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道路上

2021-05-17 03:22俞定智王黎敏于生德陈加峰
体育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化教学

俞定智 王黎敏 于生德 陈加峰

摘要:“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是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的“攻坚课题”。基地经过将近两年的研究,针对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和上海市中小学“三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对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特征的理解;确定了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即小学“三乐”、初中“三多”和高中“三自”的实践点。同时,通过多场专题展示活动,进行了成果梳理、经验提炼和辐射推广。

关键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体育课程改革;“三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52-03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以下简称“体育基地”)由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领衔。其中,“攻坚课题”“强效工程”和“推广辐射”是基地的三大核心任务。经历专家指导和基地学员研究,确定以“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体育基地的攻坚课题。自2019年研究至今,体育基地学员对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有了新理解,确定了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抓手,初步取得部分物化成果和成效。本文将重点围绕“攻坚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重点突破方向和成果展开探讨,以期产生共鸣,激励更多教师加入到课题研究的队伍中来,让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一、上海市中小学“三化”体育教学肩负传承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海派体育文化”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缩影之一,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质。文化是一种精神体现,亦有育人的价值。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应当借助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扬和传承海派体育文化精神。此外,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目的。在推进海派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满足海派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纵观目前上海市正在实施的“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以下简称“三化”)的体育课程改革,便是独具上海特色的海派学校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二、主动回应课程改革发展中现实问题的不断追问

“三化”体育教学作为上海特有的一种课程改革,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一是,教师对“三化”体育教学的内涵理解不清晰,教师往往在实践中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因此,如何厘清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是现实需求。二是,“三化”体育教学学段间的贯通性不够。由于不同学段课改推进时间不同、学段特征不同等原因,导致“三化”教学的进展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整体推进“三化”体育教学的一体化?以何种载体实现学段问的联系?这些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针对海派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与“三化”课程改革中现实问题的解决,以期开展研究,旨在厘清“海派体育文化”和“‘三化体育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论内涵;确定抓手,科学合理建构“三化”体育教学模式,提供教师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以项目研究推动体育基地学员专业发展,整体提升体育基地学员专业成长。本研究从2019年启动至今,已将近两年,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逐步提升海派体育文化的认识,由“知之不多”向“知之较多”转变

体育基地始终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原则,运用“设计实践改进再设计再实践再改进”的迭代改进过程,做到以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提升学习,以学习反哺理论的效应,逐步提升了对海派体育文化的理解。同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以多阶段论证推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并根据专家意见不断深入完善。如图1所示,整个研究过程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

(一)深化理解核心概念,梳理其中内在联系

结合上述研究过程,体育基地在第一阶段通过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市部分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展调研,了解目前“三化”教学实施以来体育教师遇到的困难、疑惑和阻碍。同时,结合专家意见拟定本研究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随后,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海派体育文化”“中小学体育教学”“‘三化体育教学”为关键词,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学校体育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从“海派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体育‘三化的现状研究”和“海派体育文化和体育教学的关联研究”着手,深化理论学习,从而挖掘各核心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沈建华教授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形成、特征与传承》一文中提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体育教育发展的浓缩,与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可见,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即是海派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两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月玲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一文中提出,学校体育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维度,并且認为学校体育文化是传授海派体育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创新海派体育文化的主要场所。在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体育基地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四个维度进一步剖析发现,行为文化是指师生活动本身构成的文化,其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运动竞赛、课余训练、体育社团、体育艺术节等。可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文化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那么,极具上海特色的中小学“三化”体育教学,理应属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具体内容,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更是一种文化实践,需要通过体育课堂去落实、思考才能被理解。所以,聚焦课堂文化开展研究,理应成为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引擎”,也是学校体育传承海派体育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结合徐阿根校长在《对海派体育文化与体育“三化”教学改革的认识与理解》的报告中对海派体育文化与“三化”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解读,体育基地将体育课堂文化大致划分为了“理念文化、行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四个维度,并相应提出了体育基地的理解(表1)。

