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国内产教融合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2021-05-13 00:38牛贵宏武雪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节点文献

朱 龙 牛贵宏 武雪婷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37)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作为热词而被大众熟知,是政府、高校、产业界等各方致力于推进的工作重心之一,国家为此连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大批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此外国家推出系列政策和指引推动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型,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在这一系统政策的引导下,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校企合作的改革热潮。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脉相承的重要决策。2019 年7 月2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大力推行产教融合,使得产教融合初见成效。以产教融合为引领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助推器”。有关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本文利用CiteSpace 等软件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期望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有针对性地对产教融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目前文献信息分析中极具影响力的软件,是一款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这两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用来分析科学分析中所蕴含的潜在知识。把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通过可视化的手段进行呈现,生成各种类型的知识图谱,为研究者提供文献的可视化引证“景观”[1]。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中的发文作者(Author)、发文机构(instiution)、发文国家(Country)、文献共被引分析(Cited Reference)、关键词(Keyword)等分析功能,选用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算法,绘制产教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呈现产教融合研究进展,便于更客观的认识和挖掘产教融合研究态势,为产教融合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数据来源

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 数据库核心期刊库,检索时间跨度为1995 年-2019 年,数据截止到2019 年12 月31 日,选用高级检索,设置主题为“产教融合”,由于检索文献数量较多,设置门槛只保留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献,共2800 个结果。另外为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手动剔除报纸、会议报告、短文报道等,最终整理得到1731篇相关文献。导出1731 篇有效文献的Endnote 信息,利用CiteSpace 软件把高频关键词转化为共现相似矩阵,得到相应的网络知识图谱,最终通过观察可视化数据后分析获得结论。

2 整体分析

2.1 文献年度走势

为了综合把握产教融合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时序变化,本文将1731 篇产教融合相关文献发表年度和发表数量综合体现在图1 中。

图1 产教融合文献年度走势图

从整体上来看,产教融合研究的关注度呈现环比增长,该领域的文献量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 年环比增长率高达41%。从时序上来看,产教融合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12 年前,学者对产教融合研究关注度不高,发表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的文献数量持续走低;2013 年以来发表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的文献数量相较第一阶段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发文量逐年攀升。其中,2013 年是产教融合研究的重要节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首次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思想;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2015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201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出若干指导意见,2019 年7 月2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关“产教融合”文件的下发,学者们对“产教融合”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3 年至2019 年12 月31 日发表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的相关文献由16 篇达到922 篇,核心期刊该主题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2 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运行Citespace 软件并关联研究对象主题为产教融合的相关文献,点选Author,得到在此领域高频发文量的作者图谱,如图2 所示,图中共有168 个节点,152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8。

图2 产教融合研究作者分布图

图2 中的学者均为产教融合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有些学者堪称产教融合领域的领军人物。从图2 可以看出,最大的节点为席东梅,发文量16 篇;程宇紧随其后,发文量15 篇 ;李术蕊屈居第三,发文量为14 篇;发文量5 篇及以上共有16 人。从整体上来看,中心密度为0.0108,152 条连线,网络密度较低,连线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说明该领域学者之间合作较少、组成的团队规模较小,研究较为分散。Largest CC 为10,是图2 中最大子网络成员,占总节点的5%,即图2 中左侧连线紧密的十位学者是一个合作研究的团体,密集的线条显示学者们之间的合作较为频繁。左下角同样是一个以程宇、孟凡华为主的研究团体,这些学者之间有合作,但相对较少。

切换点选instiution,点击GO 之后可以得到如图3 所示的产教融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中共有128 个节点,60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4。

图3 产教融合研究机构分布图

从图3 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3 篇),其次是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17 篇),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5 篇),天津大学(15 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13 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11 篇),华东师范大学(10 篇),天津职业大学(10 篇)等机构均在10 篇及以上,其他机构相对较少。图中可以看出这些院校都是产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图3 中显示网络密度仅为0.0074,说明各个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Largest CC 为11,即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主的11 家机构,是产教融合领域最大的合作团队,占总节点的8%。另外,仅有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有合作痕迹,其他高校之间没有合作迹象。

2.3 高被引文献统计

表1 统计了产教融合领域被引频次前10的相关文献,这10 篇文章可以看作产教融合研究历程中出现的重要基石,后来的文献是对前人研究的深化和补充。赵鹏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被引频次高达372 次,其界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践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问题提出七点建议。[2]这些高频被引文献涉及到产教融合的多个主题,如陈年友等(2014)和杨善江(2014)均描写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不同在于前者更注重辨析产教的关系,后者更注重产教融合的形成过程;[3,4]柳友荣(2014)、杨运鑫等(2014)、和震(2014)和季跃东(2015)分别介绍了产教融合的模式、机制和制度,其中和震为校企合作制度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而季跃东通过产教融合视角构建了高职创业教育机制。[5-8]吕景泉、马雁等(2016)指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产教融合;冀宏、顾永安等(2016)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9,10]这些文献多方面、多角度地拓展了产教融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表1 产教融合高被引文献统计表

