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矿物代谢指标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

2021-05-11 01:17吴泳桦姚力偀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量骨细胞骨质疏松症

吴泳桦 姚力偀 邓 蔷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

女性绝经后常伴随雌激素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使得破骨细胞活性难以被抑制,加速骨转换,使得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下降,最终引发绝经期骨质疏松症(PMOP)[1]。增加股骨颈部、椎体骨折的发生。骨密度检查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尽管诊断率高但报告周期长,各检测部位结果可能一致性较差,且仅能反映骨矿物质含量,难以反映短期内骨代谢平衡的变化特点。临床研究表明[2],骨代谢指标的血清学检测不仅具有简单便捷、报告周期短等优势,还能动态监测短期内骨代谢平衡变化。目前,有关血钙(Ca)、血磷(P)等矿物质代谢指标在PMOP血清中表达变化尚未定论。但骨钙素(OC)、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等骨代谢评估常用指标已被证实在PMOP血清中异常表达,然而各指标在PMOP诊断价值探讨尚不多见[3]。基于此,本研究检测了PMOP患者血清Ca、P、OC、β-CTX及25(OH)D含量,探讨其在PMOP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本院绝经期女性257例。纳入标准:①绝经时间≥1年,年龄45~75岁;②入组半年内未长期接受过活性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③入组半年内未长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治疗;④意识清醒,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②有股骨及腰椎手术史;③有恶性肿瘤史;④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不全;⑤伴精神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及分组

1.2.1资料收集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时间、体质指数(BMI)等。

1.2.2血清指标检测采集研究对象晨空腹静脉血。①矿物质代谢指标:采用罗氏Cobas 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a、P水平;②骨代谢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OC、β-CTX水平,使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仪器为AB SCIEX Triple Quad 4500MD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

1.2.3分组参考《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2014版)》[4]中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的相关诊断标准,将观察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骨量低下组(-2.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组年龄、绝经时间、BMI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矿物质代谢指标对比

血P水平正常对照组(1.23±0.13 mmol/L)、骨质疏松组(1.19±0.13 mmol/L)、骨量低下组(1.19±0.14 mmol/L)无差异(F=2.134,P=0.121);血Ca水平正常对照组(2.44±0.18 mmol/L)、骨量低下组(2.37±0.17 mmol/L)、骨质疏松组(2.25±0.10 mmol/L)依次下降(F=25.145,P<0.001)。

2.3 骨转换、骨代谢指标水平对比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组OC、β-CTX水平上升,25(OH)D水平下降(P<0.05),骨量低下组仅OC、β-CTX水平上升(P<0.05)。见表2。

表2 各组骨转换标志物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对比

2.4 血清各指标诊断PMOP的ROC曲线分析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a、OC、β-CTX及25(OH)D诊断PMOP效能见表3;对上述4项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4项指标联合诊断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优于各单项指标。见表3。

表3 各血清指标诊断PMOP效能分析

3 讨论

PMOP是老年妇女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5],受到激素分泌大大减少的影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下降明显。一方面,雌激素在抑制破骨细胞、维持骨质量及延长骨细胞存在时间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本身还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作用[6-7]。雌激素分泌减少后,不仅会导致大量破骨细胞的产生,作用于骨细胞使其被破坏,还会造成骨细胞发育不良,均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上升[8]。有学者指出[9],观察到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明显变化常需6个月以上时间,而血清骨代谢指标更有利于及时评价体内骨转换情况。

骨代谢主要是由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共同构成的动态平衡过程。临床常用骨代谢标志物来间接显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活性。OC主要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具有维生素K依赖性,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加之其结构稳定,不受骨吸收因素的影响,常被用作评估患者骨代谢情况[10]。β-CTX是降解产物,当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强时,血液中β-CTX含量随之升高,可作为破骨细胞活性或骨吸收的重要标志物,血清β-CTX水平增高常提示机体骨质吸收增多[11]。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的OC、β-CTX水平依次上升,提示PMOP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升高。推测可能是因为PMOP患者骨代谢平衡稳态被打破,骨更新率较高,骨吸收活跃,因此血清OC、β-CTX水平也偏高。

骨代谢紊乱在PMOP患者中不鲜见,但此类患者钙磷代谢特点尚未明确定论。王瑛等[12]研究指出,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血清Ca低于骨质减少及骨量正常人群,但血清P水平无明显差异。吴志浩等[13]研究则表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血清Ca、P水平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血P水平无明显差异,但血Ca水平在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正常对照组依次下降,与王瑛等研究结论类似。另外,与正常对照组、骨量低下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25(OH)D水平下降。维生素D(VD)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Ca、P代谢,促进肠内Ca、P吸收及骨质钙化,维持机体血清Ca、P平衡,25(OH)D则是VD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常被用作评估机体VD水平指标[14-15]。我们推测,25(OH)D水平下降反映了体内VD缺失,影响了肠道对Ca的吸收及Ca在骨内沉积,使血清Ca水平下降。

为进一步探讨血清Ca、OC、β-CTX及25(OH)D指标诊断PMOP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4项指标对PMOP均具有诊断价值,且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高达0.901,高于各项单一指标。提示监测绝经期女性血清Ca、OC、β-CTX及25(OH)D水平有助于辅助评估其骨代谢情况,及时帮助临床医生掌握骨质疏松症病情并预防PMOP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清Ca、OC、β-CTX及25(OH)D水平变化可能与PMOP的发生有关,监测上述指标有利于更全面、合理地评价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平衡状态,对PMOP有一定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骨量骨细胞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