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蹈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思考

2021-05-16 11:08刘琪
民族文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舞蹈教学审美能力

刘琪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舞蹈教学;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共情能力

舞蹈是表演的艺术,表演“美”的舞蹈动作和展示“美”的形象,舞蹈也是表达的艺术,表达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情感和思想。后者通过舞蹈的表现力呈现出来,表现力强的舞蹈能将观众代入舞蹈的情境,体验创作者和表演者的精神世界,有感染力的舞蹈表演才能给观众共鸣。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共情能力。

1、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总是和音乐相伴而生的,舞蹈表演者总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好的舞蹈作品需要恰当的音乐配合,恰当的音乐总是适时地配合着舞蹈,暗示着舞蹈动作的走向和舞蹈的情感表达,对音乐的鉴赏有助于理解舞蹈的内涵和情感。

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带来的美学感受,把握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联,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抒发的情感,每当学习什么舞蹈之前就要学习鉴赏与舞蹈相配合的音乐。比如当学生们学习藏族舞时,要先学习藏族音乐的知识、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把握藏族音乐的节奏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藏族传统民乐、讲解藏族音乐乐理知识、赏析藏族音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鉴赏音乐,让学生学习美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是“美”的艺术,也是表达“美”的艺术,没有审美能力的舞蹈表演者就无法欣赏舞蹈之美、理解舞蹈作品的美学意味,更无法领悟舞蹈的精神内涵了。

舞蹈老师也应该在学生参加舞蹈艺术表演活动时,给学生培训乐舞结合的相关技巧,让学生通过反复倾听、仔细鉴赏和感受音乐,将音乐感受和舞蹈内容联系在一起,以理解乐曲为前提理解舞蹈,感知舞蹈作品的美和内涵,在音乐和舞蹈的相互配合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将充沛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与音乐、与舞蹈融合在一起,完成一场情感交融、富有活力的舞蹈舞台表演,在实际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广泛学习,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舞蹈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舞蹈的诞生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舞蹈本身也具有文化内涵。学习舞蹈的文化,是走进舞蹈精神内涵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理解舞蹈内容上的文化属性。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舞蹈理论知识,也不能忽略文化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在学习舞蹈时,还要给学生进行舞蹈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在学习民族舞时,要进行相关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学习傣族舞蹈时,要进行傣族文化知识教育的教学,让学生对傣族的历史渊源、宗教崇拜、传统习俗、民族心理都有基本的了解,站在傣族文化的角度感悟傣族舞蹈的精神内涵,才能让学生在傣族舞蹈表演中产生对舞蹈作品的认同感,由内而外地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不仅要学习舞蹈文化,还要重视知识文化课的教学、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不必理会其他专业、其他领域的知识,因为这对本专业学习没有用处,博览群书只会导致知识广而不专。但其他领域的知识不仅能够增长见闻,扩宽眼界,而且能为本专业的学习提供灵感,为交叉课题提供知识储备。舞蹈艺术不是凭空建造的空中楼阁,而是以众多文化知识为材料建造的垒土之台。文学、书法、绘画、心理学、哲学、科学、历史这些学科,往往是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舞蹈内容的编排也会参考这些学科的知识材料。比如去年河南晚会饱受赞誉的一则舞蹈作品具有明显的书法艺术特点,舞蹈创作者别具匠心地将舞蹈动作和书法运笔动作、书法字体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让舞蹈作品具有舞蹈和书法艺术双重的美学魅力。而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鉴赏水平,就无法深入地理解这个舞蹈作品的内涵。

所以高校舞蹈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共情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原料和素材。舞蹈艺术也是如此,许多舞蹈作品包含了作者的生活感悟,没有一定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人无法深入理解,就无法将作品中的情感二次传达给观众。比如一个以反映校园暴力为主题的舞蹈中,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无法理解有些遭遇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为何不求助他人或者奋起反抗,而是变得麻木而绝望地忍受一切,会质疑创作者的编排合理性,自然也就无法全情投入与角色共情了。但也不能要求二十几岁的高校学子饱经沧桑、经历过一切生活的苦,也不能要求学生为了理解舞蹈中的情感真的去体验相同的经历,比如为了表演反战主题的作品而去战区体会战争的残酷性。

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多觀察生活,多多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寻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丰富人生阅历。这样,学生的在舞蹈表演中就有更多可以与作品产生共情的现实基础和生活材料,贴近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总有些创作者的经历是现在的我们无法复现、体验的,比如战争、死亡、新生这些极端的经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作品或者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营造与舞蹈作品相似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与作品共感的环境,让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与作者共同游历、一同体验那些故事,贴近作者当时的心境,领悟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结束语

新时代的舞蹈欣赏不再止步于欣赏外在的舞蹈技巧,对舞蹈的表现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光靠教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从学生的内在素养出发、增强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内在因素——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共情能力,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内涵和精神具有理解力、领悟力的舞蹈表演者,为我国舞蹈事业提供高素质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辛酉.舞蹈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6(21):108-108.

[2]刘影.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2(5):128-130.

[3]李春迪.基于舞蹈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报,2021(10):74-75.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舞蹈教学审美能力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