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与策略

2021-05-21 08:35刘智博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历史

刘智博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促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育全面与和谐发展”。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也要发挥历史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审育教育。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其伴随着艺术的产生和人们审美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美育可以借助艺术手段和现实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

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具有形象性与感染性的特点。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社会性与广泛性,它客观、广泛地存在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涵盖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精神之美、艺术之美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美育既通过美好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同时它又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促使人们情感上产生美的感受,得到美的陶冶。美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的青少年热爱生活、朝气蓬勃、渴望接受美好事物,因此美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美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高中歷史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大致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艺术美育。

(一)自然美育

历史教学中的自然之美,主要是指人类通过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将创造的人文景观融入自然中,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历史自然美。历史教师可利用历史中的自然之美,对学生进行美育,如岳阳楼与八百里洞庭风光相映增辉的诗情画意的境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社会美育

人是社会生活的创造者,历史的社会美主要通过人的活动展现出来。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育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历史现象美育、历史人物行为美育、历史人物品德美育三类。

历史现象美是指历史人物通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出的盛世局面,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等。教师对学生展开历史现象美育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出了无数个光辉形象,世代相传,流芳百世。从中国冥冥鸿荒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古希腊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火而殉身的神话,从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到甘以生命唤起民众的谭嗣同……他们以高尚的行为感动着后人、激励着后人。这些高大挺拔的历史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素材。

(三)艺术美育

历史的艺术美包括书法艺术、写实传神的绘画艺术、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雄伟壮观的历史建筑艺术、精美高超的手工制品技艺、精彩绝伦的历史文学作品以及曼妙多姿的音乐、舞蹈艺术等,这些艺术是人类生活中美的发现,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结晶。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万里长城的威武雄姿、敦煌莫高窟的文学艺术宝藏等,都以历史艺术美独有的神韵,向学生传播着艺术之美,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且激励着学生勇于创造美。

三、美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1.通过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插图进行美育

历史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绘画作品,如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晚餐》《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一类是雕塑作品,如《秦兵马俑》《大卫》,这些插图画面精美,教师可以形象地介绍这些插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教材中的自然风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劳动创造之美,丰富学生历史学习中美的体验。

2.通过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美育

先进人物的事迹是教师进行美育的较好素材。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精忠报国”的岳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等等。这些善者、勇者、智者有安民济世的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们的事迹对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灵、品格、情操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与升华,人格更趋完善。

(二)创设课堂美育情境

1.精心备课,营造课堂美育氛围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发现法、讨论法等,启发学生欣赏教材中作为美育素材的图片及文字,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个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的审美观,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欲望。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语言要恰当,评论要得体,既抓住重点又突出风格,并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来渲染、营造课堂的美育氛围,帮助学生领悟美的内涵,为学生形成个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夯实基础。

2.利用多媒体,体验历史之美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审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美的体验。一般来说,人的审美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独享性。为了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体验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地体验历史之美。

多媒体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有效媒介。如新民主革命时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可谓是“波澜壮阔,空前绝后”,教师单纯地讲授,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与悲壮。如果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播放影视作品或者纪录片,生动再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景,学生会身临其境般融入历史情境,真切地体验到长征之美。多媒体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促进了历史美育目标的实现。

(三)开发社会美育资源

历史故居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历史文化景观,都是历史课程所涵盖的社会资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参观,并开展历史调查研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培育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的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美育已成为历史课程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力求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历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新历史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