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调查与反思
——基于特殊时期北上广“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实践

2021-05-14 00:51
图书馆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文双一流公众

易 兰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1 引言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从2000 万奔向亿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纷纷申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于信息发布、服务介绍及阅读推广等。微信公众号平台逐渐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以及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2019 年底,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且迅速向全国蔓延。2020年1月21 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自1 月22 日起,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各高校图书馆均临时闭馆,采取“闭馆不打烊,关门不闭网”的策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继续积极提供线上服务。

2 数据来源

清博指数是第三方新媒体大数据评估和研究平台,“两微一端”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其独有的 WCI、BCI、TGI 算法公式已成为各大部委、央企、500 强企业的评价标准[2]。微信传播指数WCI(V13.0)是由原始数据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标量数值,从推文的“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4个维度对微信账号进行评价,从而反映出该账号整体热度及发展趋势[3]。

笔者选取了位于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的所有“双一流”建设大学共计14 所,收集其微信公众号在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以及2019年1月21 日-2 月28 日发布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发现,1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9 年调查时间内未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在2020 同时段亦没有推文,无法进行两年间的比较,故而将这4 所高校在调查数据中去除,得到有效调查对象为10所图书馆。笔者通过清博大数据调研了这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公众号传播情况,得出各自的WCI指数排名。

3 2020 年特殊时期发文情况分析及与2019年同期比较

3.1 非特殊时期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推文情况

3.1.1 2019年WCI指数分析

表1 2019年1月21日-2月28日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

对北上广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2019年1月21日至2月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1),可以发现WCI 指数最高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虽然发文数量仅1 篇,但该篇推送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出其他文章,故而整体微信传播指数位居第一。这说明WCI 指数的高低与发文数量无必然联系,文章的阅读量特别是日均阅读数、篇均阅读数等指标对WCI 指数排名有较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17 篇,总阅读数达到26713人次,总在看数305,分别位于阅读数及在看数的前列,且其他各项指标亦不低,微信传播指数排列第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数量也不高,但总阅读数、总在看数及最大阅读数、最大在看数都偏高,位居第三。从发表文章的数量来看,40 天内发文超过10 条的仅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同济大学三家图书馆,可见,寒假期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发文数量较少。

3.1.2 2019年发文内容统计分析

表2 2019年1月21日-2月29日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调查

笔者针对不同的发文内容,将10 所图书馆微信推送的内容进行了统计(表2),以发文数量从多到少为序,分别为:(1)阅读推广。该类信息占微信推送信息比重最大,9 所图书馆都有推送,发文达到34 篇。内容涵盖:第一,图书馆年度阅读报告。由于调查时间段正值岁末年初,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馆均推送了2018 年度阅读报告,激励和引导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第二,图书推荐。包括新书推荐、特藏推荐以及结合社会热点或岁时民俗的图书推荐等。第三,与读者的互动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出了阅读有奖打卡计划,同济大学图书馆发布了“读书寄语——名人读书格言征集活动”。(2)新闻公告。7所图书馆推送了该类内容,整体的推文数量为17,排第二。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二是推送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祝福;三是报喜讯,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发布了该校工程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的消息。(3)服务动态。7 所图书馆共计推文10篇,排名第三。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图书馆新增的硬件设施及使用方式介绍,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的“朗读亭来,读书令到——BNU 的小伙伴们读起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星光小剧场,等你来约”、中山大学图书馆“图图小剧场之温馨服务”等推文。另一类是各类线上服务指南,如在线咨询、文献传递、图书催还等。(4)其他。微信公众号发文中还有数据库推介、信息素养及学科服务三类内容。调查期内数据库推介发文共7篇,主要是各图书馆新开通或正在试用的数据库推广。中山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2 所图书馆分别发布了信息素养相关内容各1篇,均为数据商网络课程。学科服务方面的发文仅1篇,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公众号对刊物《世界教育动态》进行了介绍并发布了当期摘要。