3 研究主题

3.1 发展脉络

图4 产教融合研究时区图

3.2 研究内容

运行citespace,载入数据,Time Slicing设 置 为1995-2019,Year Per Slice 设 置为1,Node Types 选 择Keyword, 连 线选择Cosine,范围选择Within slices,每段时间切片选择Top50,网络裁剪方法为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他设置保持默认状态。点击GO 之后,绘制出产教融合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并输出关键词词频分布表(表2)。

图5 产教融合关键词共现图谱

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连线数量为297 条,节点数量为216 个,网络密度为0.0128。图谱上的每个关键词都是节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表现在图5 中为节点的面积越大。一般来说,出现频次较高和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11]Largest CC 为207,占总节点的95%,说明研究主要围绕产教融合展开。由于产教融合研究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离散程度较大,因此本文仅仅截取了词频出现前二十的关键词,如表2 所示。

表2 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词频分布表

结合图5 和表2 来看,关键词“产教融合”在图5 中节点最大,出现频次最多,高达694 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等由于出现频次较高在图中也是较为明显的节点,其中,“校企合作”出现了197 次,“职业教育”出现了191 次,“高职院校”出现了111 次,其余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均在40 次以下,表2 中最后一个关键词“深度融合”仅出现了7 次,关键词出现频次差异较大,学者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关注较多。图中大节点分散开来的小节点也显示了当前产教融合研究的热点,如“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应用型大学”“深度融合”和“集团化办学”等。

在图5 的基础之上,对关键词加以聚类,选用LLR 算法从关键词中提取名词命名聚类,共导出7 个聚类,生成了如图6 所示的产教融合关键词聚类图谱。由于存在聚类不理想的情况,所以本文将#2 隐藏,留下了6 个聚类。

图6 产教融合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3.3 研究趋势

基于图5 关键词共现图谱,选用

Busrstness,利用突变检测算法,从关键词中提取短时间内出现且使用频率高的突变词,来展现产融结合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图7 中包括突变词、突变的强度和突变的起止时间等信息,从整体来看,产教融合研究的演化路径呈现宏观到微观、单一钻研到多元并存的局面。

从突变的强度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大,高达6.2627。其突现的时间为2013-2014 年,前文提及“产教融合”一词首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注较多。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企业”“教育行政组织”的突变强度也很明显,分别是6.1179、5.9507和5.9507,是产与教的辨析研究。

从突变的起止时间来看,“产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企业管理”“集团化办学”“教育行政组织”“企业”这些词均是始于2013 年,是较早的研究前沿热点,说明在“产教融合”一词首次出现后,学者们探索的方向角度主要是从产与教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角度研究。其中,“教育行政组织”的时间跨度最大(4 年),说明其受到的关注最久。“工匠精神”这个突现词从2017 年持续到2019 年,距今最近,因此“工匠精神”是产教融合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

图7 产教融合关键词突变图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从研究文献数量、研究者、研究机构、核心文献以及内容聚类、未来研究趋势等多方面对“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归纳,并从研究团队建设、研究者之间合作交流、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4.1 注重核心研究团队建设、加强研究者之间合作交流

从本文可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研究团队规模相对较小,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无法形成研究合力,从而导致该领域的难以出现核心的研究者或者研究团队,主要的研究成果不聚焦、理论研究成果较多,成果的实际转化率不高,应用推广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者大部分是来自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学者,企业或社会界的研究者参与的相对较少,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融入和支持,特别是企业界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建立多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团队,通过共同搭建科研平台、交流会议等促进企业研究者和高校研究者的深度合作,形成更加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4.2 加强研究内容的提炼,拓宽研究领域,强化量化研究

本文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概念、产教融合模式,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范式是厘清概念到思路设计,对于如何开展量化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将量化研究的方法纳入到产教融合模式绩效评价和综合考评中的研究主题相对较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应逐步提炼研究内容,引入数据验证的方法,深入研究可复制化的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动态调整体系和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等拓宽研究领域,将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4.3 拓宽产教融合渠道,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

产教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二者联合开发实践课程,共建实践平台,共建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实现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无缝对接,强化人才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平台的共建上要去除表面化,流于形式现象,充分发挥实践平台或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实践平台工作室管理制度,加强实践基地管理和绩效考核,完善基地运行制度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高校教师走入企业实践一线,同时也欢迎合作企业骨干走入课程,参与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此外在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可以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拓宽产教融合的渠道,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一种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效、动态机制,构建出一种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下的产教融合的新渠道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4.4 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

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在教学中融入产教融合的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实践因素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种新思路。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创新机制和模式,应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发、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在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准入实践因素,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其他创新基地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修订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整合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逐步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模式。

猜你喜欢
产教节点文献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ntidiabetic drug action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