在上述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支持下,体育基地逐渐对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的“三化”体育教学有了新理解,形成了“以海派体育文化为起点,聚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承,落实于体育教学中的课堂实施,最终体现体育课堂文化”的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图2)。

(二)解读海派体育文化12字特征,提出基地理解

在第一阶段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沈建华教授提出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领先、务实”的12字海派文化特征与“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的观点,体育基地提出了对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特征的理解,主持人俞定智老师在2019年长三角地区体育特级教师论坛“教学新时空”专题研讨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俞老师认为,“开放”是发展的必要,需要“博时同行”,即与时间同行,做到与时俱进;“多元”是博采的芬芳,既像蜜蜂采蜜,又像海纳百川,进而“博采众长”;“包容”需要“博大善爱”,更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创新”需要“博发异彩”,形成海派的追求;“领先”需要“博越冠绝”,遥遥领先,是时代的呼唤;“务实”需要“搏崇实干”,更是体育的本色。

四、在实践中确定“三化”实践点,让海派体育文化扎实落地

随着研究的推进,体育基地发现海派学校体育文化要真正落地,还要寻找一个抓手(实践点)。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中,体育基地分别在三个学段确定了小学“三乐”(乐玩巧学、乐趣巧练、乐思巧动)、初中“三多”(多样选择,多种方法、多元评价)和高中“三自”(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的实践点。随后,通过信效度的检验和专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了共识,又经由主题为“凝智攻坚课题,聚力强校工程”等20余次的专题展示活动印证了实践成效,反哺了理论内涵。

五、初步取得的成效和成果

体育基地行走在海派体育文化的道路上,沿途满是荆棘,又充满收获。回首走过的来时路,每一个脚印都孵化出了不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收获了成长,用实际行动深刻印证了“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一)积累了部分物化成果

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在“长三角”地区和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弘扬海派体育文化,探索健身育人路径”等专题研讨活动共28次。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有教学互动、实践上课、本文交流、专家讲座、教研总结等。每次活动都形成了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议程、活动材料、新闻报道等资料包以及教学文本、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教学资源包。

其中,在“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由俞老师携团队指导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得到了“长三角”地区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他本人也在“教学新时空专题研讨(体育与健康)”板块中,就攻坚课题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交流汇报,扩大了课题研究的辐射范围,与全国基础教育同行们形成了观念碰撞与智慧共享。

(二)促进基地成员“在成事中成人”

课题研究也伴随着体育基地成员的成长,在探寻海派体育文化的道路上,大家肩并着肩、手挽着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一次又一次挑战。基地成员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主题为“做一名有发展的体育教师”等专题讲座共计29次;《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的研究》等论文发表或获奖共计19篇;撰写《趣味体能》等3本著作;主持“上海中心城区高中体育专项化推进过程中的困境与策略研究”等13项课题,获得“上海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同时,距离高峰计划的核心目标(教育家型领军人才)又迈进了一步,体育基地14名核心成员中有4人晋级为“正高级教师”职称,2人取得“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六、面向未来的思考

“基于海派体育文化的视域,努力建构小、初、高一体化的‘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助推上海市中小學‘三化体育课程改革”是我们的目标。如何在后续的教学展示、案例撰写、专题研讨等活动中,进一步提炼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特色,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可推广的“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学模式”,且做到学段问的整体推进和逻辑自洽,是未来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将继续依托全国学科专家的力量,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通过“教、学、评、研”,将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转化为任务,进一步明确研究路径和阶段性任务。借助“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实践内容设计表”的开发、实施和运用,提炼不同学校、不同课堂文化的共性理念和异性差异,并完成相关案例撰写,形成经验分享、辐射推广,助力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学的落地和传导。最后,愿行走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道路上的“行者们”,纵使明知前路荆棘遍野,亦能无惧仗剑前行!

猜你喜欢
三化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员素质“三化”研究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