3.2 特殊时期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推文情况

3.2.1 2020年WCI指数分析

表3 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

从表3 中可以看出,2020 年特殊时期,各高校图书馆微信传播力指数与2019 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将WCI的增量划分为3个等级,即 200 点以上、100-200 点和 100 点以下。其中增量达200点以上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其WCI指数由2019 年的551.04 提升到了2020 年的813.59,上涨了262.55。增量在100-200 点之间的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图书馆5家。增量在100点以下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4所。可以看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各高校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在推文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阅读量较之2019 年同期显著增长。

3.2.2 与2019年相同的发文内容统计分析

表4 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北上广“双一流”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调查

表4显示,短短40天,以上10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发文共计292篇,其中部分内容与2019 年相同,部分内容则是由于2020年疫情的原因而新增。相同部分按照发文数量多少,详情如下:(1)数据库推介。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加强免费在线资源的梳理和整合,通过微信发布各类资源的使用方式共计71篇,在全部推文中数量最多。北京大学推出“宅家抗疫,免费资源新体验”系列专题,分类整理了36个数据库的免费资源;中山大学推文设“免费资源,共度时艰”“资源推介”“资源动态”等栏目,中央民族大学连续四期发布了“限时免费数据库,宅在家里做学术”专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使用多种免费在线电子资源。(2)阅读推广。9 所图书馆推送了该类信息,推文数量以48 篇位列第二。内容上,出现了大量针对疫情的荐书活动。各高校图书馆运用微信积极开展阅读书目推荐,鼓励阅读战“疫”。如中国人民大学挑选出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免费书单进行推荐。形式上,各馆推荐的书目大多通过扫码或下载App 即可开始阅读,为宅家抗疫的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数字阅读新方式。且还有图书馆专门在微信公众号自定义菜单栏目中添加了抗疫阅读的专题菜单。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2所图书馆均在其官微的一级菜单下,新增了“战‘疫’书柜”二级子菜单,链接中图“战疫”主题书柜。(3)信息素养。为帮助师生在学习和科研中更好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6所图书馆在调研期内推出了该类内容,发文数量由2019 年的2 篇升至2020 年的33 篇。部分图书馆已形成固定栏目,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小时讲座online”、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小图微课”、上海交大图书馆的“思源微课”、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授渔小讲堂”等。(4)新闻公告。10所图书馆均发布了暂停开放或调整服务方式的通知,其中以华南理工大学于1月23日发布的《关于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通知》为最早。70%的图书馆发布了图书逾期豁免通知。(5)服务动态。部分图书馆推送的是某项专门针对疫情开展的创新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送书到楼”服务、同济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博士论文线上免费查重服务等。部分图书馆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服务进行汇总后再集中发布,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前大学图书馆等。(6)学科服务。5所图书馆推送了该类内容,共计发文18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资源推荐,如北京大学图书馆2 期“区域与国别研究”系列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4 个“学科资源大礼包”。另一类是专利方面的信息: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推介了1篇免费专利信息资源以及1篇新型冠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介绍。

对比发现,相同的推送内容,两年却存在明显差异:一是2020 年各高校微信公众号发文总数远远多于2019 年,增长率排前三的依次是学科服务,信息素养及数据库推介。二是各部分内容占比的排名发生了一定变化。2019 年推文量排名第四的数据库推介却在2020 年排名第一,2019年推文量排名倒数第二的信息素养在2020年位列第三。数据库推介与信息素养共同指向的是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服务,说明疫情期间,数据库是读者急需的资源,图书馆从而加大了推荐力度。阅读推广的信息量在两年中分别排第一和第二,说明此项内容在微信发文中始终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三是部分内容增加了新功能,且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2020 年各图书馆加大对数字阅读的推广,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受众范围。

3.2.3 2020年新增的发文内容统计分析

(1)校外访问攻略。该类信息在2020 年各图书馆微信新增内容中以31 篇的数量排名第一。各图书馆为保障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学习及科研的顺利开展,除传统的使用VPN 及设置代理两种方式以外,都积极开通了CARSI服务,提供基于Shibboleth的校外访问途径,并通过微信详述使用指南。

