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期成效的健康照顾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0 08:17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家属

(浙江省嘉兴市武警海警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髋关节是主要的负重关节,也是下肢活动的重要组织,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髋关节结构与功能破坏[1]。目前,针对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髋关节置换术[2]。但是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性操作,而大多数患者欠缺对手术流程及预后转归的认知,常出现焦虑、惶恐等负性情绪[3]。考虑患者认知储备不足导致术后自我护理践行度不高,应重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度与广度,帮助其重塑自信心及调动主观能动性[4]。在纠正认知体系方面,常规健康指导内容侧重医学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忽视了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性格特点的影响,导致健康教育成效较差[5]。在该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了基于预期成效的健康照顾方案,该方案旨在从患者对病情管理的目标为依托,围绕目标开展一系列规范化的目标激励措施,调动个体参与疾病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能力。本次研究分析了基于预期成效的健康照顾方案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接诊收治的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数字表作为工具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②患者听力、视力水平正常,能独立完成问卷或量表的测评工作;③患者精神状况良好;④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②患者存在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③患者下肢存在残缺;④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存有禁忌证。研究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1~69(57.2±4.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中学14例、大学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0~67(58.0±4.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中学14例、大学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护士以纸质版宣传材料形式结合口述,告知患者有关髋关节置换术的原理、手术流程、术中配合要点、术后功能康复等相关知识。对患者精神情感状况展开疏导,使其以相对平和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并接受治疗。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开展相应功能指导。给予对症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2 研究组 开展基于预期成效的健康照顾干预。①构建健康照顾小组:小组包括4名成员,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护士担任组长,对组员开展10个学时的理论与实操培训。完成培训后,由专人对组员展开理论与实操考核,培训成绩达标者可参与后续临床实践护理。②基于预期成效为主导的目标制订:护士评估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制订具体预期成效目标,并在下次健康指导前评价。若患者相关健康指导知识内化程度未达到90%,则再次巩固及强化该部分健康指导内容,直至患者实现预期目标。护士对各干预目标予以细化并落实,引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健康知识的内化目标。③预期目标的执行流程:通过精神情感鼓励、物质激励、口语评价等多种方式,引导患者执行具体预期目标。在落实健康指导措施后,对患者目标执行情况展开评估,经各成员共同评定执行措施的可行性后方可落实。第一种干预手段是通过不定期口语阐述的形式,借助电话访谈的手段以及床旁沟通对话的方式,其所占预期目标执行度的评价比例高达20%。第二种干预手段是通过发放目标问卷的手段,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落实追踪随访手段,以评价其干预目标的执行水平,该干预成效的执行度评价比例高达80%。收集目标执行过程中反馈的效果,并激励患者逐步接近目标,以此重塑患者参与病情管理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支持等方式能提高患者遵从目标的执行度。④基于预期成效的个性化管理:根据患者及家属具体情况,制订基于预期成效为导向的个性化管理方案。护士按照每例患者个性化特征整理个人健康档案,并将日常生活习惯、康复锻炼要点、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细致化记录,从而使患者在细节中感知接近目标的成就感。护士邀请家属共同参与,督导、管理患者,以提高个体主动参与病情康复的能力,调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协同能力。⑤改良健康指导方案:组员评价患者目标完成情况,针对其尚未落实的目标剖析问题及薄弱环节。护士强化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联系枢纽,为其落实有针对性和靶向性的健康指导。按照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计划性指导策略,最终实现良好的认知指导成效。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①自护能力:以自护能力量表为工具,该量表包含8个方面,实施0~4级标准评分法,患者测评所得分值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5,结构一致性为0.814。②生活质量: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工具,该量表共包含8个方面,共36项条目,每项维度所得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预期成效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方案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首先,通过对患者执行目标的完成情况展开审视,从中溯源及分析患者当前出现践行度不佳的主要因素,并督导其主动落实规范化自护行为[6]。患者在自身行为管理过程中,能调动参与疾病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提高患者参与疾病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当患者对自己当前所处阶段的目标予以细致量化后,会主动做出基于优势层面的行为调整,最终营造出相对温馨且良好的干预成效[7]。护士拟订目标管理方案,对患者目标落实程度展开分析,以多元化激励方式调动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通过设定预期干预目标,激发患者内在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病情管理,以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康复与转归提供保障[8]。该项干预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剖析患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年龄、受教育程度、病情等情况落实相应目标,并对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使患者在不同阶段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力度,进而提高自护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预期成效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方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首先,随着患者对预期成效关注度的提升,提高了参与疾病管理的主动性及其对目标的执行度与参与度[9-10]。其次,通过护患交流能进一步强化患者对陌生医疗知识内容的理解,指导患者正确健康行为[11]。再者,通过发动家属共同参与基于预期成效为目标的干预进程,能提高患者与护士、家属之间的协同能力,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开展基于预期成效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方案,能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家属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