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著有《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专著。)

猜你喜欢
陪伴家长生活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