(2)抗疫专题。有6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抗击疫情的信息服务工作,共计27条。一是发布新冠肺炎的知识。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都有关于识别“新冠”假消息的发文。二是策划推出致敬一线医护,同时给广大师生抗疫加油鼓劲的系列活动。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宅家战‘疫’,为爱‘声’援”朗读活动,又发布了学校17位图书馆员抗击疫情的原创诗歌,表达了图书馆人齐心抗疫的真挚感情。三是针对疫情开展的线上学习战“疫”活动。中山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两馆均在公众号推出了宅在家里“云游览”活动,华东师范大学转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的通知。

(3)教学保障。围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持续提供在线教学资源保障。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图书馆推送了8篇该类内容,包括限时免费教材资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以及课程课件资源库等,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发文篇数最多,达到4篇。

新增内容中校外访问攻略的发文最多,其指向同样是数据库使用,由此可见,电子资源在疫情期间的免费使用问题受到了图书馆的重视。抗击疫情与教学保障两方面的推送是图书馆在特殊时期对读者需求做出的回应,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疫情期间所形成的特色鲜明的推送内容,以后仍可结合读者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并不断完善。

4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议

微信公众号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载体,在传递信息与推广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图书馆各项工作逐渐恢复常态。平日既要维持线下流通,又要严格控制人流量,做好防疫工作,因此各馆需要进一步做好线上线下服务工作的统筹,尽最大可能保障线上服务的有序进行。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着眼需求,提高数据库建设“系统性”

2020 年调查期内,信息素养、数据库推介及校外访问攻略三类文章在公众号的发文量之和占发文总量的46%,电子资源的使用无疑成为宅家抗疫的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师生长期有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需求,因此有关校外访问的推送需要在图书馆微信发文中滚动播出,内容亦需及时更新。疫情期间,大量数据库免费开放,各高校图书馆都及时向师生进行了推介。其中,部分数据库此前并未被购买,因此图书馆可通过在微信平台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疫情期间免费开放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分析出符合师生实际需求、使用率高的数据库并正式购买。随后可利用微信进行推广,不断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建设。

4.2 创新模式,拓展阅读体验“多样化”

阅读,是治愈心灵的良药,也是重新拥抱生活的力量。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对数字阅读的推广,还推出了居家读画、云旅游等形式新颖的线上文化服务。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大多来自中图、超星、QQ 阅读等机构限时免费提供的资源。疫情防控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可进一步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协作,以扩大推广的覆盖率和到达率[4]。图书馆在借助数字阅读办好常规性阅读推广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将阅读推广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开展非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活动。衣食住行皆文化,图书馆可以积极整合各类文化数字资源,利用声、光、影、视、体感、智能识别等技术,将视频、音频、文字等素材结合,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生活[5]。

4.3 立足教研,确保服务学科建设“不掉线”

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功能之一。疫情期间,有高校图书馆梳理整合了部分学科资源,并在公众号开设专栏进行推送,助力学校学科建设。此类推送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仍需持续开展。图书馆在初步搜集学科资源后,还可再进一步征求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人员的建议,以确保相关学科资源建设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科学性。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学科都增加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师生对某些教材与教辅有特定需求。由于各校的学科和所开设的课程不同,师生所需的教材亦不同,很多情况下无法完全依赖出版社提供的资源共享服务。且疫情期间出版社提供的免费教材又都是限时使用,不具有可持续性。故而高校图书馆可在充分调研各院系需求的基础上,在设法保证图书版权的前提下,建立本校教材、教参电子资料库,并在试行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服务本科与研究生教学。

4.4 面向社会,兼顾校内外服务“公益性”

当下,疫情带来的影响几乎波及每个人。师生尽管陆续返校,但每天仍然会受到国内外各种与疫情相关的新闻所带来的冲击,心理上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高校图书馆是可靠信息来源之一,读者信任度高[6],因此,图书馆公众号可以面向院系专业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征稿,再通过微信平台发布连续性、系统性的推文,对学校师生进行专业的、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师生正确面对疫情。同时,疫情还导致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平台帮助师生积极适应这些变化,特别是在精神层面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7]。图书馆拥有海量资源,可以策划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文等推送,引导师生厉行节约,在校园内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和风气。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承担部分社会公益职能,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如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如何引导社会大众正确看待世界、善待生命,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是图书馆微信推文制作中值得考虑的内容。

猜你喜欢
发文双一流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